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审知治闽政策的评价
林恩燕 林家钟
唐末,宦官擅权,政治腐败,中央政府失去控制能力,引起各地军阀间的大混战;加上赋税繁重,弄得民不聊生,导致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中和元年(881年),寿州屠户王绪聚众起兵,占领光州(今河南潢川),王潮、王审知等兄弟三人投奔义军。不久,王绪向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后来,俩人发生矛盾,秦宗权又攻打王绪,王绪等被迫渡江南下。王绪的军队从江西、广东,进入福建的汀州,沿途无阻。因王绪生性猜忌,滥杀部属,王潮兄弟中途发动兵变,杀死王绪,王潮遂为主帅。王氏兄弟所带领的队伍,本来属于流串性质,虽然得了许多州县,但旋得旋弃,没有一个基地。后来,他们看到闽南地方富庶,可以立足,就于光启二年(886年),率众攻打泉州,杀死刺史廖彦若。泉州富饶,有山海之利。王潮兄弟占领这个地方,可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当时他们势力还不够强大,只好向福建观察使陈岩投降,王潮得个泉州刺史的头衔,待机而动。
不久,机会终于到来,景福元年(892年),陈岩突然病死。掌握兵权的女婿范晖,照惯例自称留后。其时,王潮在泉州已休养了多年,势力大增,遂命其弟审知倾全力进攻福州。苦战了一年多,终于景福二年(893年),占领福州。各地民军纷纷归顺,从此,王氏兄弟据有福建全境,大哥王潮和三弟审知亲驻福州,二哥审邽留守泉州,巩固后方。要知道,王家军与廖彦若、范晖的争站,仍然不脱军阀争战的性质,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所有史书上所记载廖彦若暴政和范晖不得人心的论调,都是胜利者事后附会之辞,不足置信。
王潮兄弟得福州后,效法其他军阀,上表朝廷。此时唐政府威信已经扫地,一律承认既成事实,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审邽为泉州刺史。后来又升福建为威武军,王潮为节度使,审知为副。
王潮治闽四年,于乾宁四年(891年)病死。此时福建全境的军政大权,已全属于王审知,继承人当然非王审知莫属。恰好,这时唐政府政权已摇摇欲坠,权臣朱全忠正在阴谋称帝,因为朱全忠本身军事力量有限,不得不先向各地小军阀讨好,以求得对方的承认。王审知便是当时小军阀之一。朱全忠就对他加官进爵,加他为平章事,封琅琊王。及至称帝,又进封他为闽王,还有许多虚衔,实际上是承认王审知据有福建全境。
王审知确系闽国的创立者,他所采取的是保境安民政策。他说:“我宁可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这句话向为后世人士的称赞。照本质上来说,王审知仍然是个地方军阀,与其他地方割据者无异。只要中央不调动他出境,他对什么名义倒无所谓。这个保境安民政策是当时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因为福建旁与吴越(浙江)、淮南(江苏、江西)、南汉(广东)为邻,是“十国”中力量较弱的一国。以福建地理形势而论,很难向外发展,陈宝应已经失败在前,前车之鉴,王审知不敢步他后尘,只好闭门自守。所以后来他与吴越、南汉通婚,达到互不侵犯的目的。这与民国时代北洋军阀联省自治论真正相同。
王审知治理闽国29年,虽然是开门节度,但一切制度都与帝国无异。他可自置官属,设立丞相,派遣各州刺史,并可自订一套法令,不受中央控制。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前提下,王审知在闽国中确做了不少好事。他礼贤下士,中州人士如杨承休、韩偓、杨赞图等皆避乱人闽,投奔王审知。王审知并在福州、泉州设立招贤馆,延纳人才。他又振兴教育,广设庠序,使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并设立四门学,作为福建最高学府。并搜求遗书,发扬传统文化。
