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登明写给王听兰先生的简信之八

2013-01-23 22:49:13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听兰先生,您好!

     这次给您写的简信,其内容是您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报告的第四部分即“考证结论”上的一句话:“在王通至王乾段有《二十五史》的史载资料为证”,主要是讲《二十五史》即国史为证。现在请听兰先生摊牌,是在《二十五史》中的哪一史有王庆存和王乾的名字。是《史记》、《汉书》、《新唐书》、《宋史》、《金史》、《新元史》………这些史料上有记载吗?如果说在《二十五史》上找不出来,肯定是假造的。是用连体书写的办法,蒙蔽族人的视觉,蒙蔽不知内情和不懂谱牒学的族亲,蒙混过关。我可以肯定,听兰先生在《二十五史》中是找不到王庆存和王乾的“大名”。如果有王庆存和王乾的“大名”,听兰先生您又何必以永泰王氏家谱为主线。以国史为主线更捷径、更准确。有国史为证,谁敢提出异议。

     王乾的儿子名王言,只有赵孟頫在《宋尚书……..王公纪畧》中称:王祜的曾祖为乾,即王言的父亲谓王乾。除此之外,在《二十五史》上找不出来,其他一些史料上都找不到依据。(请参看简信之四)

     最近,在中华王氏网上和《通讯》上又转移话题说:1、至于“王言”只有在家谱资料中记述。属于史料的也只有赵孟頫的文章。2、关于三槐堂始祖王言的上源是属“琅琊”还是“太原”,历来就是两种说法,中华王氏研究中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自己研究的观点,应该理解和尊重。3、当前我们正集中精力核实谱牒中的上沿世系人物,在核实中,我们发现有多个重名人物,现分别予以刊载,以周知族人。

     听兰先生,我们在认识上的不同之点,是说史料上的证据。《通讯》提出的《二十五史》为证,即《二十五史》上有记载的是历史证据,《二十五史》上无记载的,叫无历史证据。事情非常清楚,一句话国史为证。至于谱牒中的上沿世系人物,无论有多少重名人物,都不是我们认识上的分歧点。如历史上有三个王褒,史料上早就弄清楚了。《通讯》上说的太原王志和琅琊王志,根本无需现在周知族人。王庸敬早就填补在太原王氏世系源流的20世及他的儿子王珣,填补在21世。王威至王霸段空缺9代,王庸敬补的就是用的王志和王珣二代。还尚缺七世,是《通讯》用民间谱中相应的人物填入补起来的。所以,我认为现在周知族人不周知族人,都不会影响大局。影响大局的是历史的证据,即《二十五史》为证。

     听兰先生,《通讯》已创刊十年,已刊出五十七期了。对三槐王氏上源的考证,已下“考证结论”,先后公布几次了。现在不是找证据,而是要用证据,证明您的考证是正确的。您的《通讯》称“在王通至王乾段有《二十五史》的史载资料为证”,这就是您用证据。请听兰先生不要用连体书写的办法,走捷径,直接写出《二十五史》中的哪一史有王庆存和王乾的“大名”。是《史记》、是《汉书》、是《新唐书》、是《宋史》、是《金史》、是《新元史》等,这也是用证据。只有这种历史证据,即国史为证最准确。是哪一史就写哪一史,您有吗?

     听兰先生,我给您提个建议,做到四点:即对自己要低调一点,对别人要虚心一点,对事情要客观一点,对结论要真实一点。您对三槐王氏上源的考证结论,有很多是不真实的。是会议通过,尊重多数,自己研究的观点,适当去伪存真,在王通至王乾段有《二十五史》的史载资料为证…….等很不真实,反映极大。这个不要紧,只要您按照您《通讯》上讲的…….求同存异,尊重历史。各谱系老谱上的历史除非发现非常明显的谬误外,一律保留原貌。您把考证结论作一翻认真复核,把那些搞错了的地方改过来,恢复原貌就行了。如果您要固执己见,可以肯定,今后您的麻烦就会更多,要招到族人的痛骂,成为历史的罪人。人家是以《新唐书》为主线,您是以永泰王氏家谱为主线。就凭两个主线的比较来看,错乱甚多的近修家谱,没有历史依据。国史不能否定。

                              重庆市云阳县王登明

                                201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