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叔金年谱

2015-03-06 16:01:32来源:王叔金——一位老华侨的奋斗历程 王永裕 王建士 著

打印 字号: T|T
 王叔金年谱
1884年
11月21日出生于福建,永春,锦斗,隔后村。
1891年
在私塾上课,接受了7年儒家教育。
1898年
在五里街的胜京号商店担任书记及学厨。
1902年
19岁的王叔金于3月4日与当时18岁的林月成婚。
1903年
从锦斗出发前往蓬壶,接着与另外6名青年结伴南下马来亚。抵达安顺后,在王添福水果店工作。
1904年
到邻近怡保的拿哈,一间名为万益的杂货铺担任店员兼书记。
1905年
离开万益,开始以扁担兜售商品,同时也搬迁至邻近怡保的务边。
1907年
2月时首次返回家乡锦斗,待了4个月。再次回到马来亚时,他与几位伙伴开创了万隆杂货铺,但后来宣告失败。
1908年
和另一些伙伴再次创办商铺,同样取名万隆,但地点在实兆远港口。商铺售卖干粮、布匹等杂货,同时也从事裁缝工作。两年内,获利5000元。
1909年
第二次返回锦斗,探望生病的母亲章珠。待了4个月,同时策划建造新的房子,金兴堂。
1910年
4月份时第三次返乡,逗留期间耗资4000元完成了金兴堂的建造。
 
