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十朋的宁溪王氏上源考证意见之误
王义林时间: 2010-7-16 周五, 上午7:38 标题: 关于王十朋的宁溪王氏上源考证意见
关于王十朋的宁溪王氏上源考证意见
王义林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古称永嘉郡)乐清县左原村(现称温州市的乐清市四都乡梅溪村)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卒于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初三。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宗擢状元,初添绍兴府签判、著作佑郎、建王府教授、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兼崇政殿说书、国子司业、侍御史、知饶、夔、湖、泉四州、直学士、左朝奉郎、太子詹事、龙图阁学士。卒封乐清开国男,赠左散大夫,谥忠文。是我国著名的状元、良臣。被誉为“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但是,关于王十朋的上源世系的史籍记载很少,族谱记载又较乱。加之社会上有说宁溪王氏是琅琊王氏后裔,也有人说是三槐王氏后裔。故没有充分的依据,也没有世系可考,给考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弄清王十朋的宁溪王氏上源,总谱局收集了《宁溪王氏总谱》和王翼、王卓晶先生编写的《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此书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3 月出版)中的附录四“王十朋家族源流世系与分布”。为王十朋的宁溪王氏上源考证工作提供了帮助考证的资料,本人经过认真研究分析,特作此考证意见。
一、宁溪王氏属太原王氏世系
从《宁溪王氏宗谱》和《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中的正文和附录中可以得知,王十朋的祖上相传出自周灵王太子晋王威之后裔,是太原王氏后代无疑。据此书附录四“王十朋家族源流、世系与分布”中的51世仲(有作仲华,字世英),约生于公元730年左右,由河汾龙门徙居越州山阴,后迁钱塘瀁沙坑居仁里,有三子:从侍、从德、从怀。弟仲奎留居河汾龙门,传文中公派。上述文字说明宁溪王氏属太原王氏祁县支。
二、有关宁溪王氏上源世系典例
据台州黄岩《宁溪王氏宗谱》和《状元、良臣王十朋》附录四“王十朋家族源流世系与分布”有关太子晋至王十朋的记载:
1、晋—2、宗敬—3、风—4、覃—5、渠—6、丰—7、芝—8、亿—9、错—10、贲—11、谕—12、息—13、恢—14、元—15、颐—16、翦—17、戊—18、离—19、威—20、志—21、珣—22、言—23、山寿—24、嵚—25彝—26、勗—27、霸—28、咸—29、甲—30、甫—31、畟—32、憬—33、泽—34、昶—35湛—36、承—37、述—38、坦之—39、愉—40、殷—41、秀—42、蚪—43、超—44、隐—45、潭—46、罕—47、祥—48、檟—49、音—50、傑—51、仲(仲华)—52、稷—53、业—54、架—55、彦—56、从德—57、惟勤—58、可大—59、文浩—60、允珏—61、庆嗣—62、貌—63、文闲—64、信—65、格—66、辅—67、十朋
三、质疑与分析
(一)史载为太原王氏前十九世源流的记载
王大良先生在《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18页载:“自周灵王太子晋以下可知者十四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世系,谓太子晋生宗敬,东周司徒;宗敬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灵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中大夫君,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奉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
为更明确其世系所承,现将这段世谱系列如下:1世太子晋—2世宗敬……9世错—10世贲—)11世谕—12世息—13世恢—14世元(亢)—15世颐—16世翦—17世贲—18世离—19世元、威。
根据上述世系,“王十朋家族源流、世系与分布”中的两个始祖名应更正,其中“谕”应更为“渝”,17世“戊”应更为“贲”。
(二)典例分析:
乐清市四都乡是王十朋家族宁溪王氏的祖居地,宁溪王氏族谱始创于何年,有待进一步考证。王翼、王卓晶两位先生历经2—3年时间在编写《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中,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太原郡王氏大宗谱》(中华辛未年第一版)、乐清市《左原王氏大宗谱》、《盐盆王氏大宗谱》,黄岩市《宁溪王氏宗谱》,青田县《高岗王氏宗谱》,乐清市《盐盆百朋后裔王氏大宗谱》,河南省《密县王氏谱志》等。
