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审知的“开闽”五策(下)

2013-10-15 16:17:11来源:

打印 字号: T|T
三、方国者:发展农耕,衣食无虞一一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三年民用足
    《琅琊王德政碑》称王审知治闽期间,派出的官吏,“巡州县,劝课农桑”,使“草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闽中归德场(今德化)场长颜仁郁,按王审知的要求,招集流亡,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三年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衣食问题。可见上言不虚。《五代诗话·闽·颜仁郁》云:“时土荒民散,仁郁抚之,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阅三岁而民用足。有(农家)诗百篇,宛转回曲,历道人情,邑人途歌巷唱之,号‘颜长官诗’。其《劝农》诗曰:‘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见《十国春秋》)福州民间文艺家近年在采风中也收集到数首颜仁郁的“劝农谣’’如《三年不收征》:“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犁耙声。春田禾苗摇摆摆,秋收仓满喜盈盈。昔日粒米如珠贵,村头埔尾饿死人。一年两年熬过了,酒肉如山又一年。吏不登门白昼眠,老稚雅乐好登仙。但愿父兄通耕种,府县三年不收征。”
   此外,福州西湖经王审知修浚,由原来周围二十里,扩大至四十里,灌溉闽县、侯官两县良田无数。福清、莆田的海堤、海塘经他修筑,受益民田数千里,都可佐证。   
四、强国者:发展工商,鼓励贸易一一尽去繁苛,纵其贸易;关机市,匪绝往来
    据《琅琊王德政碑》说:自唐末以来“凡列土疆,悉重征税,商旅以之而壅滞,工贾以之而殚贫,”为了克服这个宿弊,推动工商旅行业的发展,王审知“尽去繁苛,纵其贸易;关机鄽市,匪绝往来;衡麓舟鲛,皆除守御。故得(货物)填郊溢郭,(车马)击毂摩肩。竟敦廉让之风,骤覩乐康之俗。”这是生产发展,贸易繁荣后带来的民风民俗的改变。在发展陆上贸易的同时,王审知根据“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樯荡漾以随波,篙楫崩腾而激水”的水上交通特点,凿山开石,筑甘棠港,招来海舶,发展水上和境外的贸易。从此“关机不税,水陆无滞,遐迩怀来,商旅相继。黄崎之劳(甘棠港),保千万艘。”而且,“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诸国(还有朝鲜、印度等)海中蛮夷商贾”“架浪而东,驱山拱北”而来。
    王审知的“尽去繁苛,纵其贸易”的对外开放贸易政策,令八闽的海运事业和国际贸易,比先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涌现了善做外贸工作的领导人员,如领榷货务张睦、泉州守领王延彬(审知胞侄)。关于张睦,《十国春秋》说他“抢攘之际,容下士;招来蛮裔商贾,敛不加暴,而国用日以富饶。……(其)卒,闽人益思,立社城中祀焉。”这个“社”,便是今福州东街口花巷通锦巷内的榷货庙。查清林枫《榕城考古略》有云:“东街有榷货庙,祀闽少师梁国公张睦”至于王延彬,前后任泉州刺史二十六年,“吏民安之。每发蛮船,无失坠者,时谓之‘招室侍郎’。”他多才多艺,工诗歌通禅理,性豪华洒脱。他自题诗说:“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以谢宣城。”
 
五、兴国者:廉洁勤俭,亲为表率----- 意想不到.自天宝乱后的二百年来,竟有一个廉洁政府在东南海隅出现
    “  白天宝艰难之后,经费实繁。聚敛之臣,名额滋广”,做官 的人,巧立名目,聚敛财钱。“即山鸠利,任土庀财,峻设提防,颇闻周赡(以周济名义钱)”,人民对政府完全丧失了信心。(见《琅琊王德政碑》),王审知廉洁政府的出现,确实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首先是“王虽踞有一方,(然)府舍卑陋,未常茸居,恒常蹑麻屦。”“为人俭约,常衣袖败,乃取酒库酢袋而补之。”“一日有使南方回者,以玻璃瓶为献。太祖视玩久之,自掷于地,谓左右曰:‘有奇而异,乃奢侈之本。今沮之,俾后代无为浙也。”(均见《十国春秋·闽一·王审知》)好了,有这样一个身为八闽之主,而居陋舍,穿破衣裤,着麻鞋,不尚珍异的诸侯王作表率,而且提倡礼义,赏罚分明,这个政府怎么会不廉洁奉公为民呢?!这样的长官和政府又怎么不为人民所拥护呢?!
     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的顺延。我以为:闽国的“五策”,对今日的改革开放,仍然有着启迪和警悟的作用,所以不惜花费时日,读历史而后写此文。
    (作者原单位:福州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