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审知生平简介与历史功绩

2014-02-10 08:31:55来源:王凌敬 撰

打印 字号: T|T

    王审知,字信通,又字祥卿。河南固始人。
    王审知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旧历9月8日。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与其兄王潮、王审邽一同率众入闽。唐昭宗景福2年(公元893年),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唐昭宗乾宁5年(公元898年)王潮去世后,王审知接任威武军节度使。唐昭宗天复4年(公元994年),被唐封为琅琊郡王。五代后梁太祖开平2年(公元908年),被后梁封为琅琊王。后梁太祖开平3年(公元909年),被加封为闽王。五代后唐庄宗同光2年(公元924年)旧历12月12日,王审知卒,享年64岁。后唐追谥为忠懿王。后唐明宗长兴3年(公元932年)旧历9月19日,移葬于莲花山。

 王审知主要历史功绩

一、固始举义
    王审知先祖王晔原居西安,后任河南光州固始县令,深得民心;离任时万众相留,他极为感动,从此便定居固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自幼习文练武,在乡间颇有威望,号为“王氏三龙”。此时已是唐代末年,朝纲腐败,民不聊生,引发黄巢起义,王氏三兄弟加入以王绪为首的义军。

 二、千里赴闽
唐王朝全力镇压黄巢起义,藩镇势力乘机崛起,百姓依然苦不堪言。在各方挤压之下,王绪被迫率众转移到福建,王审知三兄弟带母随行。自光州,经江州、洪州,到福建汀州,辗转千里,队伍扩大至三万余人,这是中原居民进入福建规模最大、人数最集中的一次大迁徙。

三、竹林拜剑
王绪系乱世中崛起的草莽英雄,心胸狭隘,为人贪婪,难服军心。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然杀害包括妹夫刘行全在内的军中有识之士,一时人人自危。从汀州到泉州后,又严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王氏三兄弟为了保护母亲,据理力争,险被杀害。众将在泉州南安(今厦门同安)竹林境发动兵变,王绪自尽。众议“拜而剑三动者为王”。至王审知拜剑时,剑跃于地。但王审知坚持拜长兄王潮为帅,本人只愿为副。

四、泉州锄暴
此时,泉州刺使廖彦若为政贪暴,民怨沸腾。王氏三兄弟应州人之请至泉州锄暴,并实施种种安民利民措施,民心大定。王潮被唐朝授以泉州刺史之职,从此泉州成为王氏政权巩固的根据地之一。后又经过王审邽父子的长期治理,泉州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

五、进军福州
福建观察使陈岩去世前,曾推荐王潮代己处理军政事,但其妻弟范晖拥兵拒潮。王潮便派王审知进军福州,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唐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896年,唐升福建为威武军,以王潮为节度使,王审知为副使。899年,王潮重病,推荐经过长期考验的王审知为威武军留后,表现了坦荡胸怀和远见卓识。

六、发展经贸
王审知主持八闽军政后,采取措施,省刑薄赋,招抚流民,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根据福州周围海滩多田地少的特点,大力抓好围海造田,疏浚福州西湖,建筑台江新堤。还在福清大湖洋、占计洋,霞浦营田洋,晋江六里陂等地发动军民,围海造田。同时开发黄崎镇甘棠港,作为与北方沟通的中转港;并加强与东南亚、琉球、高丽、日本的海上贸易,扩大福建财税收入和百姓经商门路。

七、选贤用能
他针对唐末吏治腐败的弊端,注意选贤用能。无论是跟随他入闽的河南老乡,从北方来投奔的唐朝旧臣,还是福建本地土生土长的人才,都能根据其自身特点用其所长。所以群贤毕呈,对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他本身十分节俭,下去视察骑一匹白马,“劳不坐乘,暑不张盖”,人称“白马三郎”。又关心兵士民众,“凡部队劳逸,王皆躬视,士未食不亲匕筋,士未饮不近杯水。”故深得人心。

八、重文兴教
在发展生产,扩大财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的基础上,重文重教,兴办四门学,招揽和培养人才,取得成功。从此,福建告别了“蛮荒”时代;到两宋时,更进一步成为全国文化教育先进的地区。他修建的白塔、乌塔、涌泉寺、雪峰寺等,至今还是福建著名的风景点。

九、修建城池
为了“保军民之乐业,镇闽越之江山”,他不盖宫殿和官衙,而集中财力兴建福州城池。先后建成“罗城”和“夹城”,使城市面积比以往扩大了七倍,形成了包括“三坊七巷”在内、以“三山两塔”为特点的城市布局,保持了一千多年。他疏浚西湖,整治内河,修建桥梁,使福州成为“依山傍海”的“江南水城”。现在福州不少地方以“白马”命名,便是纪念王审知的功劳。

十、千古流芳
王审知主政八闽29年间,审时度势,确立了“宁当开门节度使,不当闭门天子”的正确策略,尊重中央政府,与周邻友好相处,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在五代十国的纷争中,使福建保持了长期的安定繁荣,并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成为福建几千年历史中政绩卓著的一位明君。他先后被封为“琅琊郡王”、“琅琊王”、“闽王”,去世后被谥封为忠懿王。其后裔遍布福建、广东、海南、港澳、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他们都以开闽王的子孙而自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