虽然参考了这些宗谱,但王十朋家族上源的世系,特别是51世(仲华)以上世系可能是参阅《太原郡王氏大宗谱》而来。
因此,我们在质疑与分析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承认宁溪王氏为研究王十朋上源世系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古代战乱,宁溪王氏的家族资料同全国各地王氏的家谱资料一样,多次散失,在几次重新编辑中不免混入一些杂乱的世系,应予质疑和纠正。
(1)从28世咸至51世仲(仲华),这24代人中,既有太原王氏晋阳支,又有太原王氏祁县支,还有琅琊王氏,还有些始祖名难于在谱中寻到。依据比较权威的清光绪二十年王庸敬先生编撰的《太原王氏通谱》记述为:
30世殷—31世亥—32世岱—33世卓—34世述—35世懋—36世宏—37世并—38世杨—39世寓—40世牢—41世秀—42世玄则—43世焕—44世蜚—45世章—46世竟—47世仲华。
从王十朋家族上源世系中的51世仲(仲华)正好与王庸敬先生所编撰的《太原王氏通谱》中47世仲华相吻合,在王庸敬先生的通谱中仲华的名下竟公之子,待考。从世系源流看,王十朋家族是仲华之后裔,而仲华上源却实实在在是太原王氏祁县支。
根据总谱局2008年底所作的关于《三槐王氏上源的考证总结报告》中的“王威至王霸”的世系,以及《太原王氏通谱》中王霸至仲华的世系记载,王威至仲华的世系传承应为:
19世威—20世志—21世殉—22世言—23世寿—24世嵚—25世彝—26世彜—27世勖—28世励—29世霸—30世殷—31世亥—32世岱—33世卓—34世述—35世懋—36世宏—37世并—38世杨—39世寓—40世牢—41世秀—42世玄则—43世焕—44世蜚—45世章—46世竟—47世仲华。
因此,仲华后面的世系则可用宁溪王氏谱中的记述:
47世仲华—48世稷—49世业—50世架—51世彦—52世从德—53世惟勤—54世可大—55世文清—56世允珏—57世庆嗣—58世貌—59世文闲—60世信—61世格—62世辅—63世十朋。
(2)关于宁溪王氏是否属于三槐王氏,无论从王庸敬的《太原王氏通谱》世系中看,还是从《宁溪王氏宗谱》世系中看,宁溪王氏不属于三槐王氏。三槐王氏是以王言为始祖。王言在太原王氏中是56世,是文中子王通之八世孙,而仲华是王通的叔叔,与王隆(王通的父亲)是兄弟。三槐王氏兴起于唐末五代之世,初居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莘县)居河汾者及文中子后裔,并非是三槐王氏也。这个概念要以王言为区分。
(3)关于宁溪王氏是否属于琅琊王氏。王十朋的上源世系除史籍记载很少外,在《琅琊王氏通谱》中以及开闽王氏的一些世系中根本未见到仲华此名。王大良先生在〈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的“序中”写道、“过去,我对王十朋的了解大抵仅限于他的南宋名臣身份和相传是由他题写的山海关孟姜女庙上的那幅著名对联”。由此看来大良先生在他的研究王氏的一些论著中,未有王十朋以及宁溪王氏的笔墨,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宁溪王氏是琅琊王氏之后裔。
王邦跃:
四、考证结论
本次考证主要采取史、志、谱综合考证办法,凡国史中有记载的则先以国史为准,次以方志为准,凡国史与方志中无记载的,则参考有关通谱和台州黄岩《宁溪王氏宗谱》及《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中的附录四“王十朋家族源流世系与分布”的记载,当不同的谱有不同记述时,要具体地进行分析。
具体方法是:
1、太子晋至王威(1—19)世系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其中缺六代按《太原王氏通谱》为准。
2、王威至王霸(19—29)世系按我总谱局所作的《三槐王氏的上源考证总结报告》为准。
3、王霸至王仲(仲华)(29—47)世系按《太原王氏通谱》为准。
4、王仲(仲华)至十朋(47—63)世系按台州《宁溪王氏宗谱》和《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附录四《王十朋家族源流、世系与分布》为准,其世系编号按统一流水编号。
根据以上考证方法,可以明确王十朋的宁溪王氏世系源流为:
太子晋至王十朋的世系源流
1世太子晋—2世宗敬—3世凤—4世覃—5世渠—6世丰—7世芝—8世亿—9世错—10贲—11世渝—12世息—13世恢—14世元(亢)—15世颐—16世翦—17世贲—18世离—19世威—20世志—21世殉—22世言—23世山寿—24世嵚—25世彝—26世彛—27世勖—28世志—29世霸—30世殷—31世亥—32世岱—33 世卓—34世述—35世懋—36世宏—37世并—38世扬—39世寓—40世牢—41世秀—42世玄则—43世焕—44世蜚—45世章—46世竟—47世仲华—48世稷—49世业—50世架—51世彦—52世从德—53世惟勤—54世可大—55世文诘—56世允珏—57世庆嗣—58世貌—59世文闲—60世信—61世格—62世辅—63世十朋。
返回顶端
游客 时间: 2010-7-16 周五, 上午8:47 丢了一些史籍,所以结论太牵强!
