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审知墓及其墓志

2014-03-05 09:23:01来源: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 字号: T|T
 
黄荣春
王审知为闽国建立者,其坟墓在福州北郊,现把王审知墓及其墓志问题述略于下:
一、王审知墓
    王审知墓位于福州市北郊莲花峰下斗顶山(俗称王墓山)南孥,南向。平面呈钟形,砖石结构,三层墓埕,面宽27米,纵深31米。最高一层墓埕中并列两个宝顶,宝顶近似长方形,四周环砌青譬冬塑圆形青石,内填碎石杂土,高2.8米,长11.1米,前宽4.9米,尾部收敛为弧形,两宝顶相问2.03米。
   墓室建造在宝顶之下,石构,券顶,两室并列,每室进深7.26娄,宽2.52米,高2.96米。左为王审知墓圹,右为其夫人任内明墓穴:棺床位于墓室正中。两墓室前均有地卞斜坡墓道,墓道长8•8米,宽2•25米,坡度5度。墓道与墓室之间各有一条宽、深均0•2米的石砌排水沟与第一层墓埕边沿相通。
   墓前正中有一条长63米、宽3.7米的露天墓道,墓道两旁有翁仲石兽。翁仲中有文臣、武将各两尊,文官高冠秉笏,身高223厘米,宽6.7厘米;武将披甲按剑,高161厘米,宽72厘米。石兽有石虎、石羊、石狮各二。石虎俯卧、高35厘米、长137厘米、宽58厘米。石羊俯蹲,高48厘米、长130厘米、宽45厘米。石狮盘踞,高70厘米、宽38厘米。
    宝顶后侧山坡上竖一块高287厘米、宽94厘米、厚200厘米的墓碑石。碑额饰有双龙戏珠浮雕,碑面正中楷书“唐闽忠懿王墓”。右镌“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季春吉日”,左刻“福建都运使司副使、前兵科给事中裔孙亮重立”。字径分别为35厘米和12厘米。
    王审知原葬于北郊凤池山(今新店镇过溪水库边),长兴三年(932年),其子王延钧迷信风水之说,嫌山岗不利,于九月十九日把王审知及任氏迁葬莲花峰下,建莲花、永兴二寺,遣八僧守冢,颂田15顷为香灯。明宣德四年(1430年),墓被30名屯军盗掘,挖出王审知像、玉带、玻璃碗等器物;万历三十年(1608年)裔孙王亮重修其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王审知墓进行多次修缮,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福建省和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对墓室进行了科学清理,出土有侈口瓷碗、青瓷唾壶、青瓷莲瓣杯、白瓷匣钵(缺盖)、玻璃碎片,以及王审知墓志一合、王审知夫人任内明墓志一方。1995年4月27日墓前两尊石人(文臣)被盗。
二、王审知及其夫人墓志
    王审知墓志系黑色页岩质,周刻十二生肖及龙凤牡丹图案,长146厘米,宽121厘米,盖厚14厘米,底厚19厘米。墓志盖篆书:“唐故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闽王墓志。”墓志铭楷书,3268字,字径1.5厘米。铭文记载王审知字信通,其先琅琊人,曾祖讳友则,汉丞相安国君陵三十四代孙,尚书左仆射。祖讳玉,累赠司空。王审知兄弟三人,时号王家三龙,审知为季。
“乾符末,天下方拢,民人奔竞。三龙以孝思远略……于是奉版舆而南下,属巢寇陷长安,益坚其志,盖忧人之忧。光启三年,抵于临汀,为百姓壶浆塞路,遂帅全师以赴人愿”、;“后六年,侍中捐馆舍,天子降玺书授王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充威武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当年兼三司发运使……封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天复初恩降私第门戟,加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进封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弥岁,加特进、司徒、太保,进本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天祐中,特敕建德政碑,立于府门西偏。开平初,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二年,兼中书令,进封琅琊王,食邑五千户,实封二百户。