王审知十分重视农业,在农业方面采取薄赋政策,并开辟荒地,鼓励各地兴修水利,修坝筑堤,以增加农业生产。同时提倡种植茶树,使每年茶叶出口能达到五、六万斤。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王审知持重发展海外贸易,招引外商。因为福建滨海,泉州已是良好的自然港,与外国往来极便。王审知还在福州开辟甘棠港(见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八),使福州成为仅次于泉州的对外贸易港。自甘棠港开放后,福州与日本、高丽和印度、阿拉伯等国家航行极便,闽国与他们经常有使节往来。福建的出口以丝织品、瓷器、茶叶为主,舶来品以犀角、象牙、珍珠、香料为主。每年获利不少,闽库的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提高。
王审知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生活俭朴,也绝不以个人任意怒气而冤杀一个好人。
在北方军阀混战时,闽国的人民生活比较安定,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审知的各种措施。他时刻不忘保境,希望子孙能“世有闽疆”,因此,他对福州不能不采取一些防御性措施。他曾两度扩大福州城垣,一次是天复元年(901年)他在子城外加筑城墙,这即所谓“罗城”。另一次则在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筑南北月城,合大城而为三。为福州安全计,虽耗费一些人力与物力,这防御措施还是“保境”所必需的。
因为王审知本质上仍然脱不了地方军阀,所以他对当时所谓中央政府,不管是谁,一律称臣纳贡,在政治是非不明。如对朱全忠,他是农民军黄巢的叛徒,降唐后,利用时机,控制中央政府,从908年后屡次被山西的李存勗击败,而且人格坠落到极点,任意奸淫臣下眷属,凡媳妇每夜必须人宫侍寝,这种毫无人性的禽兽,王审知肯向他歌功颂德,称臣纳贡,真是无所谓是非了。退一步说,就是王审知自称闽皇帝,朱全忠自顾不暇,能有力量来攻闽吗?
王审知治闽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但他存在的一些缺点,我们
亦无须为讳。
一、王审知侫佛太过,福建自晋太康三年(282)后,福州才有乾元寺,其后历代虽有增建,但为数不多。及至王氏入闽时,福州的寺观突然“增至267,费耗过之”(《三山志.寺观一》)。王审知入闽大量度僧斋僧,铸金佛像,兴建寺宇。如902年,建开元寺戒坛,度僧三千人。907年,设20万人斋于开元寺,号曰无遮。917年,铸铜佛万斤,置太平寺。923年,他又于城西南设炉冶13个,备铜腊3万斤铸佛象,又泥金银万余两,作金银四藏经(均见《三山志》)。至于建雪峰、玄沙诸寺更不必提了。王审知虽本身自奉甚薄,试问建造许多寺宇与建造宫殿有何不同?度民为僧,也同样妨害生产。
其次,教子无方。王审知和当时军阀一样收养许多义子作为亲信,而且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不够重视,以致他一死,子延翰自立为王,建州刺史王延禀不服,与王延钧联合擒杀王延翰,后延钧又攻杀延禀,复其姓名为周彦彬。王审知的四子一孙,互相争战,终至亡国,使人民饱受战火之苦,这不能不归咎于王审知家教无方。
三、闽国时,创立有丁口税,这是否是王审知或其子创立无文献可考。以个人看法,王审知大建寺宇,侫佛无度,这笔金钱是何处来的?这当然是出在人民身上,这项苛税至北宋蔡襄知福州时才减免其半。
总而言之,王审知治闽近30年,保境安民,多数措施与人民有益,我们应给予适当的评价,但不应过高。所有《琅琊王碑》、《德政碑》之类的歌颂的内容,都是站在封建者立场说话,不能全部相信。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省文史馆)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审知开辟的福州甘棠港——福建最早的海上
- · 随“三王”入闽诸姓考
- · 王妃黄厥的传说与地方志资料
- · 王审知与张睦
- · 王忠义· 宗祠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价值
- · 五代闽国文学探论
- · 王审知入闽、治闽与“崇佛”
- · 王审知生平简介与历史功绩
- · 王审知与惠安
- · 王审知在福州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