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写给王听兰先生的简信(二十四)

2013-02-22 18:50:25来源:

打印 字号: T|T

王听兰先生,你好!

这期简信,主要是说明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你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报告的“考证结论”,全是用的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结束你的考证总结报告。在考证结论的前言称,“依据我国仅存的史实资料……得出本次考证的结论是:三槐王氏上源‘应属’太原王氏世系源流”。其主要依据是:

1、在史实资料中,关于王言的父亲是谁的问题上,只有《王氏通谱》与极少数支谱记载为王抟。而权威的唐《宰相世系表》则明确记载王抟没有王言这个儿子,只有倜、倓、伧等三个儿子(请看简信二十二)。王抟没有王言这个儿子,王言“自然”就是王乾的儿子了?荒唐!

但元代名臣及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宋尚书……王公纪畧》中称王祜的曾祖为乾,即王言的父亲谓王乾。在太原王氏世系源流的几个典例中出现王乾,而在琅琊王氏的世系源流中就是没有王乾。请问王听兰先生,国史、方志和经典谱中能找齐琅琊三槐王氏的世系源流,这是历史证据,你为什么不查、不用。国史、方志和经典谱中,找不齐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你就找家谱,以永泰谱为主线。王抟是属琅琊王氏,因此,王言“自然”只能属于太原王氏了,王抟只有三个儿子,王言就“自然”属于王乾的儿子了吗?王听兰你是用的什么推理逻辑,推理得出的这个结论?你的历史证据在哪里?

2、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都存在世系混杂之处,但在琅琊王氏的典例中错误较多……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中虽然也有混入琅琊王氏的先人,但总体上比较清析,尤其是永泰王氏与后港王氏的世系源流中均为清一式太原王氏先人。因此三槐王氏“归属”太原王氏比较合理(请看简信二十一、二十二)。听兰先生,三槐王氏归属太原王氏比较合理的历史证据是什么?是凭你王听兰的想像决定,或者是有合理的历史依据佐证。

听兰先生,你的《通讯》43期公布的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报告称:《三沙王氏统谱》中,“从20世忠到37世坦,先琅琊后太原混在一起,其中32世泽至37世坦是王霸次子‘咸’的后裔,为晋阳派,不属祁县支”。很明显,从20世忠至31世共12个世系是属于琅琊王氏的世系源流。《上梅王氏通谱》中,“从20世忠到27世崧都是琅琊王氏的世系源流”。上述两谱的上源世系是录的王元的后裔。两谱平均有十个世代以上,中间没有一个插色的都是王元的后裔。其中:三沙王有十二个世代,上梅王有八个世代。这仅仅是《通讯》上公布的世系源流,实际上很可能不止这些世代。时间有近300年上下。世代多,时间长,是清一色的琅琊王氏,这能叫世系混杂吗?

3、“两个多数”倾向太原王氏……根据尊重多数的原则,也应“归属”太原王氏。听兰先生,你有历史依据佐证吗?你把王元的后裔录为王威的后裔,这也是多数倾向太原王氏?

4、听兰先生,你的考证不是简单地照搬某谱的世系源流作为标准源流。而是适当去伪存真,进行严格考证而进行适当修正,因此以永泰谱的世系为主线……从而提出了一个比较标准的太原三槐王氏世系源流。听兰先生,你自己规定的史、志、谱综合考证法,连边边都未沾到一点。你用永泰谱为主线,你不拼凑、造假、认定和填入,把琅琊王硬拉到太原王一方,你怎么也编不出太原三槐王氏的世系源流。你这一编,搞乱了历史,搞乱了谱牒,破坏了历史文化和族谱文化。

听兰先生,你的考证结论:①因此,王言“自然”只能属于太原王氏了;②三槐王氏“归属”太原王氏比较合理;③根据尊重多数的原则,也应“归属”太原王氏;④以永泰谱的世系为主线……从而提出了一个“比较标准”的太原三槐王氏的世系源流。从这几条看,纯属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得出本次考证的结论是:三槐王氏上源“应属”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用一个“应属”作为结束语,这是为你王听兰从头至尾搞拼凑、造假、认定和填入埋下的复笔。现在真相大白,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已成为王听兰改变三槐王氏上源进行拼凑、造假、认定和填入的总仓库,容量极大。

 

电话:13075492915

                           重庆市云阳县  王登明

                            二O一三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