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如何造就天才宝宝》(连载3)

2013-01-23 22:41:55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王开科 主编

二、尽早实施婴幼儿教育
★从普通到优秀  科学施教
★开发智力
(一)了解婴、幼儿教育的研究成果
    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新生儿具有令人惊奇的能力,他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人间的生活。利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其开展教育,能极大地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表明,若17岁少年的智力为100%,其中50%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30%是在5~7岁获得的,20%是在8~17岁获得的。
    7岁以前是进行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时期。
    许多名人的成长经历也证明了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提前1/3的时间成才。如果在早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可能永远达不到他们本可以也应该能达到的智力发展水平,等于对孩子的智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阉割。
    古今中外,有很多早慧幼儿,经过科学教育而成才。如:我国古代,甘罗12岁当宰相。
    李白5岁颂六甲,10岁观百家。
    王勃6岁善词章,10岁能做赋。
    杜甫7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苏联物理学家,道郎14岁上大学。
    美国的赛德兹1年读完小学,11岁进入哈佛大学。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10岁上格拉斯哥大学。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14岁大学毕业。
    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13岁考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l岁成了美国IEEE院士,成为IEEE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科学家。
    3岁的小孔莹,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打擂,经过斩将搴旗,一举当上了小擂主。
    张炘炀10岁考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日本学者井深大认为:人类智力潜能远远超越出人们陈腐偏见的想象,人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学,而是在幼儿园时期,应当从零岁开始进行适当的训练。
    巴甫洛夫指出: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一位英国少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教育比较好,于是,就抱着孩子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
    “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您,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
     达尔文关切地问:“亲爱的夫人,你的孩子多大了?”
    “她还小着呢,才两岁半。”
     达尔文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
     这位创立了“进化论”的著名科学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五个孩子中就有三个成为名人:乔治成为天文学家;弗朗西斯继承父业,成为与他齐名的科学家;霍勒斯成为物理学家,被英国皇家学会封为爵士。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认为,大学教育比中学教育重要,中学教育比小学教育重要,小学教育比幼儿园教育重要。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小,来日方长,早一天、晚一天学习不重要。不了解教育的成效同年龄增长成反比的客观规律。即:年龄越小,教育意义越大;年龄越大。
教育投入应是金字塔形的,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潜能开发的范围越广,教育效果越好,越应加大投入,精心教育。
    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因为没有抓住早期最佳教育时机,以及方法不当,而白白丧失了孩子生命中最初几年的宝贵时光,错过了开发天赋潜能的黄金时段。许多人不了解人的潜能开发呈扇形反射状发展,如同人们小时候种牛痘留下的疤痕,随着年龄增长而长大的规律。因而,导致了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精力、物力、财力不少。
