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阳雀王氏古村草龙飞

2024-06-16 08:16:06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2012-08-10 15:56常德晚报记者 唐志勇/文 龚建辉/图

   13位精壮汉子赤裸上身,头箍草圈辫,腰挂稻草裙,手执稻草制成的龙头、龙身、龙尾,一阵震天的鞭炮声中,一面锣,两副钹急急切切地敲打着,汉子们齐声“哟嗬”高喊,舞动起来,草龙在屋场上翻飞,时而飞腾跳跃,时而滚缠托举,让“溯源沅水大型采访团”的记者们看得如醉如痴,摄影记者纷纷亮出长枪短炮,抢占有利地形,享受这场溆水河畔古朴民俗文化的盛宴(如图)。

    上午10时,当阳雀坡的古村落展现在记者们的眼前时,明显能够感觉到大家的兴奋,《黔东南日报》的摄影记者胡雁大叫一声,“这个可以有!”就直奔第一个院落而去,为了丰富画面,他努力说服着一个5岁的小姑娘做模特,而《团结报》的张瑾也不甘示弱,爬高蹿低,快门频闪,嘴里还在念叨着,“原生态,真正原生态的沅水流域民居文化哦。”这可急坏了旁边中途加入的两位新华社的帅哥记者,因为语言不通,采访当地民俗学家禹经安成了纯粹的笔谈,帅哥们急中生智,拉上本报记者作为翻译。

    记者邂逅了前一天从株洲带着妻儿赶过来的李姓画家,他饶有兴趣地介绍说,阳雀坡古村落由王姓移民于清乾隆年间始建,在他们原住地徽派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苗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显得秀丽、飘逸而灵动,尤其是高挑的飞檐极具特色,他感叹说:“我在网上查找了很久,才知道这里,就湖南而言,可能是保存得较完好,并且尚未被开发的沅水流域清代民居文化遗存了,我得在这里多呆几天。”

    “草龙头上一点青,今日特来迎客人。上山下坡费了心,草龙翻身道恭贺。三点头来好送行,欢迎下次再光临。”时间过得很快,龙头师傅一段恭喜的好话虽然让大家意犹未尽,却已是离去的时候了,可这时却出了点状况,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陷进了红薯地里倒不出来了,男记者们成了好劳力,一边推着车头,一边嘴里现学现卖着舞龙汉子们的“哟嗬”声加油打气,硬是把车子推出了陷坑。闻讯赶过来想帮忙的村民们都笑着说:“看不出你们拿笔杆子的,还蛮大的劲。”我们也打趣着回道,“是阳雀坡的人这么热情,还想多留我们一会哦……”

见习编辑 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