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四十八)

2016-01-14 15:13:55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编辑

打印 字号: T|T
萬安平蠻 世哲辦學
    南下時,機動營出一位虎背熊腰、武藝高強的軍校(團級)駱萬安,還有文質彬彬、足智多謀的高士(參謀長)應世哲,英勇善戰的軍校範大三和駱萬保,因意氣相投,又屬小姓(李、王、鄭、吳、劉、陳、黃等爲大姓),在進入安徽以後打了幾仗,因相互關懷愛護支持成了好戰友。有一天,路經蘇浙邊境一座關公廟,應氏提議結拜金蘭,範曰:始祖士會食邑範地得姓,範睢曾爲秦昭襄王丞相,祖公範盡爲越王立下汗馬功勞,留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警言。兄弟同意結拜;駱告自己爲唐初四杰路賓王之後,祖上世居開封府,後遷固始,今王緒將軍治軍嚴謹心狠手辣,我們更要生死與共,不離不棄。應自報爲周武王之後,因軍功封河南應山得姓,祖上世居應天,生於耕讀世家,乃書香門弟,在固始也是名門望族。三人喝完鷄血酒,在武聖神像面前結爲异姓兄弟。
    攻下福州後觀察使王潮命駱萬安、駱萬保率三千兵馬開發閩北,高士應先哲攤開地圖,對兄弟曰:福延驛道乃陸庶於807年所開,自西門起,沿江鏟峰淹穀,停舟續流(建浮橋)、跨木引繩(設橋梁)計長四百裏。部隊在閩清、古田、樟湖阪、尤溪口、葫蘆山都受到洞蠻襲擊,他們雖有強箭手,但弓弩不先進,而我軍乃百發百中,這批烏合之衆稍爲一打則化作鳥獸散,對逃進深山老林的,向導介紹一個辦法,就是向江岸發火箭,管茅著火,山風一吹,火焰飛躐,把下坡的竹林,中坡杉木,山頂的馬尾鬆燒成一片火海,盤距的洞寨都化爲鳥有,加之農夫的開荒燒雜引起的生態破壞,火燒山,以及雷擊等造成至今閩江兩岸長不成大樹,以至流傳一個順口溜“山象鸚鵡鳥,頭頂一撮毛(幾棵鬆樹),嘴含(山腳)幾棵草,鼻子(山脊)光亮亮,兩額(山坡)亂糟糟。”
    當打到延平時,衹見這裏雙溪匯江,形勝占溪山之雄,部隊就駐扎九峰山原來黃巢所建的兵寨內休整,半個月後,經西芹、來到西津(峽陽鎮),受到金員外、郭財主、黃鄉長、謝書吏、彭捕翁、湯大掌櫃等鄉紳奉出牛酒的熱烈歡迎。隨軍的十幾個校尉,見富屯溪山水明媚使卜居下來,王氏設臺的稱王臺,建柿的稱王柿,宋氏聚族而居的稱宋坍,江氏居地稱江圯,朱姓謝姓卜居之所稱朱地和謝地。盧氏因建的好稱寶珠,葉氏因枝繁葉茂稱茂地,延平從此火了。
    是日,三兄弟在靈顯廟商量,應世哲曰:“我們三個乃過命朋友,汝(指駱)帶著弟媳何氏,汝(指範)帶著張氏,我呢,大兒子福福也到了上學年齡了,我想打報告在這裏安家落戶,不知你倆意下如何?”駱萬安也談了自己看法,認爲峽陽北臨金甌,西毗順昌,山川秀麗,很有發展前途我想留下來;範大三也認爲峽陽有大片平原,且土地膏腴,是個發財致富的好地方,也同意不走了。當時有一個精熟歧黃,家住固始鐵板橋頭第三家,早年來閩的張大郎,秉祖訓“不爲良相,則爲良醫”,在軍中救死扶傷仁心仁術,受到官兵的愛戴,聽説三人不回福州了,也要求留下來。因軍中不乏泥瓦、鐵匠,一時間峽陽鎮爐火熊熊。
    五月,上路(順昌、邵武)瘟鷄死鴨等順溪飄下來,鄉老告知富屯溪水不能喝了,官兵們就去挖井,井欄呈八角的稱八角井,呈圓形的稱圓井,其中有一口能飲千人,稱“千軍井”。爲方便過往行旅還建了迥龍橋和八字橋。爲保境安民,應世哲則忙於籌建書齋(即後來的屏山書院);範大三籌劃建城,設計了中軸綫與城門。因駱萬安以峽陽爲據點,不斷剿滅盤距在小南平、梅照、以及銀釘、招科諸山洞蠻,打的兇悍如虎的蠻首衹好具表俯降,以至延平地方上報朝廷請授駱萬安他爲“平蠻將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