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八十一)

2016-06-02 15:16:49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打印 字号: T|T
友貴義診 守元打井
    當時閩縣與侯官縣以上、下南街爲兩縣分界綫,街東稱閩縣,街西稱侯官;南門兜以西又屬閩縣,西路府直街(今新民路)以西屬侯官,以東又屬閩縣。早年閩縣治所(街鬥)設東街口十字街左通衢(今福一中附近),侯官縣治所原設懷岊,後遷道山路(今省衛校),兩縣共一城辦公。
    有一年春夏之交,南平上路三溪(富屯溪、建溪、沙溪)山洪暴發,大水毁廬萬家,漂溺好多生靈,閩江兩岸水淹苗稼無數。福州北郊是夜大水聚至,樹兜、臺江汛水深數尺,江河傍岸淤地多崩,江面排筏蕩然無存,接着入城,人們大喊“大水過街了!”還涨至府前,把獄捨、官廨、民居都淹了。
    王審知召閩縣、侯官兩縣縣令、縣丞、縣尉、主簿到閩王府政事堂開會,組織搶險救灾。兩縣縣太爺一回去,馬上通知倉胥打開儲庫開倉放糧,因青黄不接,要全體官吏把口糧匀出一部分以濟燃眉之急。
    閩王府與威武軍軍衙通知省直、府直、縣直各機關單位,五州諸侯賓館,王府花園(西湖)管理處,冶山大球場,龍德外湯院,登庸大酒家,新豐市酒樓,老安鋪藥行獻資捐物。市令也下去,要寶珍金銀鋪、新美鞋帽坊、博古齋玉器、慶隆酒庫、聚發京果、日新布莊、康泰壽板、杏林藥材和慶豐米行、福記醬園、鄭記轎館、王記鐵鋪、劉記桶石、德記魚丸、源記果牙、陳記閑架(家具)、林記柴炭、張記杯飪 (綫面)、黄記炊切(包面)大小店鋪都要放血腺突。
    當時,和尚寺多在城外,有的是寺田,糧食很多;道士觀多在城内,做的是法事,有的是錢;所以怡山、鼓山、旗山諸寺僧人多入城搭竈施粥。烏山、屏山諸宫觀以及坊巷家庭堂道士多出來爲人施藥看病。
    因上游飄下來許多死猪死鷄死猫死狗,造成下游發生吐瀉等特大瘟疫,每一天都有好多人死去。于山道長因年事已高,命青年道士陳守元下山,適堂妹陳靖姑也在下渡,兄妹二人馬上找來高雪海、歐陽氏、王宇龍等人去閩王府匯報,説福州這次瘟疫這麽嚴重,主要是喝了有污染的江河水,當務之急是動員各家藥材店、草藥攤施藥。經動員城臺杏林堂、太和堂、保健堂等名醫都出來義診,其中有一位名叫王友貴的老中醫救治了好多人。
閩都因地下出有冷熱二泉,在早年取名泉州,後來有一位大官員(都督)認爲泉州缺少福氣,見東面有一座福山,便改爲福州,閩南太守見閩中人不用“泉州之名”,説我閩南也富有泉水,便歡天喜地地拿走了,在武榮縣範圍圈了一個旺地,名泉州。陳守元向閩王匯報,福州盆地三面環山,挖地三五尺就有白水(泉)出,建議福州要挖井,陳守元老家住莆田泉裏竹林村,父母死後投靠福州下渡陳靖姑家,因閩南與莆田缺水,出現很多打井户,經閩王同意,調來打井專業隊來榕打井,打成七穿(孔)的稱七星井,在三叉口打的稱三角井,井邊用木頭作井欄的稱柴井,以石條砌圍的稱石井,居家所用的多是小圓井,福州自從打了一百多口井後,人們飲上了幹净水,每年患病人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