    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已有专家提出了应将幼教入义务教育的观点。我国有名的家教实践者蔡笑晚(温州人),当别人忙于做生意、发大财,疏于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他却留守家中养儿育女,甘于清寂,一心一意,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在这个成功欲超的时代,他牺牲了一些人们不愿意牺牲或者不敢牺牲的东西,做了一些人们没有想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把教子成才当做自己的人生事业去追求。坚持科学的早期教育,成功地把六个儿女培养为:三个留美博士、一个硕士、两个本科生。其中,小女儿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蔡天西所指导的博士生比自己的年龄还大12岁。
    有的人担心过早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给幼儿稚嫩的大脑增添负担,会影响脑的发育,影响人的寿命。其实,这种担心是不科学的。世界上动物(包括人)的寿命是与脑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的。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用脑越多,大脑的发展程度越高,寿命便越长。
    有一位学者把16世纪以来欧美400名伟大人物,分成文学家、发明家、哲学家、神学家等加以研究,发现在这些伟大人物中,平均寿命最短的的是诗人(58岁),平均寿命最长的是发明家(79岁,并且有16%的人在80岁以上)。另外,有人对850个天才人物进行调查,平均寿命 65岁。而当时一般人的平均寿命仅为51岁,连最短命的诗人也比一般人的平均寿命高出7岁。这些事实说明,对婴、幼儿早期开展教育使其用脑越多,大脑的发展程度越高,寿命越长。
    在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应抓住“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实际是学习最敏感、最容易成功的时期,也可以称为敏感期或最佳期。
    开发儿童智力,应当从开发视觉做起。一不要给孩子看不好的图像,如父母吵架扭曲的面孔,脏乱的房间等;二是适当的年龄玩适当的游戏。
    0~6个月:黑白期。宝宝在这个阶段所看到的东西只是黑白的,最好在他眼前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晚些时,也可以放一些红色和其他鲜艳颜色的物品,为进入色彩期做准备。
    6~12个月:色彩期。11个月的婴儿能准确分辨红、绿、黄、蓝四色。
    1~3岁:立体期。孩子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立体空间有了更多认识。
    3~6岁:空间期。孩子能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这时通过走迷宫、拼图、玩橡皮泥等游戏,锻炼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把握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
   1岁是听觉发展的最佳期,应不厌其烦地对幼儿说话,讲故事;
   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期;
   3岁开始是音乐学习的最佳期;
   4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图像、远、近、高、低、前、后的辨认能力较强;
   4岁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
   4~5岁既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又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如学习游泳、滑行、骑童车等,学龄前儿童比年长者学得快;
   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方面的最佳期;
   3~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佳期;
   5~6岁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
   2~8岁是幼儿语言教育最好时期,也是学习外语(主要是口语)的最佳期;
   10岁前后是听觉器官的完善期。
    总的来说,7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抓住关键期就能事半功倍,错过关键期,不仅效果差,很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研究表明,发音器官同听觉器官是密切相关的,迟于这个时期开始学习外语,会造成儿童将来学习的巨大负担。
    在正常言语环境中,此时儿童学习口语最快、最巩固。相反,此时完全脱离人类的语言环境,其后很难再学会说话。
    据记载:埃及古代有个皇帝,他为了想知道人类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先天就具有的,还是后天才形成的,就利用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野蛮地将两个新生的婴儿藏于地下室内,只是给他们送食物吃,禁止任何人与他们接触。两个孩子在这样环境下长到十二三岁时,除了能发出单调的怪叫外,什么话也不会说。皇帝的答案找到了,却残害了两个无辜的孩子。
