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金——一位老华侨的奋斗历程(二)
第二章 王氏祖先及家庭结构
王氏渊源

姬姓之王出自周天子之后,这又分为3系:1.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于魏,复分晋为诸侯。直到魏王假为秦所灭,子孙就改姓为王,居于京兆(今陕西长安)河间(介河济两水之间)。2.周灵王太子晋公之后,居于太原(山西)、瑯琊(山东)、固始(河南)、福建。3.周考王封弟揭于河南王城(今陕西西安),子孙以封地为姓。
妫姓之王出自帝舜之后,齐田之裔,为秦所灭,而齐人称之为"王家”,居于陈留(河南)北海(山东)。子姓之王则出自殷王子比干之后,居汲郡(河南)。
此外,还有虏性之王,:一、以河南为郡望的王姓人士,由可频氏而来。二、出于而冯翊(今陕西大荔)者,为钳耳族;出于营州(河北辽宁等地)者,为高丽族;出于安东(今韩国汉城)者,为阿史布。亦有赐姓之王,为数繁多,分布甚广。
更有冒姓之王——因身处逃亡时期,为了掩人耳目,而以王为姓。也有的是换姓之王,譬如开闽王朝覆亡,子孙改换姓氏以避开祸端,因此现今的王姓、游姓、叶姓及沈姓,其实同出一宗。
王氏祖先
华人家庭的根可从姓氏开始追查,即便相隔好几代,英文拼音有所改变,比方说“王"可被翻译作"Ong”、“Huang”或是"Wong",但只要中文字没有变更,就还是能追溯到其家庭的根源。
若要追溯王叔金的姓氏「王」,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太原世代。王叔金是第80代。(见图表2.2)

5年后,灵王驾崩,次子贵继位,被称作景王。晋公较灵王更早离世,其子宗敬任司徒官职后,眼见周室衰微,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民众把宗敬及其家人,称为"王家”,把姬姓改为王姓,以志为王者之后。由此,“王”即成为此一家人的姓氏。王氏尊称晋公为“系姓始祖’’,宗敬则被称作“太原祖”,也因为太原居二十一地望之首,因此也被公认为王氏的总号。
十一世传至王错,仕魏为大将军,以武功扶掖霸业,十八世传至王翦,再传至王贲、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名将。秦始皇统一天下,论功行赏,王蒙二姓居先,其显赫可以概见!迨项羽陷咸阳,王离兵败自杀,子孙始迁山东避祸。
王离长子元威,乃东迁瑯琊,以避其乱,是为"瑯琊祖”,后其后代王吉又迁往临沂。自王威居瑯琊起,至王吉迁临沂后,谓之’‘瑯沂世代”。
继太原世代、瑯沂世代后,江左世代东晋大政治家王导,南渡江左相东晋元帝于建康,亦名金陵(今南京),故尊称王导为“金陵祖。当时,瑯琊与临沂俱陷于胡人统治之下,王氏宗族继太原世代、瑯沂世代后,江左世代东晋大政治家王导,南渡江左相东晋元帝于建康,亦名金陵(今南京),故尊称王导为“金陵祖。当时,瑯琊与临沂俱陷于胡人统治之下,王氏宗族自多南渡避乱。王导经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均居宰辅,时人称为"江左夷吾”。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门,望衡对宇,号为"乌衣巷世家。”又因公乡将相,代不乏人,与六朝兴亡史有不可分割之关系。
王导传至王褒,西魏灭梁,褒入长安,仕周为车骑大将军,遂落籍于咸阳。于是王氏一脉,又北徙于黄河流域。自王导渡江左,至王褒入长安,是谓之"江左世代”。
王褒入长安,落籍于咸阳,是为王氏之“咸阳祖”。自王褒入长安,至四传至曾孙王止,世称为“咸阳世代”。王之子王晔,知河南光州固始县令,在任有德政,奉迁为定城令,临去时,人民怀德,阻其他迁,因家于固始,故称王晔为"固始祖"。

唐僖宗李儇在位时,黄巢之乱,势已燎原。王审潮率弟审邦、审知,跟从王绪,担任前锋将士,奉母从军,提兵入闽。军队抵达南安时,众人恼怒王绪滥杀无辜,残暴不仁,把他缚囚于军中,推举王氏兄弟挂帅,进取泉州、福州,底定八闽。唐僖宗授王审潮为福建观察使及威武军节度使,而王审知则被封副使,王审邦任泉州剌史。
