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国人为何喜欢“抱臂”?

2013-06-04 16:17:55来源:健康时报

打印 字号: T|T

  日前,打开电视,央视二套的形象广告跃然眼前。一位又一位主播摆出pose(姿势),最后出境的王小丫的pose最惹人注目。她左右手前后一搭,呈现“抱臂”后向右侧身并收颌抬头,自信地微笑。
 
  换到另一个频道,是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的《春妮的周末时光》,春妮正招呼钢琴家李云迪与央视记者芮成钢共度周末。李云迪现场激情演奏了象征两位个性的乐曲。此时的春妮站在钢琴边听得入迷,她的姿势恰恰也是“抱臂”,只不过到后来她优雅地支起了一只手臂,翘起了兰花指。
 
  之所以对“抱臂”话题感兴趣,缘于形象与色彩专家于西蔓送给记者的一本书——《西蔓美育观点》。她认为,作为肢体语言的标志性符号,“抱臂”绝非美姿,展现的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无礼态度。公众人物如此频繁地使用抱臂动作,事实上是一场面向大众的冷暴力释放,久而久之会影响和误导大众的审美倾向。
 
  于西蔓还引用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人的肢体语言中,“抱臂”传递的是防备、拒绝、骄傲、蛮横的信息,是一种非常傲慢无礼的姿态。正面抱臂,主要表明抱臂者在下意识里传递防备、拒绝、控制对方的信息。侧身昂首抱臂更要不得,因为这表明抱臂者在下意识里传递着瞧不起人、骄傲、傲慢的信息。
 
  看看,我们生活中习惯性地抱臂,还认为这是很“潇洒”的动作时,可能想不到这“抱臂”背后,还有这么多严肃的道理。
 
  于西蔓曾在发达国家学习工作多年且经常出国。据她观察,在发达国家,抱臂的现象较少。一个动辄抱臂的人,会招来周围人的一致厌恶与鄙视。于西蔓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抱臂不仅对世界认识中国设置了障碍,甚至还会加深一些人对日渐强大的中国的误解。
 
  记者采访了一位曾在中国、美国获过大奖的画家。他曾在纽约住过半年,记者问他对纽约时代广场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那些代表自信开放的中国形象的公众人物所选择的叉腰、抱臂的出镜方式怎么看。
 
  这位画家认为,抱臂传达的信息是双向的。既传达着傲慢、优越、拒绝的潜信息,也包含着自信与昂扬的精神语汇。
 
  当年义和团勇士被八国联军砍头之前的一张老照片,让他记忆犹新。他说,这些勇士临刑前以双手抱臂的姿势,强烈表达了蔑视、抗举与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他在湘西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看到一张老照片,国民党五大战区将领聚首总司令部所在地芷江,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与杜聿明、王耀武等合影时,是一种抱臂微笑、扬眉吐气的表情。这个抱臂传达的是“烽火八年起卢沟,受降一日落芷江”的正能量信息。
 
  画家遗憾地说,抱臂叉腰有时传达的阅历情感与精神层面非常复杂。如列宁当年的一个演讲的经典姿势就是双手将西服向后一甩,左手叉腰,右手指着前方。毛泽东在抗大演讲时,也惯用叉腰的动作。身经百战、六次负重伤的徐海东将军在延安窑洞前抱臂微笑的瞬间,被美国记者斯诺的镜头捕捉。所以当代表国家形象的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时,也许从一种历史的视野去审视,会理解这些公众人物选择叉腰、昂首、抱臂的理由。去过美国,去过纽约时代广场,并且有一定阅历、敏于思辨的人,会体会得更加深刻。
 
  记者还采访过一位管理干部,他有时也有抱臂动作,但从不知道这个动作背后的含义。他感觉更多的时候,国人抱臂是一种习惯性动作。他工作节奏很快,压力很大,抱臂能使他在放松歇息中思考。他表示以后会在公众场合尽量不抱臂,在私人空间抱臂放放松。
 
  一个媒体人士观察,一些低年资的员工,有抱臂习惯的人并不多。不过,在想与对方拉开距离或表示一种旗鼓相当的心理暗示时,会做出抱臂动作。但是在领导面前是从来不“抱臂”的。
 
  也有人认为,抱臂这个动作是否礼貌也要视场合而定。如果主持人有这个动作,可能表现出一种潇洒、轻松的味道,肯定不会故意表现对观众的倨傲。不过,既然抱臂存在这种心理学意义的排斥、距离的含意,最好不使用这个动作。如果是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出现,也有可能蕴含着自信与力量。有人说,如果见到抱臂的陌生人,会有距离感和防备感,会对沟通产生心理影响。
 
  自从读了于西蔓这本书后,记者本人也留意自己什么时候会抱臂。其中之一是在等公交车时,怕自己碰到别人或别人碰到自己,会抱臂以防备别人与保护自己。
 
  曾经有一位外籍人士问记者: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翘二郎腿,这么爱抱臂呢?
 
  记者一时语塞。二郎腿是一种不健康的身体姿势,长期如此会妨碍腿部血液循环,形成腿部静脉曲张隐患,这几成医学共识。但了解抱臂这一动作的心理意义,在公众场合或媒体形象中,对这一动作有所警觉,替代一种自然、得体、亲合、大方的动作语言,或许会为你的公众形象加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