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五十二)
義存説法師備啓迪
有一天,節度使王審知,上山進香,剛好義存雲游回來,品茶時問:“師住象骨山有何异?”師答“山頂暑月猶有積雪”,因慕師之德學,遂請師入軍衙説法,行前在酬月池種樘樹以紀。福州城北有安國院,王請義存高徒師備入住講經,師備以遠離紅塵放情山水推辭,王撥銀修殿,并多次贈送茶果才走出寶峰。有一次榕城開會,有人高喊“專管生殺大權的金輪王第三子已降世”,明眼人知道王要開殺戒了,是年,王上廬山在景德鎮驛,求教治國之道,師教王要用法眼“握定世界,涵蓋乾坤”,回想閩地亂象,王有始悟。後來上奏,授師備宗一大師稱號,賜紫袈裟。
898年,師徒二人爲王秘授心印,王問:“諸佛并達摩所秘密心印”,師雲:“須得見性”;王問:“何爲見性?”師雲:“見自本性”;王問:“有形狀否?”師雲:“無物可見”;王又問:“争得否?”師雲:“若稱揚此事,蛊大地説不能蛊,若達摩親傳,衹是一言便轉凡成聖……。”首傳,講的都是法語、偈頌和遣戒。
899年,二師又爲王傳授心印,因審知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自古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死在自己槍下者不計其數,這次求的乃“解脱生死之法”,王曰:“當年鏖戰情景歷歷在目,用何法方能解脱?”師曰:“衹有行善才能超脱生死之束縛。”
師見王信心不足,便告王身上早有佛性,衹要頓悟禪宗法要,將禪融入行坐住卧以及吃茶、勞動之中,就能自在成佛。王聽了遂起大信心,在師開示下,王“爲天下蒼生施行仁政,于筆頭救護生靈“,從此缓和了階級矛盾,使百姓得到安生。
905年,王尊從唐玄宗旨意,在羅城西北朔毗沙門天王神佛(密宗護法神)鎮之,爲讓百姓學佛,在福州還設東西南北并文殊臺在内的“五臺山”。後來閩縣安鋪藥材店供奉有華佗、董奉二位仙師;侯官縣張姓郎中則在五臺山供奉金蟬娘娘。
907年初,義存患病、王派太醫正診視,王見義存還畫塔即派員去江西瑞迹山采卵石。四月,師寫短信與王説:“吾五百年後當再來”,五月初二師寂天,王遣養子延禀往祭。十一月念七,師備得熱癥,臨終也留下遺書,附偈“人中寶、人中寶,一顆神珠明已早,從來竪觀遍婆娑,人中達得無生老”。王廢衙多日以哀憚。
908年,王命人在白雲峰下填潭以建涌泉院,用香花迎請神晏爲主持,第四年王奏賜紫袈娑,號定慧大師,與王在箭堂前植鐵樹數棵紀念。從此留下“興鼓山、敗西禪,’之喱語。
911年,中尉韓全海與都尉李繼海劫持唐昭宗到鳳翔,閩王執政間,在福州燒香保佑皇上早日回鑾。據記載,先後有叔端、龔機、省權、文展、栖岑、挺贊、道昭等各地高僧來閩傳經送寶,王聽法許多時辰不知疲倦。
早年北方尚亂,難民成千上萬入閩。黄滔記載,有一年,抵格灾民達五千人,幸好寺院收容之。因財力問題,尚有不少讀書人失業,中舉後到寺廟出家。象韓屋這麽出名的學士也寓居天王寺。而當時,全閩土地大多操縱在少數大地主手中,爲把他們的土地弄出來,閩王找首户藍文卿與揚氏,承諾“公若能捨田二十所(七千畝)给寺院,當授威武軍明護侯给你”,藍聽了大喜,還加送水牛三百多頭,當年即收谷貳仟伍佰石。在其帶動下方,吴碼、陳佐、謝效等大土豪也大送莊田给寺院,廣大寺僧也遵長樂懷海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訓而大種其田,從而减少了社會“寄生蟲”現象。毛筆字極佳的僧人義英亦將抄經獎金買田三十畝種谷,在冬天施粥福州貧民。藍文卿兒子藍應潮和女婿陳伴在其父受爵後,也大獻宅地给雪峰寺興建堂樓館所,讓福州百姓有了游覽之地。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审知开辟的福州甘棠港——福建最早的海上
- · 随“三王”入闽诸姓考
- · 王妃黄厥的传说与地方志资料
- · 王审知与张睦
- · 王忠义· 宗祠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价值
- · 五代闽国文学探论
- · 王审知入闽、治闽与“崇佛”
- · 王审知生平简介与历史功绩
- · 王审知与惠安
- · 王审知在福州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