后王审潮病笃,遗命王审知继位。自是闽政归于王审知一系,人们尊称为「开闽王」。宋朝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特为王审知提词,尊其为“八闽人祖”。
审知公卒,复经延翰、延钧、继鹏、延羲、延政五年,除延翰称大闽国王外,其余4人,皆称帝号。至后晋开运二年,南唐灭闽,迁王延政于金陵;末朝王孙,有者换性叶、游、沈以避难,亦有远走台湾者。至郑成功反清复明时,激于大义,尤其大量遗台。
自王审潮提兵入闽,至延政被迁金陵,世人称之“开闽世代",因也是子孙繁衍,迁徙台湾,所以也被称"闽台世代"。
后来,王审知的曾孙王承信,因其三传"闽王”父亲王继鹏在位被杀,为远离家族内斗,避免受到株连,从府城逃至人迹难至、易守难攻、偏僻贫穷的山区永春锦斗,成为王氏在锦斗的开山祖。在锦斗的王氏族谱中,从第6代以后的一些世代中,也有诸如,考中状元、进士、举人、秀才之类的光彩记录者,或在异地担任地方官职者。
王氏在锦斗族谱中的记载,相当简单。锦斗宗祠悬挂有一些历代的牌匾。泉州三王宗祠则收藏有三王氏在福建的历史记载,并陈设有与王氏宗族相关的考古文物。
王氏在锦斗的传承至今已35至36代了。王叔金的父亲王舂耻是第28代,王叔金和弟弟荣朝则是第29代。
“太原世代”纯为立姓开宗,“锦沂世代"则为避祸迁徙;“江左世代”,旨在扶佐王朝,“咸阳世代”则为就禄播迁,“固始世代”,要在修德养晦;"闽台世代”则在开疆辟土,至于"赣湘’’、"潮汕”、"琼崖"、"南洋"诸世代,示已根深叶茂,枝展四方。
回溯自系姓始祖太子晋公被废为庶人起,至开闽王朝没落,王延政公被迁于金陵正止,已传五十世,共1495年。又g开闽王朝结束起,至今日王氏子孙满布海外止,又约34世,共1025年。前后相计,约传84代,繁衍2520年。
至若上溯姬周,更至中华始祖,又约125代,已传4670年。王氏渊源,斑斑可考,光前裕后,有望来者,愿与族人共勉。
开天始祖传派王家世系,可参考附件1。


王叔金一家庭与子女
王叔金有3位太太,29名儿子,15名女儿。在44名孩子中,包括4名养子,1名义子。图表2.3列明家庭结构。

第一个家庭
王叔金18岁那年,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家乡与17岁的林月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女儿清匾在1908年出生。
随后,他们领养了一个男孩,取名建鹊,被他们视作第一个儿子。1910年,男孩丰宝出世,却在6岁时因水痘夭折。
王叔金与林月另育有两个女儿,清去(1913-1990)和清佃(1916-1973)。夫妻俩在中国家乡,共生育4个孩子,另养育一个养子。
1911年,林月和长女清匾,随同王叔金到访马来亚,母女俩在翌年返回中国。1923年,林月因分娩破血,在家乡去世。时年37岁。
第二个家庭
凡到南洋谋生的华侨,特别是在中国家乡已有家室者,在落脚当地,尤其在经济上取得一些成绩后,大多会与当地华人女性,组建新家庭,以此解决两国分居带来的分离之苦。王叔金也不例外。他在1916年,经友人介绍,与来自槟城的邱素枝再婚。当时,王叔金32岁,邱素枝16岁。
王叔金与邱素枝育有14个儿子、7个女儿,领养了1个儿子、2个女儿和1个义子,总共养育25个子女。邱素枝于1974年逝世,享年74岁。
儿子:
I. Ong KeanHor王建虎(1918–1967),4th
2.OngKeanPar王建豹(1922-1992),5th
3.OngKeanHong王建凤(1923-2002),6th
4.WangJianao王建熬(1924-c.1928),7th
5.OngKeanKhow王建蚊(1926-1987),8th
6.OngKeanPeng王建鹏(1927-2006),9th
7.OngKeanHian王建贤(1928-1978),10th
8.OngKeanKeok王建国(1929-2002),11th
9. OngKeanPang王建邦(1930-1990),12th
10. WangJianwu王建武(1935-1937),15th
11. OngKeanBoon王建文(1936-1978),16th
12. OngKeanSiang王建祥(1937-1972),18th
13. OngKeanHoe王建皓(1939-),19th
14. WangZhongxing王中兴(1947-1948),23th
女儿:
1. WangQingyu王清玉(1918-1923),4th
2. OngChengPeik王清碧(1921-2006),5th
3. OngChengHeong王清香(1932-),6th
4. OngChingChee王清济(1932-),9th
5. OngChengSwee王清瑞(1934-),10th
6. OngChongKing王重庆(1940-),12th
7. OngChengSim(Betty)王清心(1942-),13th
养子:
OngKeanLeong王建龙(1917-2001),3rd
养女:
OngChengYee王清于(1919-1986),7thWang/LinQinghe王/林清和(1921-2012),8th
义子:
Ong/KhooKeanChye王/邱建才(1948-),24th
第三个家庭
王叔金与来自中国广东省梅县的彭亚荫,建立了他的第三个家庭。彭亚荫出生于香港,后移民至怡保,在12岁时迁至实兆远,并在王叔金家里务工。1931年,时年48岁的王叔金与彭亚荫正式同居,彭亚荫当时16岁。王叔金与彭亚荫育有14个孩子,包括11个儿子、3个女儿。她于1993年,因肾脏衰竭去世,享年78岁。
儿子:
1.OngKeanHock王建福(1931-1987),13th
2. WangJianjie王建捷(1933-c.1937),14th
3. WangJianshi王建士(1936-),17th
4. WangJianjia王建家(1941-1943),20th
5. OngKeanTawi王建斗(1943-),21th
6. OngTeongCheng王中正(1946-)22nd
7. OngEng-Joo王永裕(1948-),25th
8. OngTaiSeng王大成(1949-),26th
9. OngTheanTeng王天定(1954-),27th
10. OngItShaw(David)王一少(1956-),28th
11. OngTheanSang王天送(1959-),29th
女儿:
1. OngKamHeong王感香(1939-),11th
2. OngBeeHeong王美香(1945-),14th
3. OngPohHimg/OngPohHeong王宝香(1950-),15th
巧合趣事
在王叔金的第一个家庭和第二个家庭里,首个孩子都是女孩,第一个家庭里的儿子是在1909年收养的。第一个家庭里首个亲生儿子,丰宝在1910年出世,却在6岁时,因水痘夭折。
另外,有两个孩子在同一年出生,也是常有的事。比方说,第二个家庭的建虎和清玉皆生于1918年;清香和清济也都出生于1932年。其中也出现跨家庭的巧合,第二个家庭的建文和第三个家庭的建士(作者)都在1936年出世;第二个家庭的建皓和第三家庭的感香,也同在1939年出世。
家庭状况分析
王叔金家庭经百余年的发展,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家族。家族成员的状况及居住分布情况如下:
王叔金家族的大多数(53.6%)成员,生活在马来西亚,其余分别定居于中国(包括香港)、新加坡和澳洲。少数居住在美国、加拿大、印尼和印度。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26%的家庭成员年龄在9岁以下;32%在10岁至39岁之间;29%在40至59岁之间,13%在60岁以上。
家庭里共有223粧婚姻,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为29.4岁;女性则为25.2岁,每个家庭的孩子平均人数为2.4人。
王叔金家族世代(辈分)结构状况:

姓氏与辈分
在中国的传统里,辈分是以名字的中间字作为标志的。因此,无论家族成员的年龄相差多少,所在地区相隔多远,见面时仍能以其名字来辨别他属于家族中的哪一代。但,不得不提的是,这只适用于男性。辈分的中间字,是祖先早已设定好的。
体现在锦斗王氏辈分(世代)的中间字为:
第28代一春
王叔金的父亲王春耻是王氏的第28代。
第29代一荣
