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四十)

2016-01-01 16:23:07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编辑

打印 字号: T|T
彦英出國 王想遷城
    陳岩在福州當觀察使時,把自己親侄子陳肇安排到新寧縣(今長樂市)當縣太爺,因陳肇已在那裏當官多年了,王潮把他調到軍衙另有任用。再命族弟王想到古槐治所當縣令,劉昌祖受軍務,當年跟王想南下的軍校郭嵩聞悉,報告自己從小就向往大海,請求隨王想去新寧縣,不僅獲準,還當了樞密使戌守邊防。第二天,王郭二人取了印信即走馬上任,一到古槐鎮(種有大槐樹)便住進官邸,在縣衙與陳肇做了交接手續,在地鄉绅在古槐大酒樓設宴迎新送舊。
    有一天,節度衙門通知開會,王想、郭嵩于晚上乘船去福州,天麻亮忽然聽見有人高喊“碼頭到了”,二人糊裏糊塗地上了道頭街,一看不是臺江碼頭,却見該鎮揖平原負崇岗,有附廓之山和環繞之水,臨江館、恩波亭等堂樓館所鱗次櫛比,市井繁華,便問船老大“此是何所在?”船家答“當年孫權稱帝,閩歸吴國版圖,因閩江上路盛產木材,東吴孫皓派遣會稽太守郭誕到福州設都尉,在此屯兵造船,世稱吴航頭。福州所產絲綢與瓷器多從這裏上船運到各地,成爲‘海上絲瓷之路’始發點。”
    王想思忖,新寧管轄全縣七鄉三十二裏,治所長期不設圍(城墙),百姓長期受海盗、倭寇侵擾,苦不堪言,而吴航三面環山(六平山、首石山等),一面臨水,如建一個磚城亦可有城無隍(不必建池),而且固若金湯,二人在吴航頭西隅馬江等地轉了一圈,吃了早點以後就上船,當天就向節度使匯報遷城問題,得到審知兄的大力支持。會後馬上回新寧古槐,籌劃建城事宜,命主簿、管城丞進行全面規劃設計,接着就建造縣衙,地點選擇資聖溪東岸十洋村,當地店家大佬聽説政府在吴航建縣城,個個都樂得捐資獻錢。
    縣衙建好之後,不僅修復了聖人殿(孔子廟),還着手在附近建了一座城隍廟(到明代才變成大廟),供奉城隍神與福州一樣,名周苛。王縣令每月初一、十五都到廟上香。殿堂正中還特地懸挂一個大算盤,百姓發生經濟糾纷,都在廟中盤算,通過在神前摔杯發誓,其結果都算得一清二楚。縣城建好以後,海盗與倭寇曾數次來犯,王想、郭嵩勇立城頭,率軍民成功地打了幾次城市保衛戰,百姓因城得不陷,而歡欣鼓舞,城隍誕時大搞迎神文化踩街活動慶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長安樂,後來縣名改長樂。
話説王彦復抬回治療期間,終因天氣太熱,炎癥發作,謝世時才三十九歲,王潮原定攻占福州後,調他到泉州當剌史,不意英年早逝,
    吊祭時,王潮心痛不已,審知撫棺悲慟大哭,“七七”後幫施氏將其安葬在州城南門外馬道一埠岗上面,青磚墳墓前砌石階十八層,長子春郎守墳三年以後,調威武軍節度衙門當幕僚,讓其歷練歷練。
    自兄長謝世後,彦英的任務是守福州東城門,因心情不好酒後常發牢騷,王潮不樂其言,把他弄到長樂當邊防司令。當年,福建與朝鮮有使者往來,適新羅國有一個名叫張得皋的商人,在青海組一支船隊來到漳港,王與張一來二往成了好朋友,飲酒間得知新羅要引進人才,衹要有真才實學,便给高官做,彦英因擁兵自重被點名,認爲“此處不留爺,自有爺去處”,遂帶妻子施氏兒子王仁品,搭張氏便船去了新羅。
    唐時,皇上和諸侯國王爺多信佛,高僧幾乎都成爲國策之師,寺院中都設有賓館,彦英一家人抵達新羅後即住進海印寺。當時住在海印寺還有一個知名人士,名崔知遠,進士出身,他在長安翰林院幫皇上起草討伐黄巢檄文,也剛剛回到老家新羅,與王彦英在一起爲新羅國的繁榮與發展效力。
    不曰,新羅國主詔見王彦英,請教治國良策。博學多才的他,發揮三寸不爛之舌侃侃而談,他知道國主信佛,便從以儒治國談到以佛治心,勸國主和官員不要幹擾佛教寺廟,才能建立一個理想的佛教國家;在政權方面,爲鞏固政權,防止王族之間内訌,必須建立中枢機構,搞好部落聯盟,國家模式可參考大唐政府體制;爲取得唐皇支持,要推廣漢文,并使之成爲吏讀文字;規劃未來之首都,應從吉林的東京城遷到半島中心(即後來的漢城),無形中就靠近了華東和倭國(日本);還要建好軍隊,加强國力,制定扶助農工商政策發展經濟。
    因王彦英的建言獻策,象碗碟一套一套的,國主聽了心花怒放,當場拜他爲相,管理軍國大事,不久國主從國庫中撥出資金規劃首都,修好佛寺石窟庵等……。王彦英謝世後由兒子王仁品襲位秉赋相繼國政。娶了媳婦若幹年後,生下王彬。
    在新羅,王彬以賓貢進京讀太學,中進士授雍丘尉,後奉旨回長樂,見駐閩權貴收買鄰縣官吏盤剥百姓,便拘之問罪,要朝廷召他們回京述職。皇上要他到京當右班殿值,辭授,衹好安排筠州當通判;不久,知撫州,發現有二個豪强横行霸道,其中一個名饒英的自恃勢衆財雄,武斷鄉曲;李甲竟敢辱罵縣令,爲平民憤,王彬派人抄了其家,發現藏有兵械和龍鳳圏案衣衫,于是將饒英發配嶺南,謀財害命的李甲開斬于市;因爲官清廉,又到京西當轉運使,因得罪章太後姻親馬崇正(彈劾馬氏貪污受賂),被贬陝西當少卿,在太常寺掌管禮樂祭祀工作,老時歸固始王家集,稱“奉常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