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华林寺与闽国史

2014-03-04 09:00:02来源: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 字号: T|T
    杨  晓  蕾
    华林寺大殿在福州屏山南麓,是我国长江以南年代最久远的木构建筑。1982年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华林寺的始建与五代时期福建的闽国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华林寺的记载见于明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
    “华林寺在越山之东麓。宋乾德二年;郡守鲍修让兴建,号‘越山吉祥禅院’,有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国朝宣德六年重建。正统九年,右参政司宋彰奏请今额。”
    《八闽通志》的记述说明了华林寺早先是宋代的“越山吉祥院”。越山吉祥禅院史,详见于宋淳熙梁克家《三山志》:
    “怀安,越山吉祥禅院,乾元寺之东北,无诸旧城处也。晋太康三年,既迁新城,其地遂虚。隋唐间,以越王故禁樵采。钱氏十三年,其臣鲍修让为郡守,遂诛秽夷山献为佛庙,乾德二年也。”
    鲍修让是五代时期浙江吴越国的家臣,他为什么要在福州屏山兴建寺庙呢?要说清这个因由,还得先谈一谈闽国史。
    五代闽国的奠基人,公认是王审知。王审知是河南光州固始人(862年一925年)字信通,(一说字详卿)。是汉丞相安国君王陵第34代孙(一说秦名将王翦34代孙)。王氏三兄弟,长王潮,审鄞、次审知。兄弟三人都很有才干,号称“王家三龙”。唐乾符年间,王芝仙、黄巢农民起义,中原板荡。王氏兄弟随王绪起兵入闽,后因王绪忌才滥杀,王氏兄弟遂取代王绪。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占据泉州,王潮为泉州刺史。这是王氏兄弟占据福建的开始。昭宗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派王审知带兵进取福州,从而占据福建全境。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皇帝授泉州刺史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史,王审鄯任泉州刺史。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唐朝廷升福州为威武军,王潮为节度使,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乾宁四年(897年),王潮病逝。王审知继任。李唐朝廷授王审知威武军节度使。天复初年,封王审知琅琊郡王。天佑三年(903年)敕建德政碑,封琅琊王。唐天祜四年(907年)朱温篡位,取代李唐政权,改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元年,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占据福建,出于政治上考虑,不给政敌有征战的借口,所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关天子”。王审知生活十分俭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对于赈济灾民和慰劳有功将士毫不吝啬。王审知施行轻徭薄赋的经济政策,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垦荒,倡修水利,除了疏浚原有水塘还新建许多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这使得农田得到充分的水源发展了农业;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在连江黄岐半岛,开辟甘棠海港,鼓励海外贸易;王审知还接受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建立“四门学”在各县兴办学校,培育人材。设置“招贤馆”,接纳中原地区和各地前来避乱的名儒硕士,加以重用;由于当时中原战乱,再加上中原人士南迁,许多珍贵文献资料书藉或散佚或毁于战火。王审知命所属各地搜集古藉遗书,整理缮写,加以保存。王审知崇尚佛教,在福州于山兴建了报恩定光多宝塔(今名于山白塔)。崇奉五代名僧义存祖师。请义存祖师的高徒之一雪峰高僧神晏法师主持鼓山华严寺(今名鼓山涌泉寺)。并大陈法会,藏经于福州开元寺等等。王审知从乾宁四年(897年)执政到同光三年(925年)病逝,前后在位29年o 29年问,王审知的一系列的安民保境的措施,使福建全境相对稳定,生产发展。与当时中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局面迥然不同。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几与中原地区相媲美。
