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审知与闽国铸币

2014-01-13 08:33:44来源:

打印 字号: T|T
王审知与闽国铸币
 
唐岱蒙
 
    唐末及唐后的福建在王审知统治时期,“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如古人评价的那样,“王审知、李璟分据,八闽始盛。”五代十国起,古代福建在短时期内,能够迅速得到发展和繁荣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应归功于王审知治闽的贡献。王审知治闽时期闽国铸币活动亦有特色,功不可没。王审知铸币有5个特点。
    (1)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始铸铅币;
    (2)仍然使用开元年号作钱币名称;
    (3)喜欢用星、月、日图像作钱背的装饰;
    (4)开创闽钱风格;
    (5)对闽国后任统治者铸币产生影响。
    物换星移,岁月悠悠,一千多年过去了。闽国的历史,后人大多仅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去凭吊。闽国文物大多荡然无存,那斑斑闽国古铸币成为我们见睹王审知治国活动的历史见证,从中仿佛查溯到一代闽王的履痕。本文试以王审知对闽国铸币的历史贡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王审知铸铅钱的历史地位
 
    福州地区金属矿产资源较为贫乏,故金属货币铸造的历史与中原、长江流域地区相比,显得落后些。但是,从目前大家公认的会昌开元背福字钱算起,至少也有一千一百多年的铸币历史。福州的货币产生,发展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王审知治闽时期,福州铸币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元893年王审知得福州,909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提倡节俭、减轻赋役、与民休息。在位29年,境内安宁。闽国重视海外通商,也需要和邻国交易,与邻国讲和好。闽钱也流通境外,深受欢迎。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916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2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   
    贞明四年(918年),王审知在福州城西南设置冶炉十三所,供铸造用。由于使用货币流通的需要,据《太平广纪》记载:“闽王审知开府多事,经费不给。”为了维持财政收入,王审知另辟奚径,用宁化出产的铅来铸造货币。龙德2年(922年),王审知在福州开铸开元铅铁大钱,背有区星及闽字,以五百文为贯①。
    近年来,我省各地陆续出土大批闽国铸币。如福州市郊出土了五六百枚开元通宝铅币小平钱②。据报道,漳州钱币爱好者亦收集到三百多枚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其版制有十余种之多。这些收集到的出土铅钱磨损严重,许多已模糊不清,穿孔多有被索拉成的沟漕,说明这批钱曾一度在市面上流通过。在福州出土的铅
开元小平钱,大多为背福(纪地名),少量为背闽(纪国号)。这种铅钱有大、小两种,大铅钱文书体兼真隶,背穿上铸大星纹,福州人形象地称之为“大糯”。小钱直径二点三厘米,重二点五克,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铸铅钱,在全国也是最早的。王审知铸铅钱是贞明二年(916)比乾亨元年917年南汉的刘龚(音演)铸“乾亨重宝”铅钱还早一年。
 
二、王审知铸铅的原因探讨
 
     铅的塑性好、硬度低、柔软易凿刻,制成钱币极易磨损,拿捏稍重就可改变其状。铅的熔点低,家庭炉火即可熔化,极容易私铸。在五代之前虽有出现少量铅质钱,但都不作为流通货币。王审知把铅质钱作为流通货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王审知铸铅钱是王审知在闽执政23年之后的事情。据其施行的政策和取得的政绩来看,当时的中原混乱局势之下,出于军事和财政的需要,迫使王氏政权在闽中自行铸造货币。尽管用铅作为铸币有诸多弊端,由于以下原因,不得已用铅铸币:
(一)福建历来缺乏铜铁矿产资源;
(二)中原混乱,福建不易从境外运进铁矿产;
(三)在王审知执政期间,沿用唐朝钱币和福建历史最早的铜币会昌开元背福字,钱不能满足市场流通需求;
(四)闽国海外、境外贸易也急需货币的流通;
(五)王审知晚年广建佛寺、兴铸佛像。仅天祐三年为铸九仙开光多宝塔的佛像,用铜六万斤,黄金三百两③。造成铜材枯竭。王审知在贞明元年宁化发现铅之后,即于第2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
 
三、王审知铸币钱文特征
    王审知奉行“保境安民”政策,宁当开门节度使,不当关门小天子。所铸“开元通宝”币在铸币名称上没有称帝,没有国号。既符合统治者把自己标榜为开天辟地的创始人之意,又不会给残存的唐王朝以什么把柄。为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政权自行铸币的一大特例。
    王审知铸币背后一般都有星月文,古代传说星月文寓意“进步”和“成功”。想得吉利,故在钱币上铸星月。漳州新发现的版别有小平大样和面星小平钱,而星又分上、下、左、右等四种,背文福字也有多种字体。从整体上看几乎每枚钱币都配有一颗小星绕着闽、月运转,正如宇宙间一颗行星永远不息环绕着圆形轨道旋转一样。这似乎暗示着希望王审知铸造的钱币在闽的国土上能永远畅通无阻,流通不息。
    王审知铸的开元通宝,开创了闽钱风格,即钱背有“闽”字或臣星,月文,其文字粗犷深厚,笔划稳健沉着,耐人寻味。伪造者很难做到神似。王审知铸币风格对闽国以后的铸币有很大影响。
    王审知去世后,据《开闽忠懿王族谱》载:王审知的四子一孙相继嗣位都是极端腐败分子,他们互相残杀,内乱不断,兵祸不息、通货膨胀,大的铅质钱和铁钱就出现了。王审知的这些继承人,恰如恩格斯所说:“诸侯们由于奢侈生活,宫廷耗费,常备军以及财政支出日增而需款日急,赋税重担有加无已。……财政用尽一切巧立名目的办法,以求填满国库漏洞。如果一切都无济于事,再没有什么么可资弥补,也再没有帝国自由市愿意借债,那么他们就在币制上使出最肮脏的手法,铸造劣币④。”其后代王延羲于永隆四年(942年)也在福州铸造“永隆通宝”大钱和铅钱两种,而后王延政天德年间(943—945年)铸有“天德重宝”、“天德通宝”、“天德重宝”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这些闽国的后任者所铸闽钱与王审知铸币对闽的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属于恩格斯所谴责的“铸造劣币”一类了。
    (作者单位:福州二中)
注释:
①《阀王金石土木营造考略》第32页。
②陈德溥:《中国古珍币大全》第397页。
③朱维干:《福建史稿》上册第171页。
④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载《马恩全集》第388~389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