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彦纪念文集(连载5)
王家彦年谱
[传略]
王家彦(1588—1644),字开美,号尊五,兴化莆田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开化知县,调兰溪。崇祯二年擢刑科给事中,历工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都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崇祯十四年擢大理寺丞,旋进本寺少卿,又迁太仆寺卿。崇祯十五年冬,擢户部右侍郎,因都城被兵,寻转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崇祯十七年二月,廷推户部尚书。帝曰:“戎政非家彦不可。”特留任。三月,李自成率部进逼京师,廷臣分门守,家彦守安定门,备御甚力。因中官有与敌通者,城遂陷。家彦望阙叩头,投城下,不死,自缢于民舍,遭贼焚,残其一臂,仆收其余体焉。南明弘光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予祭三坛,遣官卜葬,且特祠于莆学宫之右。清顺治九年,钦赐给地建祠,予春秋二祭,改谥“忠毅”。《明史》有传。擅诗文,工书法。行世有《王忠端公文集》十一卷。妻陈氏,子三:赓恭、赓靖、赓皋。赓恭袭荫锦衣正千户。
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 1岁
是年四月二十四日戌时,家彦出生于兴化府莆田县合浦里山美村(今属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先锋村)。父王维箕,母林氏。兄弟五人,分别为家宾、家彦、家寀、家寰、家宠。
约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至三十年壬寅(1594-1602 ) 约7-15岁
少即颀颖好学,擅长诗文。曾课业于五侯山麓度岭之众妙园书院,与同窗徐嘉奋、林佳鼎友善。素有大志,不拘小节,与人谈义侠事,辄心向往。谓丈夫自期待,应如汉伏波将军。居恒不忘马革裹尸,龁龁者无庸也。
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16 岁
事亲至孝,尤敬爱祖母何氏。祖母长年病痱卧枕,家彦晨昏省视,就席间抚摩之。是年,长兄家宾外出给事椽吏。
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 17岁
始出外求学。家宾往返必视弟读书所在,每逢家彦试事,必为整理装束。
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19岁
赴省应童子试,不中。自是年起与外兄陈智孺为学于一室,寝食与俱,感情笃厚。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 24岁
再应童子试,中秀才。
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 25岁
秋,初应乡试,不第。是冬,祖母何氏孺人殁,寿八十四。
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28岁
二应乡试,不第。时家宾给事榕城,以好言为慰。
明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 30岁
四月,母忽撄疾不起,时家彦读书谷城,亟归视母。
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 31岁
三应乡试,仍不第。长兄家宾入京求职。
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 34岁
秋,四应乡试,始中举。入京见长兄家宾,喜极泣下,同寓于正阳门外。
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 35岁
春,应会试中式,登壬戌科文震孟榜进士,授浙江开化县令。下车即召诸父老曰:昔人以刺史县令为亲民官,所关利病不细。吾承天子命,令兹上,期与若等更始。一年,取利民者行之,其有不便,辄为厘之。民无远近,不谋而同曰:神君哉。
明天启三年癸亥(1623) 36岁
正月,因苦地方多盗,城墙渐圯,即倡议修筑邑城,己捐三年薪俸。城中绅衿感其义举,踊跃乐输,捐资竟达三千余两。新城于二月动工,至本年十月即告竣。
冬十月,迎养父母于任所。
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 37岁
夏,北乡大水,浸及城内房舍,村庐田地冲毁无数。家彦一面向上行文蠲赈,一面跋涉各乡查看灾情,鼓励乡民自救,并请富户出钱出粮济急。民感其恩德,于玉屏山最高处建王公亭,志其功绩。
秋,为浙江乡试考官,誓必得人。及放榜,所得士六人。次年参加会试,联捷者竟达三人。
冬,父母因水土不服返乡。年底,弟家寰病卒于家。