    王审知兄弟,出身低微,了解民间疾苦,崛起于农民军,施政清明。王审知病逝后,他的儿孙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二十年间,闽国换了五个国主。王审知去世后,长子王延翰继位,建国称王,不久即被弟弟王延钧所杀。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闽”改元为龙启。执政九年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被亲生儿子王继鹏谋杀,继鹏称帝后改名“昶”。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王审知的第九子王延羲夺了侄儿的王位,自称“大闽国”皇帝,改羲为“曦”。他的兄弟王延政在建州称富沙王,改国号为“殷”。兄弟间混战,福建百姓深受其害。
   闽国有一名部将叫李仁达,光州人。由于长期得不到升迁,积怨在心,在王廷曦当政时叛逃投奔福州,在王延政手下做军将。当王延曦被部将朱文进杀死篡位。李仁达又溜回福州,依附朱文进。对他这样反复的行为,朱文进深感厌恶,把他黜居福清。后来,天德帝(王延政)派遣养子王继昌戌守福州,李仁达暗中与陈继询勾结,乘着南唐兵攻打建州,富沙王(王延政)不能自保的机会,鼓动说:“其有此邪?昔王潮兄弟光山布衣耳;取福建如反掌,况吾辈?乘此机会,自图富贵何患不如彼乎?”于是谋杀了王继昌。李仁达想自己当皇帝,又担心众人不服。就推说神光寺的和尚卓岩明是非常之人,就演出了一场拥立和尚做皇帝的闹剧。不久,李仁达杀掉卓岩明自立。南唐李封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为他改名“宏义”。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南唐攻克建州,王延政降南唐,接着,汀州、泉州、漳州相继归降南唐。南唐朝廷派人召李仁达(宏义)入朝,李仁达不从,又改名“弘达”。南唐兵临城下,李仁达急无所恃,又改名“达”,向浙江吴越国称臣,吴越派兵悄悄从水路进人福州城,乘南唐兵不备,在福州城下将南唐兵击败。此后,闽国被南唐兼并,福州则被吴越占领。战后,李仁达前往浙江钱塘谒谢吴越国王钱佐(钱宏佐)被加封兼侍中。更名“孺赘”。不到一年,李仁达(孺赞)又翻悔了,暗地里用金笱二十枝贿赂吴越的大臣胡进思。设法脱身返回福州。回到福州的李仁达(孺赘)与吴越派来福州的戌将鲍修让不和。这位鲍修让就是越山吉祥禅院的创建人。《十国春秋》中的记载:
    “鲍修让,君福子也。少寡言语,治军严整有法度,累官上直指挥史,迁衢州刺史。”
    鲍修让父子,都是吴越王的忠实家臣,鲍修让曾两度戍守福州,第一次是在天福十二年(947年)鲍修让奉命戌守福州,实际就是监视闽国叛将李仁达(宏义、孺赘)。李仁达计划谋杀鲍修让以降南唐。事机不密,被鲍修让察觉,鲍修让带兵杀了李仁达并传首杭州。就是这位鲍修让,第二次于建隆元年(960年)再度“为福州彰武军,复改上直诸军都铃辖使,同参丞相府事。”这时,赵宋政权已经建立,吴越国钱氏已向宋称臣,只是尚未纳土。
    鲍修让有感于这风雨摇曳的政治局面。也为了祈求神祗保佑福州这块新纳入吴越国疆域土地的安宁,于乾德二年(964年)兴建“越山吉祥禅院”。在大殿最高的平梁底下,至今还保存有墨
书:“法轮堂转”、“国界安宁”。这里的“国界”自不是指赵宋朝廷疆土,当是指五代闽国被纳入吴越国版图的福州。
    至于福州,直到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氏向宋朝纳土后,福州才成为宋朝的正式版图。那自是后话了。
    越山吉祥禅院(华林寺)是吴越取代闽国后的宗教建筑,它的兴建,标志着闽国的结束。
参考书目:
①《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
②《重修忠懿王庙碑铭》。
③《王审知墓志铭》。
④《八闽通志》明黄仲昭编篡。
⑤宋梁克家:《三山志》。
⑥清吴任臣:《十国春秋》。
⑦范起炜:《五代史话》。
    (作者单位:福州市华林寺大殿保管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