    日本学者井深大,将出生后人脑的头三年同电脑的组装作比较,认为人生的头三年是大脑的组装配线工作期。婴儿出生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智力的发展,逐渐出现连接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桥梁一样的突触,只有众多的细胞互相拉起手来,才能处理外界的信息,表现出头脑的作用。这和电脑的晶体管是一个原理,每个单独的晶体管没有任何作用,只有把它们用配线连接起来,才能发挥电脑的作用。这些细胞的连接,正好在0岁~3岁这一时期,将从外界捕捉来的刺激加以图案化和记忆,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在三岁以前形成的。如果三岁以前形成的主机部分质量差,那么三岁以后任凭怎么训练“使用方法”也无济于事。但并不是说三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就不发育了。事实上思考、意志、创造、情操等高层次的东西是在三岁以后完成的。三岁以前形成的是大脑后侧的“配线”。从三岁以后,大脑其他部分的“配线”已经开始。四岁以后开始“配线”的是大脑前侧的额叶,三岁以前和以后的区别,如果用电脑来比喻,三岁以前人的大脑相当于机械的主体部分,三岁以后则是软件部分,即操纵主机的部分。说孩子“先天”素质的好与差,其实就是三岁前后的概念。
    科学家对动物生长发育的某一能力关键期进行了观察和实验。小猫刚生下时不睁眼,眼缝可以透光,但看不到物体。到第八九天才睁开眼,看清物体。如果在第八九天以内,用手术把小猫眼睛缝上,不让透光,在第九天以后拆开线,猫就成了盲猫。但错过这一生长期以后,再施行同样的手术,猫便不会瞎眼。
    鹦鹉学说话的最佳时期,在6~12个月之间,超过一岁再教说话就困难了。
    小鸡学习追逐鸡妈妈能力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4天左右这一期间。此时,如有母鸡带领,小鸡便学会了追逐母鸡,若无母鸡带领,便不会有这一能力。
    到20世纪50年代,全世界发现有30名小孩是被野兽哺育大的,他们都缺乏人的心理特点。1920年,辛格博士发现两个狼孩,当他们被发现时,大的卡玛拉约8岁,小的阿玛拉约一岁半。都保存了狼的生活习性,白天在屋里睡觉,每天晚上像狼一样嚎叫许多次。辛格博士以无限的耐心和超人的爱心,想方设法恢复这两个狼孩的人性。结果是小的阿玛拉,两个月后,终于说出了“不”字,可惜离开狼穴不到一年就患病死了。大的卡拉马,离开狼穴4年过后还只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后也只学会45个单词,会说几句不流利的话。到17岁死去时,其智力发展仅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说明人也不能错过语言开发。
就连婴儿吃奶这一似乎与生俱来的能力,也不能错过开发期。有谁听说过婴儿对着妈妈乳头不吃奶的事吗?一次我到朋友家闲聊,见到其孙子不到半岁就吃起牛奶,却无母乳喂养了。一问原由,是婴儿刚生下时吃奶有些费力,好心的妈妈便挤着奶让孩子吃。渐渐孩子便用力吮吸乳汁了,依靠妈妈挤出奶水吃,后来干脆不对乳头吃奶了,妈妈只好把奶水挤到奶瓶里然后再喂孩子。由于乳房缺乏吮吸的刺激,在孩子四个月时,其妈妈便没有奶水了,孩子只有喝牛奶。
    幼儿的味觉开发期在断奶以后,要在此时,注意让孩子品尝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以免以后偏食。为避免孩子爱食偏咸的食物,此时应在孩子食品中少放一些盐。
    凡此种种,都证明恰到好处地利用开发期,进行潜能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不让孩子错过潜能开发期,使其潜能得到适时地顺利开发,必须精心照料养育孩子,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孩子身体健康,便为其顺利开发潜能提供了重要基础。孩子在婴、幼时期,血脑屏障尚处形成阶段,难以抵御外界药物及环境污染的侵害,十分脆弱,因此,要百般呵护。为使孩子身体健康,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刚出生的小宝宝,体内各项机能还未发育完全,极易受到病毒侵害,要让小宝宝增强抵抗力,为日后的健康大基础,以母乳喂养为好。要特别注意让婴儿食用用母初乳(小儿初生三四天内母亲分泌的乳汁),因为母初乳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抗菌成分,不但能使新生儿减少感染,而且可使胎粪及早排除,减少生理性黄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的母亲误认为:母初乳不卫生,而把母初乳挤掉,不让婴儿食用是很可惜的。
    澳大利亚人,为使宝宝增强抵抗力,让孕妇生妊娠期服用牛初乳片剂(母牛下仔后,第1~3天的乳汁提炼而成,有很强的免疫力),借以提高胎儿免疫力。母乳是天然、卫生、最新鲜的婴儿食品,对婴儿而言,母乳中丰富的乳糖、DHA与必需脂肪酸等物质,不但容易吸收,而且其中的维生素C、D及铁质等更能提高免疫力,能降低过敏性体质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用母乳喂养,使婴儿得到母亲的抚摸拥抱,有利于婴儿安全感和良好情绪的培养。
    初出生的婴儿,要避免风寒,即便是夏季也要注意,冬季更应慎之又慎。当给婴儿洗澡时,必须护好婴儿的背部,以免风寒从背心侵入。同时,还要护好肚脐,不要让肚脐潮湿,避免发生撮口脐风。倘若肚脐潮湿,可将大红呢烧成灰温热时撒上扎好。
    初出生的婴儿,两乳内有核子,可将两乳揉去乳汁,其核自动消除。否则,会肿硬成毒,令婴儿啼哭不已。
    婴儿初出生时,每天可用茶水加盐少许,蘸拭其口腔2—3次。这是从黏涎中去除婴儿胎毒最稳妥最巧妙的方法,倘若婴儿脸色唇色暗淡,可以淡姜汤代替茶盐水蘸拭。这样,可以预防痄腮、马牙、鹅口、重舌、木舌等疾病。
   月内婴儿,不要一哭就抱,一哭就喂奶。要让婴儿经常啼哭,这样可以让婴儿在胎中所受热毒、惊气得到散解。
    若婴儿与妈妈同睡,妈妈切忌将鼻风、口气吹向婴儿的脑门,以免酿成风疾。
    婴儿在百日之内,不要竖抱,以免影响正常发育。半岁前不要独坐,独坐会引起脊骨受伤,造成龟背、佝偻。
    婴儿出生两个月后,遇到晴好天气,可把孩子抱到户外见见天日,有利于孩子对钙的吸收,增强骨肉密度,提高免疫力。