1、南宋初年,灵隐寺和尚笑问王十朋“兰亭第几世?”
2、你去过乐清四都吗?看见王十朋的故居前的孝感井和鲤鱼吗?
3、祥—48、檟—49、音—50、傑—51、仲(仲华)—52、稷—53、业—54、架—55、彦
19世威—20世志—21世殉—22世言—23世山寿—24世嵚—25世彝—26世彛—27世勖—28世志—29世霸
这些世系纯属子虚乌有,何来采取史、志、谱综合考证办法
4、
返回顶端
十鹏公后裔
游客 时间: 2010-7-16 周五, 上午11:01
王义林先生你怎么这样不负责任乱明确这样的结论?你要对几十万十鹏公后裔负责哦,你负的起这个负责?
返回顶端
王芳加入时间: 2007/03/17
上二楼的观点是否太浅薄了,请注意以下:
1、据我们与乐清四都的王十朋纪念馆的多次联系,王十朋自己祖藉地——四都的王十朋的族谱以及黄岩宁溪王氏总谱都认为,王十朋家族的上源是太原王氏世系,而且四都的族谱还记载为三槐王氏,当然有待进一步考证。就是没有琅琊王氏之说。
2、关于王义林先生文中的“王威至王霸”的一线图,其主流在我国著名的王庸敬所撰的《王氏通谱》中有明确的记载,当然还有其它谱的适当补充。如果上面二楼不知这套谱的话,就是很遗憾了。上海图书馆有,共82册,为了研究应该去看看。
3、精确地讲王十朋后裔与王十鹏后裔可能不同。宋史清楚记载南宋有宰相王十朋,不是王十鹏!
4、从上可见,王义林先生的考证是基本上准确的,具体细节上尚待推敲。
王邦跃:
十鹏公后裔
游客 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2:24
尊敬的王芳先辈:不管我是十鹏或十朋公后裔无关紧要,王庸敬谱你有见过吗?重要的是记载的是琅琊后代,况且我们家老谱也是这样修的,记住:是明末的老谱。我们的祖宗不要你们乱点鸳鸯谱,否则严重脱节背离的,先警告,你要付的起法律责任的!!!
返回顶端
王芳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3:49 标题: 请你们家族内部自己先能统一
1、你可以和四都的《王十朋纪念馆》的创办人之一王新棋先生联系,想必你应该认识。如果你不知道他的电话,我可以告诉。
2、另外你还可以与宁溪王氏总谱主编王克贤联系,我也可以告诉他的电话号码。
3、我希望你们家族内部先统一,要打官司,你们家族先协商。
4、当然,也欢迎你将明代老谱上关于王十朋上源的叙述,上网供大家讨论!
返回顶端
王芳加入时间: 2007/03/17
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3:54 标题: 王庸敬的《王氏通谱》我当然有!
王庸敬的《王氏通谱》我当然有!主要是针对你说的王威至王霸世系是否子虚乌有的问题!
返回顶端
王芳加入时间: 2007/03/17
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4:07 标题: 纠正笔误
纠正一个笔误——现在《宁溪王氏总谱》主编是王克铁,特此说明。
另外,希望你们家族内部好好在一起考证统一,我们将会尊重你们家族经过考证的统一的意见。
返回顶端
王定光
游客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4:37 标题: 请中华网研究员王芳注意!
尊敬的王芳研究员:
我如果给你的祖宗或者你本人乱找一个爸爸,并且在网上公开发表这个结果,你会同意吗?
你给我们的祖宗乱接总支,乱认爸爸,还在网上发表脑残的所谓研究结论。请注意官司!!!
返回顶端
王定光
游客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5:00
19、威—20、志—21、珣—22、言—23、山寿—24、嵚—25彝—26、勗—27、霸
我说是假的!!!
