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四十三)
姚建抓礦 化彩出瓷
一曰,皇上命鹽鐵使翁承贊前往八閩視察鹽鐵工作,福建鹽鐵使王延翰馬上召開會議,會上翁曰:當年漢章帝一上臺在發展經濟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禁止鹽鐵私賣私鑄,以打擊囤積倒賣。對于鹽巴,國家歷來控制甚嚴,象黄巢、王仙芝之所以造反,就是因爲販賣私鹽受到官府打擊,還有浙江的錢繆年青時也倒賣過私鹽。前段鹽商一直抬高鹽價,弄得百姓衹好淡食。福建惠安、莆田、寧德、福州、浯州等七大鹽場,每年煮鹽曬鹽數千引(每引二百斤)對國家貢獻很大。福建爲東南山國,衹要加强勘探,將來成爲產銅產鐵基地没有問題。這一次下官向你們推薦一個江淮人,他是全國著名地理(镇產)大專家姚建,王審知聽了大喜過望,當場禮聘姚建爲福建鹽鐵副使。翁接着傳達中央最近部署,説朝廷加强了“三司”力量,讓一司(户部)職務衹掌赋役,二司(度支)職務爲統籌財政,三司(鹽鐵)職務乃统一切税源。并説國家目前最需要的物資一鹽鐵二布匹,朝廷已將鹽鐵轉運中心設在揚州,然後派我等巡視各地,要求福建方面嚴格鹽鐵制度,從生產到銷售皆由政府壟斷控之。會議决定,惠安青山,福清海口等地設鹽課,長溪霞浦等地設鹽釋,已失管的浯州(金門)鹽場派承事郎陳達前往管理。姚建甫上任即率一批專業人員到全閩各地踏勘礦產。首先來到長溪(今福安)直行尋礦,通過坑探,終于在鬆源又發現了一個大鐵礦,礦脉延伸數千丈,長溪縣令聽了欣喜若狂,立即組成采礦隊進行選礦,派爐匠建造一批葫蘆形鐵爐數座,在冶鐵場内又建一個鑄造廠。在鬆源洞口清基時,不意洞溪突然踱出一條碗口粗的巨蟒來,在場礦工以爲是神物
顯靈了,馬上設案大燒其香,礦頭爲不驚動靈物,遂將爐址移向遠處,投產後專門生產鋤頭、釘耙、山鎬、華鏟、鐵農具等,福州人因閩東生產的鐵犁,犁辟能翻土,故稱“江東犁”,成爲福建品牌。
經勘探在大山區安溪湖頭、長坑、劍鬥、感德等地又發現幾處鐵銅礦,接着在尚卿發現一個銀土礦點。泉州剌史王延彬馬上命縣署設司,專事冶銀業務,技術員與業主均爲外藉客民,由他們設了簡易廠房,土高爐由青磚塊和泥巴築成,以木炭爲燃料,人力風箱助燃,冶煉出銀錠後由運輸隊將這兩種礦石運到福州冶山兵器制造廒儔造刀槍劍戟等冷兵器,因爲兵器廠廠長乃歐冶子後裔,他掌握百煉成鋼獨門技術,辟如鑄劍,用生鐵煉鋼比用熟鐵煉鋼制造更加鋒利,再用含銀礦土混煉,能使寶劍閃光,從而發出一種逼人的寒氣,如再用牛、馬、猪等牲畜之尿水淬火數次,還能斬鐵如泥,當時陳靖姑入王府斬蛇,就是用閩王给她的七星劍斬之。
由于在寧化勘出大型鉛礦,姚建在寧化又設了一個冶鉛場,從此間國除生產鐵錢(泉州人稱“鍺勵”)外,還生產鉛錢(福州人稱爲“大糯”)。爲便于流通,審知還命泉州制幣廠仿大書法家歐陽詢當年所書的《開元通寳》四字,出錢後在社會頗受歡迎。後來還生產銅錢。當時小溪場,駐兩營兵馬(二千餘人),閩王府威武軍每歲撥軍費六萬貫(五百文爲一貫),可見閩國之財力于一斑。
當時福建還出一位著名陶瓷專家名顏化彩,他乃顏真卿裔孫,是他發現德化、南安、晋江、建瓯、閩清等地都有陶土(即高嶺土),爲發展陶瓷業,不僅著有《陶業法》,還繪制出八閩高嶺土分布地圖,于是在歸德場建有數十個工場作坊,仿制浙江秘色青瓷出口,其中泉州東門外碗窑村生產的碗盤茶具稱“土龍泉瓷”。德化生產的陶瓷,加上福州生產的絲織品,終于開辟了海上絲瓷之路。顏化彩將生產的陶瓷器送到閩王府府宅,計有青瓷蓮瓣杯、青瓷唾壺、白瓷匣钵、侈口瓷碗等,王審知作爲日用品而愛不釋手。其中有一部分如還被媳婦劉秀華收藏到自己家裏,謝世時還陪葬蓮花山(今爲配電所)墓壙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审知开辟的福州甘棠港——福建最早的海上
- · 随“三王”入闽诸姓考
- · 王妃黄厥的传说与地方志资料
- · 王审知与张睦
- · 王忠义· 宗祠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价值
- · 五代闽国文学探论
- · 王审知入闽、治闽与“崇佛”
- · 王审知生平简介与历史功绩
- · 王审知与惠安
- · 王审知在福州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