    婴儿周岁以前,不要吃荤腥油腻生冷食物,切忌食肉太早,食后不可喂乳,乳后不要喂食,哭笑之后不要立即喂乳。
    小儿从出生到10岁之间穿戴的衣物,不要夜露室外。因为有一种名叫隐飞鸟和天帝女的鸟,喜欢夜晚落羽衣物之上,会导致小儿患癫痫病。如果衣物经过夜露,应立即用醋熏一熏。
    小儿理发应选择风和日丽天气或温暖的环境,理完发之后,用薄荷三分,杏仁(去皮尖)三枚,捣烂加入生麻油三四滴和匀,在小儿头上擦揉,可去风邪。
    若幼儿长到四五岁时,还只会叫人,不能言语,可把真赤小豆(查药物备要)研末,用酒调和涂于舌下二三次,即能说话。 
    婴儿出生两三个月时,一般有“吃手”的爱好,这与幼儿吮吸手指是不同的,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信号,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起初,宝宝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一个手指。从笨拙地吮吸整个手,发展到灵巧吮吸某一个手指,这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有提高。吮吸手指的动作,促进了婴儿手、眼的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经常吮吸手指,便是一种不良行为,需要细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地帮助纠正。
宝宝4个月大以后,可以添加铁的副食品及市场销售的婴儿奶粉喂养。但应避免使用全脂奶粉,全脂奶粉所含的乳糖及铁偏低,而蛋白质与钙的浓度却过高。  
    要经常让宝宝接受阳光照射,因为紫外线可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的骨骼发育,可预防软骨病。   
    宝宝6个月时,是身体和智力发育最关键时期,保证此期的营养供给极为重要。在母乳及补充的牛乳之外,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单靠奶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增加辅助食物来补充营养,否则可能引起营养缺乏症,影响婴儿正常发育。   
    婴儿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保护组织器官不受感染,而且对婴儿的眼睛有益,每天可摄取400微克。
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2,促进婴儿皮肤、毛发、指甲的正常生长,能维护皮肤与黏膜健康,并提高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帮助婴儿健康顺利成长,每天可摄取40~50毫克。
    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形成,保护婴儿脆弱的血管,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发育。还能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防止贫血与细菌感染,预防坏血病,增强婴儿免疫力,每天可摄取40~50毫克。 
    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婴儿骨骼生长和钙化,健全牙齿。婴儿缺乏维生素D时,易发生佝偻病和软骨病,每天可摄取7.5~10微克。
    可适当补充维生素E,促进血红细胞的生物合成,维护婴儿的血管健康,并强化免疫系统,每天可摄取3~4毫克。 
    可适当补充维生素K,每千克体重一天约摄取2微克。能防止婴儿出血疾病,预防小儿慢性肠炎。
    可适当补充叶酸,促进婴儿神经细胞发育,维护神经系统、性器官、白血球的生成,并促进皮肤健康。每天可摄取65~80微克。
    可适当补充钙,促进婴儿骨骼和牙齿的生长,维护凝血机制,保护婴儿的心脏健康与肌肉正常收缩。每天可摄取400~500毫克。
    可适当补充铁,维持婴儿机体的发育和造血功能,强化免疫系统,每天可摄取7~10毫克。   
    婴儿对以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都是微量的,只要哺乳的妈妈不偏食,一般都可以通过妈妈的乳汁来满足。婴儿稍大点,可通过饮食来补充,最好不要食用片剂。由于婴儿的牙齿尚未发育完整,所以应避免太硬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尽量喂食细软食物。可补充的食物有:波莱、小白菜、卷心菜、莴苣、西兰花、番茄、苹果、梨、柑橘、鲑鱼、沙丁鱼、牛奶、乳制品、鸡蛋、动物肝脏、豆腐等。
    另外,婴儿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大,最适宜喝温开水,不宜喝糖水和茶水,更不要喝饮料,饮料中含有添加剂,对婴儿大脑发育不利。
    在照料婴幼儿饮食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调配,把握好“宜”与“忌”。   
    幼儿宜平衡膳食。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生理需要,对各类食物进行合理的按比例调配,力求使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能满足机体的需求,不致发生某些营养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做到荤素搭配、米面搭配、咸甜搭配、干稀搭配,均衡摄人所必需的各种不同营养素,切忌偏食。平衡膳食的标准:膳食中热能的摄人量,应达到我国营养学会所制订的各年龄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的90%以上,其他营养素的摄人量,达到供给量的80%以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重量比应接近l:l:4.5,所产生的热量应分别占总热量的12%~15%、20%~30%、50~6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及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5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应占脂肪总量的1/3;还要有足够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幼儿期1日3餐加点心的供能比例应达到:早餐20%,午餐35%,点心15%,晚餐30%。