王义林却认为“王威至王霸”的一线图,其主流清代的王庸敬所撰的《王氏通谱》中有明确的记载,当然还有其它谱的适当补充。
1、扬州刺史王威
是秦末逃难之人,至少公元前212年已出生,假设他活了一百岁,即前212生-前112年卒。
扬州刺史这官名却汉武帝元封二年,即前109年,分全国为十三州,各置州刺史一人。
可见,扬州刺史王威开始已造假
2、王志
按白居易撰扬州仓曹参军王士宽墓志里,根本没有王志这人。
中华网研究员,你们太浅薄了太无知了,朽木不可雕也
返回顶端
游客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10:11 标题: 真实的乐清王定光是确认王十朋的上源是太原王氏!
尽管上面那位假冒王定光使出骂街的架势,我这里还是认真地说明以下:
1、上面几位“研究员”声称,甚至是王十朋的后裔,为什么不能拿着你们的结论到王十朋的祖居地——乐清四都乡的“王十朋纪念馆”和修谱委去说服祖居地的王十朋后裔宗亲呢?为什么不能去黄岩宁溪镇——《宁溪王氏》祖居地去论证呢?
2、乐清王定光先生不仅是《宁溪王氏总谱》的编委,还为乐清四都(梅溪)的王十朋族谱编谱撰书者,他可认为王十朋的上源是太原王氏。四都的王新棋先生更是相同观点。连王十朋祖居的后裔都说服不了,请不必如此张扬了吧!
3、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欢迎你们将认为王十朋上源是琅琊王氏的事实和根据拿出来晒一晒。
返回顶端
王义林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10:13 标题: 上楼即为本人所述
上楼即为本人所述!
返回顶端
游客 时间: 2010-7-17 周六, 下午11:46
请中华网研究员去问一问王十朋研究会的会长王祝光老先生,老先生还没表态,你们到底想干啥?
返回顶端
王义林时间: 2010-7-18 周日, 上午7:10 标题: 谁应首先尊重老会长的意见
老会长没有发表意见,为什么有人急急忙忙要以几十万王十朋后裔的名义以法律责任追究呢!
我这里也只不过是“考证意见”,请以事实讲话!
返回顶端
斑竹时间: 2010-7-18 周日, 上午7:19 标题: 请遵守论坛讨论规定
本论坛重申,学术讨论请务必遵守本论坛的有关规定,要以事实说话,杜绝不文明行为!杜绝骂街行为。一经发现,本论坛只得采取删除措施。
返回顶端
游客 时间: 2010-7-18 周日, 上午9:02 标题:
乐清四都王十朋故居前,始建于北宋的孝感井会同意吗?王庆嗣挖孝感井就是告诫子孙,不要忘本,孝敬长辈。
返回顶端
四阿哥时间: 2010-7-18 周日, 下午1:58 标题: 四阿哥的话
有关王十朋世系上源的争论,主要是属于太原王氏还是属于琅琊王氏。笔者认为王义林先生在他的《意见》稿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是太原王氏祁县支,并未作岀考证总结报告。作岀考证总结报告前还需要通过宁溪王氏族谱委和王十朋家乡的宗亲说了算。作为意见稿,是人家的言论自由,不必去指责人家,你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你认为宁溪王氏是琅琊王氏的意见和观点,不要去打“口水战”。什么“警告”呀、“负责”呀、“法律责任”呀,人家不是吓大、吓老的。法院不是你家开的,法律法规也不是你制订的。我反复读了《意见》,总觉得文中没有任何文字对王十朋老先生有什么不敬之处,相反是某个人自称是“十鹏后裔”在网上将王十朋的朋字写成“鹏”字,确实是对王十朋老先生的不敬。我不知道某人年龄多少,受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一个连小学生都知道的简单字,竟被某人乱写,是有意还是无意,可能只有他本人知道,这样的人还能在网上也来发言,不觉得可笑吗?老哥劝你们一句话,停止“口水战”了,坐下来将你们认为宁溪王氏是“琅琊王氏”的意见和观点写成文字的东西也在网上发表,不是更好吗。 四阿哥
返回顶端
四阿哥时间: 2010-7-19 周一, 上午6:41 标题: 四阿哥再复
谈到负责一事,我认为《意见》一文正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王十朋上源源流负责,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什么过错。但此文不会对所谓的“十鹏公后裔”负责。因为你将朋字错写成“鹏”字,不得不让人怀疑你的身份。
谈到祖宗一事,我很佩服你的敬祖敬宗之心,你见过你的祖宗吗?没有。我也没有。为什么老是抱着祖宗不放呢?你说你家有一本明代的宗谱,谱中认为宁溪王氏是琅琊王氏支,那你又为何不拿出来让世人见见面呢?或你自己动手写岀文字的东西让大家讨论,特别让王十朋后裔们讨论,是属太原王氏还是属琅琊王氏。
我还是劝你静下心来,家中的家谱是不是正确,有没有权威机构鉴定。不要把错的东西当成宝。改革开放已经有了三十多年了,改革前沿的浙江更应该思想开放。你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认真地思考,是自己错了,还是什么原因?不要过多地去责怪别人,要有寬容之心。你认为祖宗是谁,谁也改不了,为什么就不能让人发表意见呢?这样不好。“四人帮”年代是这样,可改革开放不允许这样。如今人们都有言论自由,只要他不反党、反社会主义,什么话都能讲,何况还是寻根问祖的意见和探讨文章呢?值得你大动肝火吗?看来你还缺乏修养,你呀,正需要到某个寺庙去清化一下,那里的空气没有污染。因为那里“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听我的没错。 四阿哥
返回顶端
王邦跃:
游客时间: 2010-7-19 周一, 上午8:20
王义林先生说:我这里也只不过是“考证意见”,请以事实讲话!