三年夏,麻书远降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食邑七千户,实封五百户,仍建东西二私第戟,赐号忠勤守志兴国功臣。翌岁,敕封闽王”。铭文对王审知逝世时间及安葬地点以及其子女均有记载:“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薨于威武军之使宅,享年六十有四。”“忠懿王先在怀贤里安葬,山岗不利,长兴三年岁次壬辰九月十九日戊戌迁奉归宁棋里吉地。天成元年十二月廿五日敕封忠懿王。”“嗣其世十有二人,长日延翰,次日延禀、延钧、延丰、延美、延保、延武、延望、延羲、延喜、延政、延资”。
    任内明墓志为黑色页岩质,高199厘米,宽102厘米,厚15厘米。志额篆刻“梁魏国尚贤夫人墓志铭”。字径7厘米。铭文1934字,楷书,字径2厘米。
    铭文记载任内明,字昭华,乐安郡人,其父任晖,“起家左羽林将军,家于寿阳安丰邑”。夫人“儒典经心,生慕螽斯之义;金文启卷,靡劳师授之明。揭尽箧而周给孤茕,启妆奁而均怜幼稚。慈爱形于颜色,弘益及于公私。正德素风,郁标女史。”“以贞明四年五月廿一日,薨于福府之正寝,享年五十有四。”夫人五子:长日延禀,次日延翰、延钧、延丰、延羲。王审知与任内明墓志铭均为门史福建管内盐发运副使、太中大夫、守右谏议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翁承赞撰文,墓志今均藏于鼓楼区闽王祠内。
三、王审知为王年间等问题
    史书对王审知为王之前的生平记载与墓志铭记载出入不大,但对王审知为琅琊王和闽王的年间记载却有出人,可以说史书对此记载较为混乱。
    宋欧阳修撰、徐无党注、清彭元瑞增注的《五代史记》记载:开平元年(907年)“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该书在注释中引用《九国志》日:天祐元年(904年)四月王审知被封为琅琊王;开平三年(909年)封为闽王。在引用《五代会要》又云:开平元年十一月封审知为闽王。
    宋蒋居正《旧五代史》记载:王审知于“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王,梁朝开国初累加中书令,封闽王。”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天祐占元年(904年)夏四月,唐遣右拾遗翁承赞加审知检校太保,封琅琊王”,“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庚子,梁加王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进封闽王”。
    民国《福建通志》也记述王审知于天祜元年(904年)四月封为琅琊王,开平三年封为闽王。
    197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把王审知为闽王时间列在开平元年(907年)。1982年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代名人辞典》也记载王审知于“909—925年在位”,即开平三年为闽王。1989年出版的《辞海》也把王审知为闽王年间定为开平三年。    ’
    总而言之,上述书中把王审知为琅琊王时间定为天祐元年(904年)或“唐末”。把王审知为闽王年间定为开平元年(907年)或开平三年(909年)。而王审知墓志铭记载王审知为琅琊王是开平二年(908年),封为闽王是开平四年(910年)。墓志是第一手文物资料,王审知为王年间应以墓志铭记载为准,故而关于王审知于开平元年或开平三年为闽王的记载是错误的,应以勘正。
  王审知墓志铭与任内明墓志铭记载王审知长子问题有相互盾之处。王审知墓志铭记载:“嗣其世十有二人:长曰延翰……次曰延禀。”任内明墓铭却记载:“胤子五人:长曰延禀。,,到底是王延翰为长子,还是王延禀为长子?据宋薛居正《旧五代史》记载:延翰为长子,延钧为次子。臧厉和《中国人物大辞典》记载王延禀为“审知假子”。故而王延禀并非任内明长子而也是其“假子”。    。  ’
   此外,任内明墓志中的“罗墙都指挥使”当为“罗城都指挥使”,“光懿夫人”当为“忠懿夫人”。两字之误,可能是刻石时字刻之故。
    (作者单位:福州市晋安区文管会)
 
上一篇:华林寺与闽国史
下一篇:王审知墓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