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 38岁
夏,调兰溪县令。兰溪系浙穷县,地瘠民薄,家彦早有耳闻,乃说服其妻陈氏变卖家中首饰细软,以资任上所用。然居官一切俭约,不取民一钱。有惠政,一如其令开化者。长兄家宾同赴任内,衙斋日常繁务,悉代支理。
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 39岁
三月,于县署闻外兄陈智孺讣讯,恸哭浃旬,挥泪作《祭智孺陈外兄文》,并“写吾生平,以志死别。”
明天启七年丁卯(1627) 40岁
长嫂陈孺人病殁,家宾别归。
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 41岁
夏,以治绩优异应行取,赴京考选北科给事中。因居无半方之邸,家中无奈借贷于富人,始于京城觅一蜗居。选毕,得假归省,值海寇倥偬,同父老日夜登陴以防之。
九月初三,于泽林山祖茔祭祖。
明崇祯二年己巳(1629) 42岁
三月,得拜母诞于家。
冬,擢刑科给事中。闻命将趋朝受任,取家中贷券视之,则竭数十年薪禄不能偿。所幸好友林计曹慷慨解囊,捐所积为其一夕了之,且以余者资其家用。与长兄家宾偕行赴京。
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 43岁
年初,始抵都。四月,上《明刑疏》,请推行按月奏报例,于四方狱囚得无久淹。
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 44岁
时大学士钱龙锡因坐袁崇焕诛毛文龙案,将处极刑。家彦上疏极力申救,龙锡得遣戌免死。
是年,长兄家宾谒选河南永宁45主簿。
明崇祯五年壬申(1632) 45岁
转工科右给事中。五月,伯母黄氏卒。长兄家宾因嗣伯父,以丁艰归。
时闽海盗刘香老等,劫掠闽安镇,几扰省会。九月,家彦上《闽省海防疏》云:旧制有卫所军,无别兵亦无别将,而统于各卫之指挥。每寨设号船,联络呼应,复又添设游击等官,虽支洋穷澳,戈船相望。今防御之策,莫若复旧额而练民兵。时人以为名言至论。
冬,奉命京城巡青。十二月,上《马政疏》,极陈太仆种马征银之弊,请改国初种马及西番茶马之制。帝纳之,敕议行。
明崇祯六年癸酉(1633) 46岁
八月,上《备战守疏》。
九月,上《整班政瘳军苦疏》。旧额班军十六万,后减至七万,至崇祯止二万多,更有官员建议尽征行粮、月粮,免其轮番上京。家彦时巡京营,力陈不可,且请免其工役,尽归行伍。帝褒纳其言。
十一月,上《严持节裕疏》。
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 47岁
五月,奉使江西册封益藩。八月,得便归里省亲。十月,为父作七十寿。时母已血枯体弱,身畏热而手足冰寒,家彦心痛,乃于昏定时为手摩之。
明崇祯八年乙亥(1635) 48岁
春,转户科左给事中。二月初,辞亲北上赴任,母牵其裾而倚门大泣。时距母诞仅一月,家彦不知此行即为永诀,故引为终身憾事。
时遵化铁冶厂久废,土民刘邦基等请复铁厂及开铅洞,家彦以为此际开矿,有百害而无一利。遂于五月上疏止之,并言凡有矿场处所,俱请一体封闭严禁,毋令言利小人乘机巧中,防未萌之欲,贻天下宁静之福。
八月,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与洪承畴分责东南、西北剿寇战事。因军兴饷诎,象升乃有因粮加饷之议,疏倡湖广等五省乡绅及有田之家出助饷银,请加派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十月,户部尚书侯恂据此奏请于未被寇之地,乡绅赋银每两助饷二钱,富民五两以上每两加一钱。家彦闻议,言:民苦加派极矣,奈何欲令重困乎?遂于十二月上《贫民不堪助饷疏》力驳之。时军食不足,从畿辅、山东、河南、江北召买米豆输天津至九十余万石,然被吏胥侵耗约数十万,家彦请严治,崇祯帝并采纳焉。
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 49岁
升户科都给事中。三月,晋豫因兵灾而饥荒,饥民相食。上《救灾疏》,乞勅户部近日条奏山西救荒事,宜通行省直,以便预为遵行,乘其未饥而救之。并言:民命当恤、求灾宜早。荒政十二,最重在散利在薄征。但地方既灾,苟不薄征袁虽散利亦无济于事也。
六月,接家报母林氏年衰力惫,饮食即呕,伏枕已阅数月,忧甚。
七月初,满洲铁骑突入长城喜峰口直逼京师,由间道入昌平。家彦以陵寝震惊,疏劾兵部尚书张凤翼坐视不救,有负职守。凤翼深惧,无奈自请督师,然出都后仍畏缩不前,致京师周边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定兴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清兵于京畿地区烧杀饱掠达两月,至八月底才退出长城。九月初,张凤翼畏罪自杀。
时畿民涂炭,哀鸿遍野。遂于九月十三日上《赈救难民暂罢额赋疏》,乞请尽速招徕赈恤,言:此流离甫定,筋力既殚,气息初属,如雏鸟之试新飞,在勿伤其羽,如弱条之经初植,在勿摇其根。帝阅毕为之改容,即敕施行。
