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造就天才宝宝》(连载5)
(三)婴、幼儿教育的原则
1.超前起步原则
坚持“负二岁教育方案”。一要为优质受孕做好准备;二要做好胎教;三要开展零岁教育,即从出生时起进行教育和训练。
七田真认为:胎儿期以及0岁至3岁之间是人的右脑阶段,3岁至6岁则是从右脑向左脑转移的时期,而6岁以后便和成人一样以左脑活动为主了。所以在0岁到6岁之间,比较容易发挥右脑的机能,在这一时期,进行右脑记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整个右脑系统能得到开发,可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右脑记忆能力。要突出右脑开发这一关键期的教育,多一些游戏、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及早开始读、认汉字。汉字兼具形、声特点,在开发儿童智力中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励孩子多用左手做事,不要纠正其使用左手,以利于更好地开发右脑。美国的两任总统,布什和克林顿都是用左手写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卡洛尔·贝拉米指出:“在儿童出生后的36个月内,大脑的信息传递通道迅速发育,支配孩子一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动正处于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启蒙和智力开发也更有效果,对孩子的一生尤为重要。”全国有名的家教实践者蔡笑晚,成功地将六个子女培养成才,就是坚持了用科学方法指导早学、巧学、争取时间,适时地开发了孩子的潜能。
2.阶段教育原则
“教育是慢的艺术”,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教育项目要适度,以其可以接受为宜,一般可比他的年龄水平,酌情超前1—2个年龄组开始进行,不要超越得太多。否则,在孩子能力不够时,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儿童的潜能开发。但是,对于超常孩子,如若教育得法也可以例外。只要孩子有兴趣,愿意接受,可以吸收消化,便可以充分施教。一则《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故事,很耐人寻味:有一天,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吓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又气又急,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动了,而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
无奈之下,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再催它、逼它,干脆跟在它后面,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虫鸣鸟叫,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向另一个“驿站”爬去……
我忽然明白,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这只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这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我牵蜗牛去散步,是“我”的心态、意念、出发点、目的左右一切,结果造成矛盾重重,身心疲惫,劳而无功,索然寡味;而蜗牛牵我去散步,则充满自由、和谐、奋进,富有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诗意。很值得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品味。
3.适时挖掘潜力原则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其智力潜能不失时机地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使其不错过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为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其自然吸收,而不是硬性灌输。让其随兴趣发展,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在促进儿童躯体、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时,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依照规律,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尽早发现其异常潜能,并加以诱导和培养。有的孩子视觉发达,有很强图像分辨和对比能力,对色彩的层次反映敏感,可选择在绘画、摄影、设计或造型方面发展。有的孩子听觉发达,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很强,容易掌握音调和节拍,在识谱和记谱方面有特殊的能力,对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可选择在音乐、乐器方面发展。有的孩子身体协调性、柔顺性强,平衡机能好,机械模仿能力极强,喜欢运动,有比较强烈的表演欲望,可能适合舞蹈、体育和机械性工作。有的孩子思维能力强,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很强,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喜欢动脑,愿意做复杂的计算,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特色。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愿意与人交流,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看书,可能在写作、翻译等方面有更好发展。有的孩子交际能力强,在管理和协调方面很有天赋,喜欢在孩子中扮演领导角色,愿意管理别人,适应能力强,可能在政治、教育、管理和社会活动方面发展得更好。
发现孩子的最佳潜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训练,才能较为充分的展现。家长要真正做到理解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允许孩子去做不是父母设计、安排的而是孩子喜欢和愿意做的事。
一天,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一群大雁叫着从天空飞过。
大儿子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
小儿子也说:“要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对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肯定地说:“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到那时,你们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懈地努力着。等到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两人果真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著名的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
4.激发兴趣原则
孩子有了兴趣,大脑皮质产生优势兴奋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教育就容易奏效。超常儿童的最大特点是从小就有浓厚的认知兴趣,爱追根究底,有旺盛的求知欲。
