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写给王听兰先生的简信(二十二)

2013-02-03 21:03:01来源:

打印 字号: T|T

王听兰先生,你好!

这期简信,主要是对“王言”是不是王抟的四子,从历史的和现时的一些著述,作一简要阐明。

1、《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从太子晋起至王祜的55个世系源流,新唐书上有54个,只缺王仁一个世系。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记载“曒生宠、宠生仲连,生绍,生玙,生及,生岁,生抟,生倜、倓、伦”并王言(请看简信十一、十二)。

2、太原王氏历史名人传,即王翦传、王吉传、王戎传、王导传、王俭传、王褒传、王祜传等七个历史名人传上的世系源流,从太子晋至王祜的55个世系源流全部吻合(请看简信十三)。

3、《琅琊三槐王氏宗谱》从王元至王祜的37个祖宗世系名录,是自王元四传至王吉,吉九传至王导,导十一传至王綝,綝九传至唐黎阳公言,言之孙宋晋国公祜,自大名而汴梁,手植三槐于庭,为三槐王氏之祖。

4、《三槐王氏通谱》卷一,第一句话是说:唐相抟四子,即唐朝宰相王抟的第四子“言”是53世。本书上沿为琅琊分支三槐世系总图。54世彻,55世祜。

5、《琅琊王氏宗谱》(王氏历朝先正事书)以王览为始祖,二世祖王裁,三世祖王导……二十世祖彦平(王抟),二十一世祖節(王言),二十二世祖王彻,二十三世祖王祜……,一直记至37世祖王备。

6、《琅琊王氏通谱》中对三槐王氏源自王导的一个流传较广的记述是说三槐开基祖王言是唐末宰相王抟的儿子。

7、王庸敬著的《王氏通谱》……等谱中比较系统地记载了王言出自琅琊世系王导的阐述为“太子晋33世;导—34世……抟-53世:言。”

8、当代姓氏学专家王大良著的《中华姓氏通谱·王姓》从王吉——王骏……王岁—王抟—王倜、王倓、王伦、王言”等二十九个世系与新唐书基本吻合。新唐书缺王仁,中华姓氏通书缺王音。

9、太原王氏历史名人传上附录的资料来源,如《琅琊王氏通谱》卷一、卷二、卷七等好几份史料都有记载,证明王抟、王言的上源是属于琅琊王不是太原王,王言的父亲是王抟不是王乾。

上述新唐书和七八上十种史料都是记载王言是王抟的四子,或者叫抟生倜、倓、伦、言。

新唐书上没有记载王言是王乾的儿子,连并王言也没有。太原王氏历史名人传上的太原系的14个名人传,没有一个名人传有王乾、王言的记载。王庸敬编著的《王氏通谱》有82册,没有哪一册上有王乾、王言的记载。

王听兰先生,你在考证结论的第四条中称:“在王通至王乾段有《二十五史》的史载资料为证” 。《二十五史》没有王庆存、王乾、王言这三个人的 “大名”,你的太原王氏世系源流的王庆存、王乾、王言是从哪里拼凑来的,“正史”依据何在?请你拿出来佐证吧!量你拿不出来。你的《二十五史》的史载资料为证,是骗人的鬼话。

那些议论王抟只有三个儿子的闲谈该休矣。就是王抟只有三个儿子,王言也不会是王乾的儿子。没有任何“正史”证明王言是王乾的儿子(请看简信之一、之二、之四)。何苦费那么多的精力为王听兰争一个王言,对你没有好处,也没得损伤。王听兰不是王氏家门的“救世主”,他已经把王氏家族的谱牒搞乱了。王听兰还骂王氏族亲,尤其是骂三槐王氏族亲,没有精英站出来和他唱一个调,骂王氏族亲是“一群丧失道德伦理的白痴”,说他们是“不要祖先的宗族败类”,好过分啊!我的简信之三曾说:王听兰先生的拼凑世系,把社会上的残渣余孽、乌龟王八都集中在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中,已成为王听兰的“老祖宗”。

王听兰先生,像你这样拼凑起来的世系源流乱如麻,不同源、不同辈的生扯拢的世系源流,编撰出来的谱牒书谁购买,能赚钱吗?那些不知道真实情况和愚昧无知的傻子,可能购买你的谱牒书。凡是懂得谱书的重要性和有文化知识的人,绝对不会上你的当。

王听兰先生,你不要认为你娄罗的有一帮子哥们,人多势众,你就有理。毛泽东同志曾说“真理有时也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表面上看,我们的人数是少一点,实际上有千千万万的王氏宗亲与我们的认识是一致的,是支持我们的。我们有历史依据,有“正史”为凭,我们很得民心,这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我们很有信心。有一位教授给我发来短信说:“非常支持你对三槐王氏上源的考证(自注:是查的历史资料),因为才看到,所以这也是迟到的支持”(2012年9月)。王听兰先生,你现在只有主动纠正错误,取得王氏族人的谅解,恢复琅琊三槐王氏的原貌,才是你的明智之举,瞒病必死。


                       重庆市云阳县  王登明    2013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