九月十九日,得父七月十一日所寓书,称母前月一跌,病势增剧,气息奄奄。读毕心憟,遂于二十一日上《陈情疏》,以母病乞归省,不许。未几母讣至,言母已于七月十二日逝矣,大恸,哀迷不知有生。于十月初六日丁艰出都,特绘母真容设灵位于座前,不论舟车,晨昏哭奠。时家宾长子赓起在京,随同返乡奔丧。
十一月二十四日,舟至浙江金衢地界,奉旨问太仓磨勘钱粮未就事,着据实回奏。乃草《循职有心疏》,遣仆王忠返京奉上。十二月十四日始得返庐,抚母柩而长恸。
明崇祯十年丁丑至十二年己卯(1637-1639 ) 50-52岁
与诸兄弟守孝莆阳家中。三年之内,体被练缞,居处饮食俱按丧礼,未敢稍改。每逢母生忌日,必亲撰祭文诔之。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 1640) 53岁
丁艰服阕。春,起吏科都给事中,应召北上。长兄家宾率诸弟送之至福州城外芋原渡,乃于舟畔依依泣别。
时薛国观为内阁首辅,党邪伐正,言官慑其权焰,多缄口不言,独家彦数抗章劾之。是年六月底,国观以鬻爵纳贿罢官放归,然出都犹重车累累。家彦激于义愤,于七月初上《纠辅臣疏》,指摘国观因贪成妒,驱除异己之人,恣己欲为之事,至举用人旧制,而顿废之。请速正国观防贤之罪,以为大臣背公不法之戒。未几,东厂太监执其亲信,得其招摇通贿状。国观连疏力辨,帝皆不纳。十月,遣使逮国观入京。翌年八月被赐缢死。
是岁自春历夏,畿内接齐鲁皆有旱灾,流离枕藉者几满于道。汶阳路东皋先生倒囊橐饭而药之,糜数千金,全汶者以万计。家彦奉简命过汶上,闻赞颂声不绝,感其义行大德,因作
《汶上咏淮阳同知路东皋赈饥事有序》以记之。
冬,晋大理寺丞。至此在谏垣十年,弹击无所避,权贵敛手。
明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 54岁
十月,进大理寺左少卿。
时大臣黄道周因建言获罪,下刑部狱。刑部尚书刘泽深疏救,上屡严驳,声息汹汹。家彦与黄景昉、蒋德璟多方奔走,延请周延儒出力,得免死,改永戌。
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 55岁
四月,上令首辅会法司清狱,家彦与焉,多所平反,迁太仆寺卿。四疏言马耗之故,请行官牧及金牌差发遗制。帝手其疏,语执政曰:家彦奏皆善。敕议行。
十一月底,擢户部右侍郎。时清军进犯京畿,京师戒严。上面择戎政,召对四人,家彦独抒卓见,特授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即日登陴,阅视内外城十六门。雪夜,携一灯,步巡城堞,人不知其为司马。翌日奖勤戒惰,将士莫不惊服,争自励。初分守阜成门,又移安定门。先后上《赴城料理疏》、《察阅内外十六门疏》、《察阅城外列营疏》、《请敕城守公疏》,于攻略守法,于御将束兵,均言人之未言,识人之未识。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 56岁
自去岁闰十一月至是年五月,冒寒暑枕戈雉堞上,鼓励将士各尽用所长。京师解严,上特赐宴午门外,逾格晋太子太保,世荫锦衣指挥。力辞不就,许之,诏加一级,袭锦衣正千户三
世。
八月初四日,接三弟家寀报,始知长兄家宾四月十八日病卒于家,年六十一。愕然废书,痛切如割。初七日设位承服于邸,长哭作《祭家长兄文》诔之。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 57岁
二月,廷推户部尚书第一。上已点用,复徘徊久之曰:家彦勤劳王事,且清慎不爱钱,理财最善。但戎政须久任,临敌不便易,特留任京营。俄而李自成率部连陷秦晋宣云,畿辅震动,廷臣分门守,家彦复守安定门,备御甚力。时城守之事尽付内监,而帝复倚重总督襄城伯李国桢。国桢喜大言,数请战,实恇怯无能为。
三月初二日,因寇警受事严城,忽接报其二子赓靖妻林氏艰于胎产殒命。林氏系林计曹公女,素和婉贤孝,公于城头卷书,悲痛难禁。时其三弟家寀公长子赓徽(字自柔)在京,遂于
初九日,命侄设位于寓,亲撰《祭媳妇林氏文》以诔之。
三月十六日,农民军入居庸关,将及土城关。内臣王承恩奉命专征,调三大营精兵往御,家彦力争之不得。兵见敌皆降,守垛军少不能备。农民军驱降兵攻城,城上兵皆无固心。因中
官有与敌通者,为内应,城遂陷。十九日黎明,农民军拥入安定门。家彦投城下,不死,自缢于民舍,遭敌焚,残其一臂,仆收其余体归。
四月十四日,仆人王攀抵莆报丧。其子赓恭、赓靖、赓皋冒死北上,于淮迎柩以归。
八月,南明弘光朝诏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予祭三坛,遣官卜葬,且特祠于莆学宫之右。
清顺治九年壬辰(1652) 逝后8年
清世祖表彰前代忠臣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王家彦、孟兆祥等二十人,命所在有司各给地七十亩,建祠致祭,且予美谥。赐谥家彦“忠毅”。
清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 逝后15年
朝廷令其子赓恭梓先生遗集以传世,刻本《王忠端公文集》共十一卷,收录有疏、谕帖、书、祭文、杂著、家书、殉难遗言、墓志铭、公函及祭文等。邑人、明崇祯十年进士余飏为之序。
(王鸿 编撰)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