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王听兰先生的简信(之三)
王听兰先生,这是我第三次给您通信,主要是谈谈个人对《通讯》46、47期刊文的简述的一些初浅看法,以供参考。首先看47期《通讯》的刊文,据北宋宰相王旦季子王素撰《永泰王氏源流序》、司马光撰《永泰王氏宗谱序》“三槐王氏之源,其先世家本太原,灵王太子晋之后,错息翦威霸殷通言之裔”。这两篇序,是两位大名人之作。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资治通鉴的作者,王素是北宋名臣宰相。这两篇序,在后来的许许多多的写书和写谱的名人,都未采用和颂扬。个人认为很不真实。写未写序,凡是我看过的新唐书未提过,很多史载文献未提过,王素传中未提过,王通传中未提过。正如一位专家在电话上告诉我,他说:《永泰王氏宗谱》是有问题的,造假的多。
从两位名人写的序来看,两人写序,名称不同,结论的四句话是一样的。王素与司马光是同时代的人,这总不是历史的巧合吧!写没有写序,我没有去研究,“错息翦威霸殷通言之裔”这四句结论语,大有问题,肯定是假造的。把王乾、王言和王庆存连为一体,写入谱序,蒙蔽族人视觉。大家都知道,王乾和王庆存的出生时间、地点、何许人也,至今都未弄明白,(之前,有详细的叙述,此不赘言)。否则,就请听兰先生拿出《二十四史》和史载名人之作的证据来。
《通讯》46期刊文:“家族史的研究是特殊的领域,一班把他归属于社会史的范畴。作为一种范式,在具体的研究上,还是离不开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如考察、考证、推理、演绎、归纳等。在研究历史问题上,有些历史只能是个谜,无法解开。所以说,历史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今天的王氏后裔,来探讨和考究历史,力求真实,也无法真实起来。当然,不是提倡有意去作假,也不应该作假;更不能抱有莫衷一是的态度。心诚则灵,只有下功夫,去阅史书、寻谱牒、查资料。以《史记》来证明,历史考究,力求真实,凿凿有据,符合历史。在这个问题上,只有靠后裔子孙互相理解;在时间上、理念上、怀宋念祖,考究先史;统一起来,作一个权威性的结论,互相认同,相信而成;就可以了,就是真实历史了”。
由于上述刊文的诱惑,整个通讯的考证上源,基本上都是填入、做假、拼凑的世系,没有一个真实的记录。都是唯我所用,符合自己要求的就用,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就删改,造假填入。考证的三槐王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王安石的临川王氏和王十朋的宁溪王氏等几十个零散家谱的典例中,每一个典例都有错乱,都进行了拼凑、填入和做假。填入民间谱中不同源的世系。所有考证,就是通过听兰先生统一起来,作出一个“标准”的或者叫“权威”性的世系源流,相互认同,相信而成,就可以了,就是真实历史了。您们的祖先世系名录,也是用的如此办法统一起来。民间的乌龟王八,不同源不同辈的五花八门、五名杂姓的社会渣滓,都成了你们的老祖宗啊!通过填入,相互认同,相信而成,就可以了。这些考证结论,就是您们的探索,考究先史,是您们的初浅见解。
对琅琊江左王氏的上源考证,《唐新书》记载的祖宗世系名录都未算数,以谷来谱的记述为准,从“王崇(26世)—遗—安—高—超—和—遵—音—仁—融,坛加了五代。因此,对于该时段的结点名人之间的中间先祖人物,可考虑用民间谱中相应的先祖人物填入”。其结果,从王吉至王导原来的十代人,平均每代29.7年(王吉约生于公元前121年至王导生于公元176年),基本合理。填入五个世代后,共十五个世代,每代平均为19.8年,不符合实际。特别像这样公开的作假、填入,以后就无法去找真实的历史。王安石的临川王氏错乱太多,当然拼凑,作假的亦更多。
听兰先生的所有考证,就是通过你们的会议统一起来,作出一个比较“标准”的或者叫“权威”性的世系源流,相信而成,就可以了,就是真实历史了。这叫造谣不打稿子,荒唐!
对三槐王氏的上源考证,本来《新唐书》上都基本找齐。从太子晋至王祜的55个世系,《新唐书》上有54个世系,只差王仁一个世系。名人传和几种史载文献,55个世系全部找齐,但听兰先生不查、不用、不相信。资料送在他手上根本不看也不传。专找零散家谱为主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作假硬凑,漏洞百出。在事实面前还固执已见。2011年7月给我的信中说:“您的意见您可以保留,我们坚持编辑部集体考证的意见。您的意见将作为质疑而保留”。2012年1月10日在中华王氏网上发表:“王登明先生,您好!已经与您交流多次,我将委托重庆联络站长王崇浦先生与探讨交流……王听兰2012年1月10日”。听兰先生,我与王崇浦没有什么关系,我不会听从您的安排,您没有条件指挥我,您的大方向错定了,要有自知之明。国史为鉴才是衡量是非的标尺。
听兰先生,唐书是国史您都不认帐,零散家谱乱如麻,您确如获至宝。我奉劝您要讲道理、要讲证据、要讲科学,不要蛮干。您是写谱牒书,牵涉到方方面面,只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能以零散家谱为主线。写书是代表族姓的各个支派,是全体,写家谱只能代表本支派,是个例;写书不能搞捆绑夫妻,写家谱是本支派的权利;写书只能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不能代表哪一方,写家谱是由本支派自己决定,不受外界干扰;写书必须重历史证据,写家谱不受他人限制。所以写书与写家谱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必须持慎重态度。您吹得最凶的“三沙”、“上梅”、“后港”、“永泰”等谱,他们中间的错乱也很多。有专家说:“永泰王氏宗谱是有问题的,做假的多”。别的我不清楚,上梅王氏与同德王氏的关系都没有理顺(内部的事自己管)。同德王氏六修族谱的首卷已付印,是听兰先生亲自做工作,肯定三槐王是属于后太原王,经过专家考证了的。现在看来问题也很大,老谱序新谱序两序放在一块,提法不同,有矛盾。世系源流上,王明远和王宣礼是亲两弟兄,王质的六子和八子。在新谱首卷上,一个为61世祖,一个为66世祖,闹出笑话。这是听兰先生亲自做工作的结果,就是听兰先生考证的结果。同时也把我同德王氏族亲的思想搞乱了。我写的“国史为鉴,雾天必朗”一一细说三槐王氏的上源,只要一对照就清楚了。国史为鉴这个世系源流,听兰先生是否定不了的。是任何家谱不能替代的,错乱甚多的零散家谱更无法替代。
听兰先生,您对您自己的考证材料,要作深入的研究。是以国史和史载文献为准正确,还是用零散家谱资料为主线正确,这是必须考虑的,要全方位衡量。您的考证材料作假填入,您自己明白,扪心自问吧!
重庆市云阳县 王登明 2012年2月6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