你注意了我们老家的有关祖源的两个事实了吗?
1、乐清四都王十朋故居前,始建于北宋的孝感井,始迁祖王庆嗣挖孝感井就是告诫子孙,不要忘本。我们是王祥王览后裔。
2、大榕树下的左七右八的宋代石墩了吗?这又是那个典故呢?侯景乱南朝梁时的啥事,你看出来了吗?
返回顶端
游客时间: 2010-7-19 周一, 上午8:25
所以,有关“学术讨论”的问题,要把“以事实讲话”真正地落实执行下去,不要挂在嘴上。
还有多读国史,读懂国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不要出常识性错误。
最后,帽子少一些,提供的证据资料多一些。
返回顶端
游客 时间: 2010-7-19 周一, 上午10:40
《诗》曰:“丰水有芑”,又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有以也。夫遡汴槐堂,厥自则先之,大名长安又先之,江左王氏莫此之盛矣。至王忠文公由来七世,宋以钱塘漾沙坑之乐左原,亦是江左先之也。
返回顶端
王芳时间: 2010-7-19 周一, 下午2:10 标题: 切莫空谈
上述三楼的游客,切莫空谈。
1、空谈国史,劝人读国史用国史,自己文中却无国史。
2、典故就是典故,在国史中有吗?难道只有游客才知道,而且这些典故能系统说明十朋上源是琅琊王氏吗?。你知道有个三槐王氏吗?不少地方在家具或农具上都写上“三槐堂”,但实际上不属于三槐堂,是一种慕名或攀附的方式而已。
3、说是琅琊王氏后裔,不是光喊句口号就好了,请拿出具体而又系统的世系资料来(如王义林先生的文章)。说是“王祥王览的后裔”,究竟是王祥、还是王览的后裔,寻道是兄弟俩共有后代,你们的考证方法就是如此简单。
4、明代老谱提出的上源世系请拿出来啊!众人正等着呢!
返回顶端
游客时间: 2010-7-19 周一, 下午4:39
王芳研究员
你看懂王十朋之孙讲的以下这句话了吗?
