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唐末福州“十八姓随王”说

2015-03-17 10:53:37来源:转载

打印 字号: T|T
  “十八姓随王”也叫“十八姓从王”。即有十八个姓氏的官兵随从闽王王审知兄弟入闽,拓疆辟土,发展福建的经济和文化,以至于福建成为当时一个不可多得的“一方净土”。所以王审知被称为“八闽人祖”。但这“十八姓”的说法不一,大多数的人认为有:陈、林、刘、郭、谢、吴、张、黄、周、许、杨、苏、邹、严、薛、詹、郑、连等。

     
诸葛计、银玉珍编著的《闽国史事编年》说:“(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秦宗权召王绪兵会击黄巢,绪迟留不行。宗权发兵攻绪,绪窘,乃率光、寿兵五千人,并携吏民南奔。”第二年至福建的南安县发生“竹林兵变”,光、寿兵废王绪,拥王审知兄弟为“军中主”,唐乾宁三年(896年)入福州。王绪也好,王审知兄弟也好,都姓“王”,所以称“随王”。王审知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被封为“闽王”。因此“随王”,后人还解释为随从“闽王”王审知的意思。

     
新编《固始县志》说,当年随王审知入闽约5000人。其实5000人的仅是兵丁而已,还有更多的是当时随部队而行“后营”的家属和以后王审知得福州之后闻风南来的吏民人等,总数约有三万人之多。在这些三万多人众中,或是5000多的光、寿官兵中,绝不仅仅是十八个姓氏之数。所以另有“三十六姓随王”的说法,分别是王、陈、林、李、张、刘、吴、蔡、杨、郑、谢、郭、曾、周、廖、庄、苏、何、高、詹、沈、施、卢、孙、傅、马、董、萨、韩、蒋、黄、包、袁、赖、邹、驺等36个姓氏。此外,《台湾通志》说“随王”的有27姓,《五代史》、《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等大多说“随王”的有37姓到50姓之间。

     
中国传统习俗有一组吉祥的数字,即18、36、72、108等,如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好汉等,凑足这些数字,一则表示为数者多,二则表示吉祥。“十八姓随王”之说,应该说不是准确的。笔者以为只是个约数,表示很多的意思。“随王”入闽的有几个特点:一是人数多,为前所未有;二是军旅者多,其中有一大部分为单身汉子,留闽后娶“闽人”妇女为妻。如林延皓。林延皓为王审知“闽国”的拱宸控鹤都指挥使,定居吴山村,为吴山控鹤林氏的始祖。《控鹤林氏族谱》载:“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己巳(907年),公娶福唐郡长寿里柯氏夫人,宿留外馆,至吴山,嘉其山水之美,欲尊阙居,乃问卜而择取吉地,背山面水,筑室环渚,解葺金节,请老而居焉。”唐代福州曾称“福唐”,长寿里即现在仓山区的“百泉庵”一带。声名赫赫的林延皓就娶福州的柯氏为妻,后居吴山,葬高盖山。三是得到最大的优惠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遂成巨族,影响和发展福州的文化。当时王审知非常重视移民政策,特别是来自故乡固始县的移民,可以自行择地定居,并赐给不菲的田地,自行耕作,免交租税。直到现在,福州人大多说是从固始县而来的,实在无从稽考。如《仓山桂阳郑姓族谱》载:唐光启年间,河南郑州荥阳郑王庄郑诚,官龙骧大将军,随王审知兄弟入闽,以功得赐田四万八千亩,定居闽县黄山桂阳。“桂阳”即现在的仓山区城门镇阳夏村。郑诚是“仓山桂阳郑姓”的始祖。四是层次高。不但文化的层次高,而且官职也高。诸如刘宅的刘姓、尚干的林姓、厚美的张姓、古灵的陈姓、阳岐的严姓等都是“随王”后直接退老在福州地区的。 

    
仓山区建新镇刘宅村的“随王”刘姓始祖为刘存,官参知政事。其子刘昌祖为王潮部将,官司马参军。殁于王事,赐葬莲花山,从祀城隍庙东庑。其后裔称“凤岗刘氏”。 

     
闽侯县尚干林姓“随王”始祖为林穆,官左朝奉大夫。 

     
闽侯县厚美村张姓“随王”始祖为张睦。张睦,秀才出身,与王氏兄弟一起起义,任闽国国计使,领榷货务,累封太师、梁国公、尚书右仆射等。《十国春秋》说:“昭武帝崛起闽徼,攀鳞附翼,济济多人,若论功臣,佥以睦、威为首庸焉。”“睦”即张睦也。
 
     
闽侯县古灵村陈姓“随王”始祖为陈檄,官太尉,赐第福州城内,后迁古灵村,后裔称“古灵陈氏”,长子陈令榕,位大中大夫,补阙上柱国,封颖川郡开国伯;次子陈令图,位客省使,金紫光禄大夫,历检校司空、尚书左仆射,封颖川郡开国子。 

    
仓山区阳岐村严姓“随王”始祖为严怀英,以其军功膺朝请大夫,退老后定居阳岐村,后裔称“岐阳严氏”。以上各“随王”始祖,皆从固始随王审知兄弟入闽,多居福州附近繁衍生息,成为地方望族,世世代代皆为福州的繁荣富庶作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