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四十九)

2016-01-15 11:20:32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编辑

打印 字号: T|T
孫敏設宴黃峭壽辰
    年關近,團拜送禮第一人乃家住連江仙塔街的前朝忠良御使中丞孫敏公。傳其父生他時,期望他日後執文爲人通敏,掌武身手敏捷,故名。即見大應高懸一塊“文武名宗”鎏金匾。柱聯書“兵聖家聲”“書傳映雪”,前指中華軍事家孫武,後指晉孫康攻書故事。上香時,審知對孫曰“吾年輕時曾熟讀孫子兵法十三篇”。晚上加一菜名“孫權麵筋”。敏曰:赤壁遇雨,有人破壞遮物,使幾十輛麵粉變味,祖公洗麵筋,油炸後加菰笋、豬肉,犒勞將士,此菜逢節必上。一缸“連江老”,二人醉天亮。
    到十八重溪看陳檄老友,閩王稱贊古靈山水太美了。飲酒時,陳令圖談及,祖公乃開國之主陳霸先,後來還出了陳勝、陳實、陳蕃等名人。席間,告知,得此風水寶地實乃不易,在地有一位觀音嬤爲占地先前偷偷埋簪,幸張郎中告知,我等也派人做了手腳,以至打官司時,其月簪乃插吾錢方兄中……。檄爲人寬厚剛方,器才宏遠,父陳勛曾當過靈武招討使,以至王把侄女嫁與。
    到枕峰看望的是林穆,南行途中談及,他出世後,官將仕郎的老父林衛,希望他能淵衛靜穆成大事,故名。並告已祖,湯裔也,當年比幹因諫君遭剖心,陳氏攜四個丫環逃到朝歌長林,在洞中生堅,武王伐紂克商,賜林姓。黃巢兵亂,林姓入閩者有廷甲、元禎、林契他們,記得林延皓相花嶼猶豫未果,三卦連得吉,才建六橋居焉。林穆學問淵博,軍中常慷慨雄談,指論大局,帳中有他運籌帷握,打了不少勝仗,後授左朝奉大夫。
    到泉州看的是卓敬陽,一日行軍中談及其家族來歷。那年,楚宮失火,荊武王見剛修的譜諜化爲灰燼怒不可遏,要把掌管史籍的宗正斬之。執筆大夫滑聞悉求開恩,説他小時能過目成誦,記性好,能回憶出來。十日後拿出稿本,編纂組審閲果然均無差錯。王大喜,認爲滑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遂將卓邑封之,後人遂以卓爲姓。光武帝時,卓武在南陽官太傅,故堂號“南陽”。
    到邵武看望的是黃膺,入閩後審知命他戌守邵武,適同鄉黃惟淡季子良知爲江西資溪縣令,約各自縣城出發,在相遇地方劃省界,黃膺爲多占地騎馬,故碰頭地點稱止馬,因所占之地多爲獵人進出的光山,邑人稱“光獵”,後因大種藥材澤泄聞名,才改爲光澤。另一地駐有騎兵,常有馬鈐響,百姓稱爲馬鈐關,邵武從此“固若金湯”,故留下順口溜“銅延平,鐵邵武,紙裱福州城,豆腐建寧府”。
    臨端午,往竹嶼,見鄧興在編譜,“武丁王爲叔父曼賜地鄧邑,祖公鄧禹輔佐劉秀興復漢室有功封高密侯。黃巢兵亂,舉家自固始隨宦入閩”。交談中,審知覺得他心氣清高,故衹問掛艾事,方知其祖公鄧任,爲惠帝司隸尉,夫婦早亡,叔鄧攸代撫其侄。八王亂,趙石勒兵至,因鄧氏有恩於他,告掛艾可保平安,後成節俗。因鄧興恥寫隨王入閩,後王衹授沙縣鄧光布之子(大郎二郎)官職,以至福州鄧氏子弟多成白丁,至宋代僅出一名宣義郎和一名舉人。爲子孫前程計辦竹林書院,至明代才人才輩出。
    王審知之所以要到濂浦看連愷,因他初爲常州尉,又在葉州當過通議大夫,軍旅中談及族史,當年齊襄公派大夫稱和管至父戎守葵丘(淄博),約定第二年瓜熟季節上任,因齊違背諾言被公孫無知所殺。大夫雍兵變,連稱公孫也慘遭劫難,後人爲避株連逃到山西上黨,以連爲姓,故堂聯曰“葵丘著跡,上黨開宗。”因黃巢亂,孝子連愷奉父母(携子馮)隨王入閩。已遷金華的連謀聞悉義軍過境,偕吳氏卜居連江;連善也立即從義烏趕到(定居連阪),連滿偕林氏還造了一座石橋。邑人稱“蜈訟橋”。連從遇爲審知親兵,以軍功擢控鶴都尉。
    臨中秋,去鳳崗看老姐。記那年母病,劉昌祖不僅傾囊,還向邻居借十兩救急,董氏感其豪爽,將女嫁之。南下時別人均帶光餅,而他帶的是禮餅與人共用。中午,青紅酒落肚,親家翁劉存又講:“劉氏出帝王三十六位,自己是中山王劉勝後代,中國出皇帝王侯,劉氏第一,李姓第二……。”接著又訓曰:“農者天下之本,若衣食足,則當事讀書而知以禮樂,苟求利祿,不遠汝曹效也。”還曰,像我這樣,白天披鶴氅衣,支九節杖,到處詠詩唱賦,多爽啊!酒後,到果園悠轉,南平王布剛送來的建蘭又被審知笑眯眯地抱走了。
    正月初七,閩清許陶邀審知參加祭祖。當年行軍中陶談及,周武王定鼎江山,文叔封許昌得姓,許由成爲朝廷高士。後來,許靈遷葉縣,許悼遷高陽,最早入閩的是家住汝南許商出鎮漳泉。武騎尉許陶,打仗時總是一馬當先。一日見梅溪山水奇美,與妻弟陳勇求解甲,出於戰略考慮,審知將平叛所獲蠱給,因二人和衆,在漁坑建堡辦團練,攻打福州時還派兵支援。
    到長樂北湖看的是鄭攝,他家住固始安陽山洗馬河金井,曾曰,周宣王爲同父異母少弟賜地鄭邑,掘襲位稱鄭武公。漢時滎陽鄭奇任河南郡守,第一個入閩者乃晉龍驤將軍鄭昭。攝乃唐武宗宰相鄭肅之後,官宣義郎。黃巢亂,奉叔鄭傑,偕弟鄭瓊、鄭璉入閩,因學問高明、言語至當、持守紀綱,授朝散大夫。
    黃峭,當過工部侍郎,退隱邵武,子黃福家住洪塘,故邑人稱爲黃塘。峭壽誕期至,福福陪王去邵武。船到,峭偕上官、鄭、吳三房妻室在碼頭迎接。審知在江夏堂,即向黃帝、江夏太守黃迪畫像上香,跪拜後曰:“貴祖世居河南潰川,爲黃帝當年所封之國(黃國),作爲嫡系子孫,此殊榮,不是什麽金錢能買到的。”壽宴之後,還到和平書院看望全體師生,臨行允諾返榕即撥庫銀助修校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