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状元故里--王十朋文化遗迹

2024-06-16 08:16:09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清晨,远眺四都。 温州都市报 ·钱海挺 摄 

 
编者按:今年是南宋大贤、一代名臣王十朋诞辰900周年,本期“地理”带大家走进状元故里,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生于乐清左原(今乐清市淡溪镇四都)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宗主持殿试,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擢为状元。科举取士以来,有名字可考的状元630位,温州地区有木待问、周旋等7位文科状元,但大多声名不显,后人知之不多。可见中状元,不一定就有大建树、好名声。

王十朋46岁中状元,60岁去世,从政十五年,先在朝为官,主战抗金,后历任饶州、夔州、湖州、泉州知府,当官时间不是很长,级别也不是很高,但在当时士林中影响大,以名节闻于世,“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其在议论朝政、地方治理方面有建树,为官清廉,生活清贫,其夫人贾尤凤在泉州去世,其无钱将灵柩运回老家安葬,结果灵柩在泉州停放了两年。在乐清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状元通十朋公,举人通蔡保东,生员通林大椿,童生通李先锋。乐清人对王十朋十分尊敬,尊称为公,其他几位则直呼其名。

王十朋学识渊博,精通经史,对《春秋》、《论语》尤有研究,治学反对理学空论,为文处事偏重功利实用。他的著作后人辑为《梅溪集》,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四库全书》、《四部丛刊》都有收录。200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藏》(儒家著作的总汇),将《梅溪集》作为南宋重要的儒家思想经典收入其中(《儒藏》集部共收南宋著述二十四种)。

王十朋还是南宋著名的作家、诗人,散文体式多样,内容丰赡,思想深刻,其诗歌语言平直质朴,富于变化,近年来有多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以其诗文为研究对象。王十朋有诗文入选教材,文章《卧龙行记》入选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有词《点绛唇·素香丁香》入选人民教育社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研讨与练习”)。

王十朋文化遗迹

王十朋纪念馆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溪村内。南怀瑾题写馆名。纪念馆于2002年建成,占地10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整体为三退三进三桥式院落结构。院中主建筑内有王十朋塑像及介绍生平事迹的资料。左边回廊为“不负轩”,右边回廊为“不欺室”,原本陈列王十朋生平历史资料,悬挂名人字画,但目前正在装修之中。王十朋将书斋命名为“不欺室”,旨在与人不欺,与世不欺,并请张浚书写“不欺室”作为书房的匾额,警勉自己。纪念馆后面是梅园,种了70个品种1700多株梅花。

王十朋墓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岙村后牛塘山,占地2000多平方米,距王十朋纪念馆1.5公里左右。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墓依山而建,座椅式,坐北朝南,分五坛,坛坎踏步及围墙由块石垒成。墓前有石刻马、虎、羊各一对,寓忠、节、孝之意。原墓碑“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汪应辰撰文,记述王十朋生平业绩,张栻书石,朱熹题额,四人均为名垂青史的贤人,故称“四贤碑”,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毁,今碑为1982年根据原碑文字刻制重立。

孝感井

位于淡溪镇四都梅溪村内,王十朋纪念馆前五十米,状元路旁。孝感井水源充沛,以前可供饮用和灌溉,井壁垒石而成,井口为方形,长1.6米,宽1.5米,中置一石梁,方便立脚汲水,把井口一分为二,成为八个角,当地人习称为八角井。王十朋11岁时,其祖父患病想吃鲫鱼, 时值盛暑,其父亲在此井钓上大鲫鱼,“盖孝感也”,故名。王十朋对孝感井情有独钟,直至后来入太学步入仕途仍念念不忘,特作《井光辨》、《大井记》、《孝感井》等诗文。

摩崖石刻“桂岩”

位于淡溪镇桥底村后边山,距梅溪村4公里。“桂岩”两字刻于桂屿巨岩上,左书横写,楷体,遒劲有力,端严沉实,每字径85厘米,“岩”字左边有款识,直书两行“建炎三年秋王十朋”,时年王十朋18岁。

洗砚池

孝感井前20米,状元路旁。王十朋年少在家耕读时洗毛笔的池塘。

状元手植树

洗砚池右50余米,状元路边,有两棵香樟树,为王十朋当年手植,树皮裂痕交错,显得十分苍老,但枝叶茂盛,绿意盎然。

王公洛书阵

与状元手植树隔一条状元路,即在树荫之下,15块圆扇面大小的石础呈八字形,左边的八块,上圆下方,右边的七块,上方下圆。

 左原风物
 
左原,因位于乐清市域东首得名,所涵盖地方大致同于原四都乡(2011年原四都乡与原淡溪镇合并组成淡溪镇),四面环山,中间是峡谷平原,这从村名中可看出来,山下九个村有四个村以岙命名:垟岙、丁岙、梅岙、樟岙。王十朋留下《左原四景》、《左原三十二景》等诗作,歌咏其家乡的奇峰、怪石、流泉、飞瀑。左原大部分区域植被良好,呈原生态面貌,森林覆盖率为69%,曾获全国环境优美乡、浙江省生态示范乡称号。

左原境内有众多古树名木,除梅溪村的状元手植树、梅岙村的樟树王外,其他各村还有不少,可自驾车做古树名木参观之旅。在乐清市虹桥镇北站沿虹三线驾车上行,10多分钟便到杨川村,村口的榕树参天,车子从其树荫下驶过,再上行到樟岙村,村口有古树群,樟树、罗汉松;如有兴致沿盘山公路到永嘉陡门大溪村,经过玛瑙村,可一睹玛瑙村口两棵野生红豆杉的风采。大的一株胸径达96厘米,树龄约有500年,边上还有一棵小一点的红豆杉,合称为“母子树”。如农历九月去,赶上红豆杉的果期,可看到密密麻麻的红豆像玛瑙般挂满树枝,清香诱人。

各村均有老房子,你可以看到古老的瓦当,上了青苔的捣臼。石角龙村、江岙村的老建筑保存良好。古迹方面,垟岙村口的古城墙、陈坦村祠堂内的古戏台,值得一看。如有兴趣,还可到垟岙村、双尖凤村参观素面、凳桌制作工艺。近年来,四都农家乐产业发展迅猛,尝尝清汤鱼头、红烧番鸭等农家菜肴,也是不错的选择。(延伸)

《荆钗记》中的王十朋
 
近日,温州市越剧团携《荆钗记》开启长三角五个城市巡演,演出地点分别是合肥、泰州、张家港、常州、无锡五个城市的保利剧院。《荆钗记》的演出,势必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出戏的主人公——王十朋。

元末柯丹丘创作的《荆钗记》,以王十朋为主人公,故事情节与王十朋生平不符,但主人公殿试情节、对爱情的忠贞、为官清正廉洁却是事实。《荆钗记》列四大传奇“荆刘拜杀”之首,可见其特殊的地位。成为《荆钗记》的主人公后,王十朋声名传播的范围更大了。

《荆钗记》在清代戏曲舞台上很流行,《红楼梦》第四十三、四十四回中写到荣国府上演《荆钗记》,以及黛玉对《男祭》一出的议论之词。第四十三回最后一节:当日演的是《荆钗记》。贾母薛姨妈等都看的心酸落泪,也有笑的,也有恨的,也有骂的;第四十四回第一节:话说宝玉和姐妹一处坐着,同众人看演《荆钗记》。黛玉因看到《男祭》这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
本版撰稿 张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