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写给王听兰先生的简信(之 四)

2013-01-23 22:49:38来源:重庆王登明

打印 字号: T|T

      王听兰先生,无历史证据的争王言是没有意思的。我在“国史为鉴,雾天必朗”——细说三槐王氏的上源,这篇史载文献,我抄录的有八种史料,分为四个方向,即新唐书、太原王氏历史名人传、史载文献(或叫经典谱)和当代专家学者的著述等。从太子晋起为一世祖、一直记述到三槐王氏祖王祜止,共55个世系,与新唐书上记载的世系相吻合的,有54个世系。中间只缺王仁一个世系,这与我们认识不一致的王言之父究竟是王抟或是王乾没有关系。唐书肯定三槐王的上源是琅琊王,不是太原王。这是国史的肯定,又是史载文献的肯定,也是历史名人传上对祖宗世系名录的肯定。还有当代专家学者的著述表明,三槐王的上源是琅琊王,王言的父亲是王抟。诸多史料皆肯定。
       新唐书是欧阳修所著(1007-1072年),又经千年历史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欧阳修是大名人,说的话、著的书是要算数的。《二十四史》是我国历代由官方编写的史书,就是史记、汉书……新唐书排为第十七位,宰相世系二中的祖宗世系名录,已载入史册,成为不可变更的历史,九牛拖不出。
上述国史……等诸多史料都把三槐王的上源弄清楚了,听兰先生,您何必找一些错乱甚多的零散家谱为主线,适当去伪存真,王威至王霸段,参照太原王氏通谱进行定格定位。又参照“三沙”、“上梅”、“后港”等谱并进行严格考证而进行适当修正,从而提出一个比较标准的太原三槐王氏世系源流。从这一段语言表明的内容,不难看出做假、填入、拼凑是听兰先生贯用的手法。用这些做法来争王言,是没有意思的。写书不能捁捆绑夫妻。
        听兰先生,关于王乾、王庆存和王言他们的出生时间和地点,至今您就没有弄明白。从一些史料上看是有矛盾的。首先看王言,《通讯》上说,王言出生在山西省太原祁县人,《三槐王氏通谱》卷一上记载,王言世居渭南,因父抟遭兰田驿之祸,言遂占籍魏州之莘亭县。再看王乾,《通讯》没有说出生时间,山东省大名莘县人。王庆存没有出生时间和地点,王庆存这个人2010年才在《通讯》上登出来。从上述三个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看,矛盾重重。我认为王言出生在陕西的渭南可能性大,因父是官宦人家,唐末宰相。唐朝建都在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就在西安市附近。过去做官者的家眷都是随同当官者走,因此,世居渭南是在情理之中,始定居莘县这是可能的。出生在山西祁县不可能。为把王言说成是太原系统,是祁县支。因为太原的两大支派,一个是晋阳支,一个是祁县支。听兰先生认为,只要是祁县支,那就是太原系统。
        王乾出生在山东省大名莘县,当时的普通平民百姓,一般不会出多少远门,到各省流动或定居。王言是始定居山东莘县,定居绝不等于是王乾的儿子。就是出生在山西省祁县,更不等于就是山东莘县王乾的儿子。王乾、王庆存的出生时间和地点,究竟是什么地方,至今未弄清楚。怎么把出生在山西省祁县人或陕西省渭南人王言,说成是山东省莘县人王乾的儿子呢?这不是在十八扯吗?《通讯》上所载材料,拼凑、填入的多,不真实,不可靠。
         听兰先生,您们的考证是拼凑填入的世系,以永泰谱的世系为主线,没有任何历史的证据,很不科学。请听兰先生慎重考虑,以国史为鉴,才是衡量是和非的标尺,才符合科学的原则。

         重庆市云阳县  王登明     201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