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国开发福建第一人是谁?五代闽王,白马三郎就是他!

2015-09-06 09:59:47来源:转载

打印 字号: T|T
    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等5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时,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出现过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闽王王审知便是其中闽国的第一代君主。
    兄弟合力,入泉州主福州
    晚唐景福二年,即公元893年,是王审知入主福州的第一年。这一年的农历十月,福州城刚刚沉入一片秋风的肃杀里,百姓却感到了一种久别重逢的祥和。这一日的天光刚刚亮起,王审知兄弟就要接受唐昭宗皇帝的恩授,兄长王潮被任命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则为副使。实际上,这是百姓翘首以盼的。
    去年,王审知奉兄长王潮之命攻打福州。此前的5年里,王潮刚刚在百姓的拥护下推翻原来残暴的泉州刺史廖彦若,被时任福建观察使的陈岩任命为新的泉州刺史,完成对泉州的占领和接管。实际上,此时的晚唐已风雨飘摇,中原皇帝的政权在数次农民起义之后几近分崩离析,各地方势力群雄四起。
    王氏兄弟入主泉州,王潮收编守军,减轻赋税,受到军民拥戴。幸得王潮盛名当之无愧,泉州在王氏兄弟的统治下,面貌很快得到改观,生产迅速恢复,人民安居乐业。陈岩此时已想把福建的军政大权交到王潮的手上,但无奈心愿未了就先辞世,军权被其妻弟范晖所夺。这一年,王审知受王潮之命进兵讨伐,当时,痛恨范晖统治的老百姓喜出望外,纷纷“奉牛酒”迎接王审知的军队,并不断输送军粮支援,甚至“平湖洞及滨海诸蛮,皆以兵船助潮”。有此人和之利,王审知亲率军队发起几次猛攻,终于攻占了福州。
    第二个“白马三郎”
    攻下福州后,王潮亦将官署迁来。此时王潮已经占领了福建的5个州,唐昭宗的授官,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他对福建的控制。而在统一全闽过程中有着首席战功的王审知,此时在军中也有了一个别号——“白马三郎”。
    “白马三郎”这个称呼并非首用于王审知。此前福州就流传着“白马三郎”的传说,海峡两岸也一直都有着对白马王神灵的信仰。
    据考证,这个传说的原型故事其实是这样的:汉武帝征讨闽越国,驺氏郢派出以太子为首的大军应战。但是此时闽越国朝廷发生内乱,郢被弟弟余善杀死。太子闻讯大惊,立即率人马返回,与余善军在福州城东鳝溪外的湖泽中决战。战斗中,太子射伤了余善,但是遭到余善埋伏在后的军队袭击,所乘船只被击沉而丧生。而再追溯到更早以前,闽越王郢亦是杀了篡位的哥哥而夺取王位,闽越国反复上演着弟弑兄篡位的循环历史,直到最终被汉武帝所灭,这便是“白马三郎”故事的最初蓝本。
    因此,从前的“白马三郎”演绎的就是一个为了护卫君主,与叔父作战,而战死沙场的王子的故事,而王审知“白马三郎”这个别号的出现,则像是一个巨大的隐喻。虽然王氏兄弟向来和睦,王潮也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大局出发,但王审知毕竟劳苦功高,更深得民心。王审知被冠以“白马三郎”,则像是降身份表忠心般,从一个权力的潜在竞争者,变成类似“白马三郎”的誓死护主、捍卫当前政权的英雄。
    王审知在福州主政之后,还特地为这个与自己同号“白马三郎”的闽越王子修建了庙宇,即现在位于鳝溪的白马王庙。
    “开闽第一人”
    王审知是农民的儿子,本就来自下层人民,更能体会民间的疾苦。自从他开始治理福建,局势才终于暂时安稳下来,他以民为本,使百姓得以发展生息。
    与此同时,围海造田、大力兴修水利也一并进行。王审知曾带领军队到福清沿海围垦滩涂。传说军队在海滩围垦时,无淡水煮饭饮用,在当地掘井取水,但无泉水溢出。王审知亲自在掘井处跪拜天地求水后,井内泉水涌出,围垦军队才解决了饮水的困难。
    随着海外交通发展,中外货物互通有无逐渐频繁,王审知采取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使福建的物产通过海港转运,每年收益不少,和中原的贸易额也日益增多。福建因而逐渐富庶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福建的经济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比较系统的开发。
    王审知不但注重发展经济,而且对文化发展、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视。他先是兴立了“四门学”,即经、史、哲、文学,以知名学者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府设府学,县设县学,乡村设私塾,并鼓励孩子们入学,让闽地百姓从小有所学、有书读。
    史书记载,王审知统治闽地,“三十年间,一境晏然”。这一太平景象的出现,是王审知努力治闽、让民众安居乐业的丰实硕果。而他自己却坚持不忘本,延续农民出身的品格,生活节俭,从不穿华服,只是一贯麻布衫,与那些贪图享受、荒淫无度的封建统治者比较起来,实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