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写给王听兰先生的简信(之十九)

2013-01-23 22:48:52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王听兰先生,你好!

你在中华王氏网上发表的“《新唐书》中究竟有没有王抟的四子‘王言’——回复王登明先生”的信件已收到,阅后的不同看法如下:

1、你的考证总结报告的第一例,是王庸敬的《琅琊王氏通谱》中对三槐王氏源自王导的一个流传较广的记述是说三槐开基祖王言是唐末宰相王抟的儿子。既然是流传较广,就证明当时对王言熟悉、了解、知道的人很多,已是人们共认不讳的历史事实。在王庸敬所编著的《王氏通谱》……等谱中比较系统地记载了王言出自琅琊世系王导的阐述为:太子晋33世;导—34世……岁—52世;抟—53世;言。比较系统地,就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是信口开河,不是造假、填入的。《通讯》多次刊文说,王庸敬公用资料很谨慎,比较精确。由此证明,上述两例是正确的。王言是王抟的儿子。

考证总结报告的第一例中的第四条“王抟是否有第四子是有矛盾的。根据以下资料与分析,王抟只有‘王倜、王倓、王伦’三个儿子,并无四子王言”。①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记载“曒生宠,宠生仲连,生绍,生玙,生及,生岁,生抟,生倜、倓、伦”并王言。②……③……④……(请看简信之二、之四)。上述四点,如果是准确的,就不会称“王抟是否有第四子是有矛盾的”。因为后面三个例子都是针对王言写的,充满矛盾。如果没有矛盾,就不会出现上述四点。而且后面的三个例子是你王听兰自己编造的。此次添一个“无”字即“并无王言”,也是你王听兰自己添的,无历史证据。同时,把王庸敬编的王导世系后面的王岁—52岁;王抟—53世;言。也把王言删掉了,在岁—52后面写上一个“抟”字。你王听兰现在还在删改,是有意识的造假、认定和填入。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是你王听兰贯用的手法,你把王言硬编入太原王氏为王乾的儿子。在国史中是那一史记载有王乾是王言的上源世系。反正由你王听兰乱说:“可能是王庸敬所用的旧谱的谱系资料不准”、 “所载错了”等等。因此,我认为:不管是写王言也好,写并王言也好,都只能说明王言是王抟的儿子,绝对不是王乾的儿子(没有历史证据)。王言属王抟之子,除新唐书外,还有充分的史料依据佐证。

王听兰先生,你现在承认漏掉了一个“无”字即并无王言。此处添一个“无”字讲不通,语言不规范,四点之间矛盾重重。有“并无王言”,后面三点就不存在了,还需要你驳斥吗?听兰先生,你不要把责任推到审校人员头上。你除了不负责任外,你是在开脱自己的罪责,采取耍赖、不认帐的办法,这就是你当主编、当总谱局“局长”的“为人”。并王言,在你的很多资料上都是一样记载的。你说是审校错,一个也错,两个也错,三个四个都错吗?时间不是一致的,审校不是一个人,文章也不只这一篇,为什么都是一样记载的并王言呢?还有你的那些总谱主编,在解释上也不是一致的,承认“并王言”,但则说:作者对“言”是不是“抟”的四子“没有把握”。你王听兰说“并无王言”,主编说“没有把握”,与前面说的“流传较广”、“比较系统”两条联系起来看,就清楚了。王言是王抟之子。

上述几种说法,王听兰你如何解释?请你不要耍赖,不要输不起吧!你的“并王言”,传的面很广很久了,复水难收。你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在祖宗世系源流上,是非常乱的,造假、填入和认定的祖宗太多太多,肯定是错误的,错定了。你要是不认帐,就请你拿出正史资料佐证。量你拿不出来(此话我说过几次了),不要狡辩吧!狡辩掩饰不了你的造假、认定和填入。

听兰先生,我在简信之一和以前的一些材料中,用过“并王言”一词和造假、填入及模棱两可的警句。为模棱两可,你下我的大包围,打退不如吓退(请看简信之十八),可是“并王言”你是认帐的,你没有提出异议。你看了简信十八之后,你才知道吃惊,说明你反映问题很迟钝,很可能与你年纪过大有关,你是耋耄之年的人,可以谅解。但事实必须认帐,不能反悔。坚持已见,这是老年人的怪毛病,你王听兰也是如此。

2、我在网上发表的二十六分资料,有人出来评论,不论是支持我的也好,反对我的也好,甚至恶意攻击我的也好,在网上我一律不回复、不辩驳、不讨论。我认为祖宗世系名录不是学术讨论的范围,是一就是一,是张三就是张三,不能改为李四,也不能移位。不知道不清楚的,可以留空缺,宁缺毋滥,留待后裔考查。

我与王氏宗亲没有任何纷歧和个人矛盾。我只是与王听兰先生在对三槐王氏的上源归属有纷歧。所以我不和其他任何王氏家门争高论低,辩论输赢。我只是保持给王听兰先生写简信,或者在已上网的资料中采取循环上网的方法,愿上那一篇就上那一篇。听兰先生你如果给我删掉了,我又再上网。关于琅琊三槐王氏上源的祖宗世系源流,都是国史和史载文献及经典谱的记录,有充分的历史依据佐证。现在不会改变了,也改变不了了。

3、听兰先生在第一次给我写信的第三条中说:“……但是你自己要上网看,有没有人上来评论。我们编辑部已经发表回复,劝你认真看看编辑部公布‘关于三槐王氏上源的考证总结报告’。你要看看究竟有多少同意或反对你的意见”。听兰先生,很可惜,从2011年7月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包括你王听兰先生和琅琊王总谱主编,一共只有五六个人在网上评议。他们的语言很平和,只有一个人说了一句“王登明别再胡说了……”,但有的人在暗中给你们提意见,说你们“提出了自己研究的观点,应该理解和尊重”。研究的观点就是凭空杜撰,实际上的造假、填入。

4、听兰先生,你在“回复王登明先生”的信件说:“本信也将寄给王登明先生,并将附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复印件”。此表1999页往下第三格,横向第二格起,记的曒字光辅,往下的二格宠、三格仲连、四格绍、五格玙、六格及、七格岁、八格抟、九格横写倜、倓、伦”。与我用的《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没有出入(请你细读简信之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听兰先生,你不仅不认识自己的错误,还回信“指正”呢?以纠正我的错误提法。呸!

5、听兰先生,我们俩在今年3月南川区幸会,知晓你王听兰先生的为人:固执己见,蛮不讲理,只能吹捧你,和你唱一个调;你听不得相反的说法,不能给你提意见。我在《通讯》上看到有人称“王听兰是寻根联祖之魂”、“中华王氏修谱,早在几年前,由浙江湖州的王听兰先生的倡导,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开展统修统编家谱工作”。从你王听兰到各地考证游说看,都是△△  △△等领导,好多人在车站码头排队夹道欢迎,等候你王听兰的驾到,等候多时了等等。有的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锣鼓喧天,礼花鞭炮齐鸣,舞狮队舞蹈队载歌载舞,晚上还举行文艺演出。多么荣耀啊!只差喊王听兰万岁!


                          重庆市云阳县  王登明       2012年12月22日    电话:1307549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