至王忠文公由来七世,宋以钱塘漾沙坑之乐左原,是江左先之也
返回顶端
王义林时间: 2010-7-19 周一, 下午9:43 标题: 复王祥后裔
你们提供的祥—槚—音—傑—仲(仲华),不正好与《状元、良臣王十朋》一书中的第220-221页的内容相同吗,但此书祥的父亲46世罕:均推约生572年左右,隋唐时期的冀州剌史,有二子祥、礼。並未有览。此书早在2004年3月已由黑龙江人民岀版社岀版发行。你作为王十朋的后裔,理应知道此事。可你一点都不关心,此书明确提出王十朋的家族上源系太原王氏。我正是按照此书的附录四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你不去看《意见》的前文,胡乱地白浪费精神。我劝你还是去找找此书,你读后定会受益匪浅,他会教你怎样做人,怎样去尊重别人,怎样去对待老人。劝你读完此书后再来发表意见。有关仲华的上源怎样联接,我只不过是个“意见”,还需要宁溪王氏族谱委的高层宗亲作岀决策。王义林
返回顶端
东北虎
加入时间: 2010/07/19
时间: 2010-7-19 周一, 下午9:49 标题: 评“王定光”
我近日看了论坛上有关王十朋家族上源的争论,“王定光”先生公然骂起人来,这种有失体面之事,实乃小人所为。此人太可恨、可恶,必会受到天的惩罚。论坛上说三道四都可以,就是不能骂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论坛上的规矩。说不赢就骂人,你不觉得愧吗?不知你是不是为人之子、为人之父,你的父母是这样教育你的吗?你也是这样教育你的子女的吗?我作为旁观者都看不过去。我是东北人,长期在浙江乐清和南京等地居住,朋友不少,我将会通过他们查清此人,为什么要恶语中伤他人。不管他是小老板还是无业人员,还是…有没有违法犯罪的证据。你们的论坛办得很好,我会支持你们。不说不明,不道不清。但决不能在论坛上骂人,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 东北虎
返回顶端
游客
时间: 2010-7-19 周一, 下午11:45
王芳、四阿哥、斑竹、东北虎,或者脱掉外套的王听兰
到乐清四都看看:
乐清四都王十朋故居前,始建于北宋的孝感井,始迁祖王庆嗣挖孝感井就是告诫子孙,不要忘本
王凌云:
以上世系造假严重
晋王坦之(330——375)次子王愉;王愉,字敬和,历江州刺史,骠骑司马,左仆射辅国将军,都督豫州四郡,子六:绥、缉、纳、约、殷、绶;缉,散骑常侍,为四房王氏祖;王愉第五子殷,云中太守,生苗、秀;秀生蝌;蝌生子四:越、超、赴、趋;超字元达,隐居教授,生隐,隐生潭,潭字澄源,隋文帝(589—604在位)时为国子博士,生旅、罕;罕——祥、礼;祥——简、檟;简——音——杰、隆;杰——仲华、奎;仲华由晋阳迁居钱塘(今杭州),仲华——稷——业——架——彦;彦生子三:从侍、从德、从儇;,
以上不难看出:“王愉,子六:绥、缉、纳、约、殷、绶;第五子殷,云中太守”,这位云中太守“殷 ”明明是太原始祖王霸公的长子,怎么变成了霸公13世孙王愉第五子?另王愉的五个儿子命名都是丝字偏傍,又为什么独独这个“殷”特别呢?再者下面世系人物:“殷生苗、秀;秀生蝌;蝌生子四:越、超、赴、趋;超字元达,隐居教授,生隐,隐生潭,潭字澄源,隋文帝(589—604在位)时为国子博士,生旅、罕;罕——祥、礼;祥——简、檟;简——音——杰、隆;杰——仲华、奎;仲华由晋阳迁居钱塘(今杭州),仲华——稷——业——架——彦;彦生子三:从侍、从德、从儇;”。
历史书本上和大量王氏谱牒里根本找不到这些人物,而且这世系当中唯一有记录官爵的王潭字澄源,是隋文帝(589—604在位)时为国子博士,查看隋书,也根本查不到,从德(847——)唐大理少卿,在唐书也难找到,可见造假太严重了。。。。。。。。
献之没有寻.尚之这些儿子!
王凌云转中华王氏网wjrr回帖
中华王氏网琅琊王氏栏不给发贴,试这里可以回贴,就在这里说了!
献之只有靖之一个嗣子,靖之只有一个儿子悦之,一个女儿.为什么编辑部回复丽水王黎明是献之--寻--启--渊的世系,还说要将这一世系编入什么琅琊王氏世系.听兰先生说长潭世系是献之--尚之--韶之,尚之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进的后代,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年间尚之抓了太原王氏王国宝.献之的女儿神爱隆安元年立为司马德宗的皇后.韶之是羲之的大叔王廙的后代,怎么会是羲之的曾孙呢?俺第一次上这个网,感觉是在胡来啊!
王瑜臻:
另考文中子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他的堂兄弟稷应该约生于公元590年左右,生业,业生架,架生彦,彦生从侍、从德(生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从儇。传四代时间跨度约260年,平均每代为65岁,很不正常。固从稷(约生公元590年)至从德(公元847年)要慎重考证!
王荣明:
和宁溪王氏以前的修谱主编在98年-05年我曾经经常联系,由于本支黄雾王氏的始祖宜试公的四世孙端仁公在北宋末年携子子跃.孙德麟.德麒.德麝俱迁居黄岩宁溪,但后裔至今下落不明,虽有蛛丝马迹,但无确证.黄雾村曾派转人前往宁溪查寻,但却南辕北辙,无果而返.宁溪的老谱因历史原因已毁,现在的谱基本是拼凑起来的,问题多多啊!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