王荣簪就是王叔金的真名,王叔金只是他的‘‘字’’,他是以"字”代名。原来,在王荣簪18岁结婚时,其父告之:"从今日起,你的“字”就叫叔金”。也许在他看来,“叔”与金相伴,是含金的"字”,是十分珍贵和吉利的表现。从此之后,他就以‘字’代名,改荣簪为叔金。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举动,是对旧传统的一次公然挑战。反映了王叔金青年时期思想的活跃和观念的创新。他还拥有一个号,叫王丽生。
王氏其他世代的中间名:
30代(亢Kang)
31代(宗Zong)
32代(兆Zhao)
33代(世Shi)
34代(亨Heng)
35代(礼Li)
36代(乐Le)
37代(朝Chao)
38代値Ting)
39代(贵Gui)
40代(文Wen)
41代(章Zhang)
42代(日Ri)
43代(月Yue)
44代(光Guang)
到2013年底止,王叔金家族的最小一代,已是锦斗王氏的第34代。若以25年为一代计,王氏家谱所设定好的辈分中间字,可用250年。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在为后代取名时,越来越不受此约束,而是以名字的含义与独特性为考量。这也许是对封建社会过分注重血缘传承的一种解脱。
王叔金青年时期在取名问题上的独创性思维,在他到马来亚后,得到进一步体现。他没有严格按照族谱要求,为儿子取辈分中间字。在全部29个儿子中,几乎没有一人正式冠以“亢”(第30代)。相反,他用更能体现进取精神的“建"字来取代之。"建”具有确立、创立、建设、建树、进取等积极含义,体现了王叔金青年时代创业时期的内心追求和强烈愿望。但是,他确实为儿子们取了相同的中间名,以此代表他们属于同一代。
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绪,王叔金有时甚至抛弃“建”的中间字,而选用其他字。如对本书作者之一王永裕的取名,就是为纪念他亲自经营,并获得最佳效益的“永裕"号商店而命名。第22儿子中正和第27儿子天定,则是为纪念他所创立的学校而得名。第21儿子建斗(九斗),是为纪念故乡名称而命名。第28儿子取名一少,反映了他当时想法:"应该是最后—个了”而得名。1959年,在王叔金已75岁时,意外迎来他的29个儿子。他把这个意外获得的最小儿子,命名为天送,意指,"上天赐予的礼物”。
若说王叔金也许不知晓族谱中已列出中间名,那又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他受的是传统的华人教育,二来他与父亲关系亲近,其父亲及兄弟皆根据族谱以「春」为中间名,也根据族谱以「荣」为他取名荣簪,他的弟弟则取名荣朝,因此基本上他是不可能不知道这项传统,唯一的解释可能是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并把此希望寄托在为他们取的名字上。
然而,王叔金在为他的孙子取名时,却一反常态。他对大多数孙子仍采用规范的辈分用字"宗”(31代)。这一方面,或许"宗”字具有祖宗、宗族等特殊含义,让他在思想上难以抹去血统传承的观念。另一方面,特别是老年人,在事业稳定后,祖宗、宗族之类的观念,也会自然而然地成必需重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孙辈的取名,使用"宗”的中间字,以让他们记住自己在家族中的辈分,确保家族血统的延续性,也是不难理解的。
王叔金并不盲从所谓的传统,他是务实的人,只要情况合适,他绝不害怕逾越传统的藩篱。他甚至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安排,以便家人知道,遇到情况该如何处置,不致遇事手足无措。然而,这样的举动,在那个年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叔金挑战传统,甚至被称作离经叛道的例子并不止这一个,他有两个孩子在华人农历正月初一嫁娶,这在当时,又或是今时今日,都是鲜有听闻的事。他的三子建龙和排行第五的女儿清碧皆在1937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结婚。
另外,他的眼光长远,预感英语在未来,不光是在马来亚,乃至全世界,都将非常受用,为了保障孩子将来的就业机会,他在1950初,让当时仍在就学年龄的孩子受英文教育。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