与义弟林庶安一同创立永裕号和福永安号,同时也创立了经营橡胶生意的万胜和隆森。后来,也创立了更多的商店,如万胜和号、万隆号、金安,另有15家公司,包括华商公司、万利公司、丰发公司和永裕公司,在几年内,获利41万元。
他开始在昔加里和甘文阁一带购置橡胶园。
1911年
8月份时第四次回返锦斗,探望病母,然而,逗留的时间少于一个月,他携带妻子林月和长女清匾一同回到实兆远的福永安号
居住。
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2年
11月,带妻女返回锦斗,这是他第五次回乡,逗留了7曰。
1913年
在柯教诲的协助下,创立了益智书报社。
1914年
4月份以探望母亲为由第六次回乡,逗留了一个月。
1916年
2月份时第七次回乡,同样是探望病母。逗留了两个月。12月16日与邱素枝成婚。
1917年
以7000元购下一块连带房子的橡胶园地。
1920年
1月份时第八次回乡,因母亲过世,逗留了3个月。父亲春耻和长女清匾陪同返回实兆远。
出任实兆远救灾委员会主席,为遭遇大干旱并引发大饥荒的河南、陕东、陕西和河北发动筹款。
协助成立华侨中正,同时捐献1000元。(他为该校董事会服务超过30年,其中有20年担任主席一职,并为该校编辑及出版了5期校刊。)
1921年
购买了一辆摩哆车,方便在社区里和周边区域活动。
1922年
创立了实兆远橡胶贸易商协会,同时也获委为实兆远中国国民党分部党务科主任。
1923年
陪同父亲和长女在1月份时回返锦斗,这是他第九次回乡,逗留了4天。
受委担任实兆远中国国民党分部宣传主任。
1924年
发起华人公墓的筹款,同时也修建了一座木桥。
1925年
购买了一辆意大利车。(5年后为了给内弟邱椿萱购买汽车而出售)
1928年
在实兆远甘文阁路购买了7英亩的地,发展为橡胶园,并在同一块土地上修建家宅。一家人在1929年1月搬进该耗资2万元的新房子。
1928年至1950年间
担任政府医院的委员会成员。
1929年
给《光华日报》写了一篇文章,交代华侨中正的发展过程,包括请求地主林迎为建校捐献一块地。
1931年
提议成立中正中学。
再次担起救灾委员会总监的责任,在实兆远地区为中国的旱灾及水灾筹款。
中日战争爆发,他被推举为"抵制日货委员会”主席,积极组织民众抵制日货,同时努力筹募资金,支援祖国抗战。
1934年
为家乡永春崇贤私立学校在新加坡及马来亚筹款,个人也捐献了100元。
1935年至1936年间
建议将曼绒县包括中正中学在内的4所中学合并,成立南华中学。他被推选为第一任董事会主席。他个人捐献3000元购买校
地,并以父亲王春耻、岳母杜菜燕和妻子邱素枝的名义捐建了3间教室。他为南华中学编辑及出版了3期校刊。
1936年
本律红土坎路的华人公墓动工。
购买6英亩的地建造实兆远华人妇产医院。(医院在1938年竣工。他担任主席及托管人一职长达20年,直到50年代中期。)
捐献100元为木珍歪的群贤华小进行提升工作。(此举引发社区里其他人的效仿,他受封荣誉委员。)
1936年至1937年间
扬子江与淮河河水暴涨,冲破河床,导致洪灾,湖北、湖南、江西、武汉和重庆等地受灾,多达400万人死亡,他再次担起重责,负责筹款事宜。
个人捐献予实兆远甘文阁国民华文小学,并为购置设备、修复及扩建校园,发起筹款活动。
1937年
曰本制造"七七卢沟桥事件”后,被推举为"抵制日货委员会”主席,组织民众抵制日货,同时努力筹募资金,支援祖国抗战。个人带头出资千元,购买“拯救中国债券”。
出任实兆远零售店商会主席。
1937年至1941年
担任霹雳华人弱势群体协会,实兆远分会主席。
1939年
为南华中学建造礼堂向虎豹兄弟筹款,并亲自为虎豹大礼堂及10间教室督工。
1930年至40年代初期
出资为故乡修建从隔后村到锦斗的一段石路。承诺将勿洞橡胶园的收入用于在锦斗的教师培训。
1940年
3月12日,随同以陈嘉庚为首的马来亚华侨回国慰劳团到访重庆,移交体恤金予战争难民和受伤的士兵,并慰问前线战士。
被推举为中国国民党实兆远分部第八师常务委员。
被委任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委员会招股委员,协助福建在马来亚
招股。
1941年
获选为木威培青小学荣誉署理主席。
在泰国勿洞买下125英亩的橡胶园地。
1942年
日军在3月7日占领实兆远后,与五子建豹在勿洞避难。接着前往新加坡,与四子建虎一同避难。在6月11日返回实兆远。
1944年
6月29日,日军要求效命,但他礼貌地回拒。1945年
曰军投降后,学校复课,中正学校董事会重新选举,他再次被推举为董事会主席,领导众人重建及扩充校园。(他在接下来10年皆留任该职)
1946年
在勿洞设立华文小学。
被推选为昔加里培民华小和红土坎永宁华小董事会名誉主席。霹雳福建会馆会员。
重新被推举为南华中学的董事会主席、校园重建及建校基金筹募委员会主席,领导校园重建,并编辑及出版了1000份南华中学重建纪念刊物。
1947年
为从新加坡乘船返回中国的长子建鹊和17子建士(本书作者)
送行。
撰写第一本回忆录,回首50年来的生活。
1948年
被推举为南华中学董事会副主席,并担任信托人长达20年。成为新加坡王氏宗亲总会的会员。
获得泰国居留权。
1950年至1951年
被推举为曼绒县马华公会的会长,负责为其建设及发展筹款,并编辑及出刊了2本相关刊物。
1950年
在1月30日获得马来亚居留权。
1951年
联合苏清楚在红土坎创立了平民义学,被推举为董事会主席,服务了6年。为该校编辑及出版了2本校刊。
1954年
在红土坎创立了天定中学,被推举为董事会主席,服务了5年,同时担任筹募委员会主席及托管人直到1962年。为该校编辑及出版了2本刊物。
1956年
学校赞助人通过一次会议的微弱多数票,将他与另一名委员停职一年,他因而在1月3日愤然辞去南华中学董事会的所有职务。之所以将他停职,是因为他执意调查该校校长将12名抗议校长与一名女老师苟且的学生开除。1月5日,他在《星洲曰报》和《光华日报》上刊登辞职的告示。1月12日,他再次登报,感谢社区众人对教育及慈善的付出与贡献。
1957年
完成第二本回忆录一共350页的《我的回忆录一50年的回忆》。捐献500令吉于邦略岛华联小学。
1960年
实兆远华人妇产医院易名为实兆远妇产医院,以便更确切地反映它为各个组群服务的功能性。
1960年至1961年
在天定中学1961年的纪念校刊中,出版自己5万字的日记,详细记录了为设立中学部而经历的213天筹款过程。
1962年
年届78岁的他以健康理由,辞去一切社会职务。
出版《1962年备忘录》。
南华中学和天定中学转型为南华国民型中学和天定国民型中学。1963年
霹雳州苏丹授予"太平局绅”UP)勋章。
1964年
5月31日,年届80的他在实兆远家中逝世。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授予"KesatriaMangkuNegara"(KMN)勋
章。
1965年
为纪念和弘扬其无私奉献华文教育与慈善事业的精神,当地社会人士决定成立"纪念王叔金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