    幼儿宜适当加餐。幼儿逐渐长大,生长发育很快,1日3餐不能满足其需要,必须在3餐之间加2次餐。加餐的量不必太多,但要精细一些,可以在上午加一次牛奶或豆浆,下午加一次水果、饼干、蛋糕等。品种可以多样化,注意不要让幼儿吃得太饱,以免影响正餐。一天进食的时间应分布在12小时以上。
    幼儿宜食食物。1岁~3岁幼儿宜食米饭、馒头、包子、饺子等主食。应避免食用油炸类食品,尤其是不要食用油条(油条含有明矾对幼儿大脑发育不利)。副食宜食鲜鱼类,奶制品,各类肉、蛋品及海产品等。蔬菜类,宜食小青菜、小白菜、韭菜、胡萝卜、土豆、冬瓜等。水果类,如西瓜、苹果、橘子、香蕉、葡萄、鲜枣及核桃、花生等干果类。
    幼儿补维生素和钙须谨慎。幼儿每天摄人足够量的食物(主食和副食,不厌食、偏食、挑食),无病态,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不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健康周报》介绍:1岁多的孩子原本很可爱,但林林却很难看,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远,表情怪异。妈妈抱着林林到医院看病,医生指出,孩子的这种长相,是因长期大量盲目补充维生素D和钙所致,在医学上称为“鬼脸综合征”。这类孩子还往往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
    幼儿忌厌食、偏食、挑食。幼儿每天应摄入总热量约1200卡,蛋白质约40克,脂肪33~40克,碳水化合物约占热能的60%,钙600毫克,铁10毫克,维生素A 1300单位。折合成具体食物,一般是:主食(米饭、馒头等)的数量为100~200克,鱼、肉、蛋类食品大约100克左右,蔬菜和水果约150~300克。幼儿厌食、偏食、挑食,直接影响其多种营养素的摄人量,将导致幼儿多种营养素缺乏,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成长发育,还可能影响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忌食巧克力。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和脂肪。由于脂肪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可使幼儿产生饱胀感而影响食欲,妨碍在正常进食时的营养摄入,久而久之,会影响幼儿生长发育。
    幼儿禁用的调味品。幼儿禁用的调味品,如胡椒、豆蔻、桂皮、丁香,特别是芥末,要绝对禁用。
    幼儿禁用的饮料。发酵型饮料和对神经有兴奋作用的饮料,对幼儿都是有害的。因此,酒类(含白酒、葡萄酒、啤酒。酒对幼儿机体的成长过程有致命的影响,不仅可导致幼稚病、白痴,而且可以引起癫痫、脑膜炎、肝硬化、消化不良、贫血)和咖啡型饮料,幼儿要绝对禁止饮用。幼儿最好也不要喝茶叶水。幼儿可饮用水煮炒制的大麦和麦芽,特别是巧克力(不宜单独食用)加上牛奶冲喝,是幼儿的上等佳饮。
防治婴幼儿感冒。婴幼儿体质脆弱,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因为感冒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对于六岁以下的儿童来说,几乎所有成人用的感冒药都应少用或不用。
    美国每年有100名幼儿因为用药不当而死亡。那么,婴幼儿感冒的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米歇尔·巴利博士认为:用一点薰衣草精油给孩子轻轻按摩,可以让他尽快安静入睡。而这种减轻孩子焦虑情绪的方式,则能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抵抗疾病。“在情绪和身体之间存在着一条纽带,只要情绪上放松,那么身体也会产生正面反应,努力对抗疾病,恢复健康”,“听音乐有时也有类似的效果”。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保拉·堪普博士建议父母们给孩子服用维生素C。她认为服用的剂量可以稍大一点,最好吃VC片,服用的剂量要和年龄成正比。
    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农场家庭,对婴幼儿养育和教育的观念陈旧,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人的生儿育女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提起要学习有关生儿育女知识,甚至不少有知识的青年人还感到很可笑,根本不认为生儿育女还要学习有关知识。从而,导致很多家庭,对孩子养育和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多是简单的、传统的、低水准的,仍处于原始的“自由化养育和教育时代”,很少运用世界最现代的科学的养育和教育方式、方法,极大地影响了人的潜能开发。因此,迅速更新观念,及早运用世界最现代的科学的养育和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家庭婴幼儿养育和教育水平,注重从幼小抓起,尽早地挖掘开发人的潜能,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