婴幼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几乎都发生兴趣,产生新鲜的好奇心。父母和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积极提高和引导好孩子的兴趣。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要老是说“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不要老是讲“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以免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苦不堪言的事情,而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中国最小的大学生张炘炀,10岁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其父张会祥,适时对炘炀进行兴趣教育,取得了成功。炘炀2岁开始有兴趣的识字,3个月识1000个字,上小学前识2000个字。5岁入学,在一年级学习1个月后上二年级,在二年级学习2个月后上三年级,三年级上了4个月,四年级没有上,五年级上了2个月,六年级上了完整一年。初一上了半年,初二上了半年,初三上了1年。高一、高二没有上,直接上高三。高三在校上了两周课,做了一年习题,接着参加2005年高考,考得505分,上了大学。
5.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不是指各方面的学习成绩都是优秀,而是使孩子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是注重心理素质、生活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要善于调动人的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即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听、说、读、写、数学运算等),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各种感知尤其是空间知觉、想象、创造力等)。不要以孩子学习考试分数高低论优劣。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一位世界级的领袖。他小时候在学校很顽皮,经常与同学打架,还与体育老师打架,不爱做作业,常因此受到他父亲的批评。在前苏联时代的5分制学习成绩中,他的算术和自然课只得了3分,绘画只得了2分。他拿到5分的仅有历史课和操行课。由此可见,赢在起点上仅仅是开端,赢在终点线上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6.要求一致原则
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要一致,言行要一致,并且坚持始终。对无理要求要耐心说服,或巧妙地予以制止,以防孩子养成任性或说谎等不良习惯。但小孩偶尔说谎也不要大惊小怪,耐心引导就是了,更不要小题大做引起反感。
在处理具体事情上,家长要言行一致。比如当母亲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孩子便学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大人吃,但大人此时谁也不舍得吃,最终还是让孩子吃了大梨,这就是言行不一致。更可笑的是,孩子让的梨真的被客人吃了时,孩子竟然哭了,让客人很尴尬,这就教出了问题。
7.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原则
引导孩子在家、在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会动手,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培养独立性,支持孩子做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事,不要轻易说这个不能做,那样也不行。
一位日本的孩子,在《懒爸爸》一文中说:记得小的时候,我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上,哭着要爸爸把我扶起来。可爸爸却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你自己爬起来嘛。”我只好自己爬起来;我的校服脏了,妈妈要替我洗,爸爸却说:“让他自己洗!”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去洗衣服;家里的一些东西坏了,爸爸不但不管,还找来工具逼着我去修理。就这样,爸爸“懒”得做的一些事情,我都学会了……在文章的最后,这位日本的男孩无限深情地写道:“‘懒'爸爸,您的良苦用心,我真心领会了……”
8.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原则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歌德说:天才就是勤奋。蒲丰说: 天才就是毅力。 叔本华则认为: 天才就是忘我。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就要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持久的毅力和忘我的精神,要舍得让孩子吃苦,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不要呵护过度,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先后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在当年,不少人曾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看作是黑暗年代痛苦岁月不堪回首的日子。而铁凝却以高尚的情怀、崇高的追求、坚强的意志和独特的视角,把那时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环境,当作体验生活、磨练意志、积累素材的难得机遇,从而把自己造就成了当代中国的作家之花。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有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他为培养接班人杨元庆,给他一年换一个新岗位,“折腾”了10多年,才成就了今天的“全才”。 杨元庆30岁已是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了,在联想最困难时他临危受命,从联想挑了18个业务骨干,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的100%增长。杨元庆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让联想的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为此被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一顿。柳传志在骂哭杨元庆的次日,给他写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经过不断“折腾”,杨元庆最终被练就成了一名经得起任何压力的“铁人”。
被国际音乐界誉为“来自中国的音乐奇才”的钢琴演奏家郎朗,在回答广州的10岁小姑娘李欢关于“要成为一个钢琴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时,郎朗却问了李欢三个问题:“第一,你每天练多长时间琴?是两三个小时还是四五个小时、六七个小时?第二,你记乐谱快不快?第三,你热爱钢琴吗?”郎朗的回答让人感觉很精彩。他回答了成为一个钢琴家所必须具备的:超凡的努力、感悟的智慧和全心的热爱。说明做事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不怕吃苦,乐于付出百倍的努力是第一位的。
香港富商李嘉诚,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从小接受苦难教育。希望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立足于世,而不是依靠父母来生活。他的两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美国斯坦福大学,兄弟俩毕业后,请求到他的公司任职,都被他断然拒绝。他对兄弟俩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到外面去磨炼一番,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有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于是,李泽钜和李泽楷兄弟俩一起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他们凭着从小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把公司和银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古往今来,中国有多少富人无计摆脱“富不出三代”的魔咒,往往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让孩子享受生活,不懂得让孩子接受艰苦磨练的道理,对孩子过于溺爱,不能正确教育引导孩子所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