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善于笼络人心的王审知(上)

2013-10-16 10:56:3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善于笼络人心的王审知
吴  卉
 
     唐初魏征引用荀子的一句铭言:“舟之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劝诫唐太宗要知民心之利害,使其励精图治,终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说明了一个道理:民心的向背,决定国家的兴亡。唐末五代,福建曾有一位“开闽王”王审知也善于笼络人心。他能以史为鉴,以民为本,并将此作为治闽的指导思想,是个颇有政绩的国主,他的统治成为福建史册上极其重要的一页。王审知能重视人民的强大力量,并利用来为自己的政权服务,堪称一位明智的政治家。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详卿,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他“起自陇亩”,少年时“知五典”,通览“周礼之书”,精通“韬铃之术”①,对文武之道颇有自己的见解,是个有才干,有志向的人,乡里的人们亲切地呼之为“三龙”。朝夕与平民百姓相处,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深怀同情。唐末爆发了以王仙芝,黄巢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大大震撼统治阶级,几乎摧毁了唐王朝,他亲眼目睹了这场席卷全国的起义。身逢乱世,却是可以实现政治抱负的时机,因此,王审知也参加了光州,寿州一带的王绪反唐义军,他借助农民起义的浪势,于景福二年(893年)割据了闽中五州,成为闽王。王审知对农民力量的强大大为叹服。少年时代的生活以及参加起义军后的经历,使他扎下了“以民为贵”的思想根基。所以他很重视民心的向背对巩固政权的作用。善于笼络人心成为王审知治国手段的一大特色。
    王审知善于笼络人心,表现在他近民,爱民以至用民。他还借助了精神的力量……宗教来获取民心。
    首先,王审知不是闽人,为了在福建立足,他必须近民,取得福建人民的信任。
    王审知的近民思想,早在他在义军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当时的王审知才二十多岁,身为将领,却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士未食,不亲匙筋;士未饮,不亲匙筋。”②,深得士兵的爱戴,而王绪猜忌善妒,官兵们不能忍受,发动兵变囚禁了王绪,推举平易近人的王审知及其兄长王潮为统帅。从此王审知成为五代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人物。王审知严明纪律,“三令五申”,指挥有力,统帅有方,这支原本十分涣散的队伍很快地被整顿成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当时他的军队已远道转战人福建境内。王审知言传身教,教诲士兵们要搞好与当地人民的关系,行军路上秋毫无犯,与其它军队杀人奸淫、抢劫掠夺的强盗行为成了鲜明对比。福建人民对王审知有口皆碑,到处传颂他的好处。泉州人张廷鲁等奉牛酒遮道挽留王审知的军队为他们铲除残暴的福建统治者。在老百姓的支持下,王审知率队攻下泉州。又发兵攻打福州,“海滨诸蛮,皆以兵船”相助,终于攻占福州,进而据福建全境,建立了他在福建的政治地位。相比起先前的贪官酷吏,饱受剥削奴役的福建人民更乐于接受“有道”的王审知。王审知在品尝胜利果实之余,深深体会到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也是治国的关键。他继续采取近民政策,招怀离散使吏民悦服,福建各地的游兵散勇纷纷归顺于他③。   
     王审知先后两次扩建福州城,筑“罗城”和南、北夹城,老百姓和部分工商业者搬人城内,改变了以往城内只能住王族官吏和士卒的状况。筑城便于守境养民,也是王审知为接近福州人民所作臣出的努力之一。   
     难能可贵的是,王审知虽据有一方为王,在生活上能以身作则,仍然保持平民的生活作风,“以节俭自处”,总拖着麻鞋,穿着“衣袖侉败”、用酒库酢袋补丁的衣服,府署简陋,从不加翻修,外出。劳不坐舆,暑不张盖。,’④一日,有使者从南方回,献上玻璃瓶,审知把它掷于地,对左右官员说:“好奇善异,乃奢侈之本。今沮之,俾后代无为渐也。”⑤他以言行教育子孙和官吏,与民共生息,对澄清闽的吏治和转变社会风气起了良好的作用。唐室已倾,中原鼎沸,各地军阀都趁机横征暴敛,福建人民却想不到会有一个廉洁的政府出现在东南海隅。王审知以平易近人,与民共甘苦的实际行动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福建人民开始把他们的信任和希望寄托在这位固始人身上。   
    其次,在近民的同时,王审知还极具爱民之心,深受人民的拥护。
    军阀混战的唐末五代,百姓备受蹂躏,到处是田园荒废,人烟寥落的凄凉景象,本来就比较落后的福建,由于战乱的破坏,更是“农夫释耒,工女下机”,人民挣扎在困苦之中。面对这种情况,王审知发出“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的感慨。他本着这一爱民精神,定下一系列保境安民政策,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福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王审知号召因战乱流亡在外的百姓还乡生产,安抚流民,并派专人负责,帮助他们修复损坏的屋舍,借贷给耕牛,犁耙,种子。又编粮册,定租税,轻徭薄赋,农民耕种公由,其税“什一”,“敛不加暴”。他还常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百姓们对他所颁布政令的褒贬。五代军人干政,各地的场务,多由藩镇派牙校主持,任意勒索压榨⑥。王审知却能任用无私心的颜仁郁作归德场场长,其《农家诗》中“夜半呼儿趋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⑦爱惜民力之情,洋溢于言表。有这样爱民的君吏。无怪乎福建各地出现了农民的耕作高潮。在关心农民的同时,王审知对商民也颇为关注。他奖励工商,撤除了商道上不必要的关卡,免除苛捐杂税,商旅们终于可以自由的贸易。他的部将张睦主理货务,为人和蔼可亲,同王审知一样很懂得体恤商艰。商人们都愿意来福建境内交易。一时间货物充斥,贸易繁荣,本地土特手工业也大大兴盛。税率没提高,收入却从大增加,国库充实。在战乱中本无以为生计的人民各尽所能,逐渐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王审知生性豁达大度,从不凭喜怒杀人,草营人命,他主张宽刊,要求官吏们以仁义之道对待百姓。对偶有发生的小动乱,均严禁诛杀,力主抚慰。在祸乱时节,闽中能“干戈息而民心定”确实不易,重要的原因在于王审知的惠政宽民。赋税的减轻,政风的清明,局势的安定,便有了一个好的生产环境,人民在自己的家园安心劳作,上下同心,致力于福建经济的发展。到处是:“草莱尽辟,鸣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晏然景象⑧。民富而国强,正因为王审知以爱民为出发点,视民如子,为民造福,百姓有了生活保障,也就人心归向,一呼百应地拥护王审知政权,闽国一个小小的国家,才能得以保境自存了五十多年。
    再次,王审知善于用民,能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使他们服务于自己的统治阶级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