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闽王国的两代统治者

2013-08-20 11:39:07来源: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 字号: T|T
 
--闽王国兴亡之思考
陈  锦  谷
    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是唐末藩镇割暑局面的延续和发展。经过黄巢大起义的打击,一度庞大强盛的彗王朝虚弱不堪,无力控制地方藩镇。北方各藩镇肆无忌惮地进亍混战与兼并战争,南方的节度使及刺史等也乘机据地称雄。如果从唐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朱温做宣武节度使那一声算起,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29年)十国中最后一国北汉灭亡为止,这混乱割据局面长达近一个世纪(97年)。那些靠镇压农民起义军起家的野心家有的先后进入长江以南地区另谋割据,实力雄厚的军阀则为了争夺他们心目中的正统的最高统治权在中原地区展开火并。这时期,每一次皇位或王位的更替、每一次政权的改移,都是大小军阀经过剧烈的战争或政变而得以实现,都有成千成万人付出生命。
    欧阳修认为“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歟!”①“五代之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斯可谓乱世者欤!自古未之有也。”②历史学家在论述五代十国历史时,对其统治者都予以鞭挞和揭露。“五代十国都是粗暴的军阀政权,吏治不成样子。”③
    我们在研究闽王国的兴衰历史时,要把它放在上述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进行分析。    
    闽王国从建立到灭亡,前后存在半个世纪多。其创建者是王潮王审知兄弟,审知死后,王氏宗室内讧不已,945年为南唐所灭。这个独立半独立的封建割据政权,与中国历史上所有封建王朝一样,有它的兴衰史。王潮王审知在位时,励精图治,保境安民,福建社会经济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审知死后,其后继者争权夺利,吏治腐败,走向衰亡。
 闽国先后有7位统治者当政,列表如下:
(一)王潮(893—897)
(二)王审知(897—925年)
(三)王延翰(925—926年)
(四)王延钧(鏻)(926—935年)
(五)王继鹏(昶)(935-939年)
(六)王延羲(曦)(939-943年)
(七)王延政(943-945年)
    王潮(846—897)字信臣,光州固始人。出身农家。兄弟三人,潮居长,次审主邽,季审知。唐末黄巢大起义,各地纷纷响应,王氏兄弟投奔王绪起义军,后又随王绪率光州寿州五千子弟兵渡江南下,经江西、广东来到福建。由于王绪性多疑忌,滥杀将士,王潮兄弟在南安境内乘机鼓动兵变,将士奉潮为帅,审知副之。王潮治军有法,军纪严明,于光启二年八月(886年)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表荐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在泉州劝导农耕发展生产,整顿吏治,罢役宽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景福二年(893年),王潮命审知攻打占据福州的范晖,占领福州,闽中各地武装势力纷纷来归。唐朝廷任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④。王氏兄弟据有福建五州之地。乾宁三年(896年)九月,唐昭宗建威武军於福州,王潮为节度使,加检校尚书、左仆射⑤。他人主福州后,整顿吏,招抚流亡,厘定租赋,选派官吏到各州县劝导农耕,并以身作则,在福州东北郊建“爱亭”作为躬耕劝农之所。王潮长审知十六岁,“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⑥乾宁四(897年)冬,王潮病卒,临终时,他指定由王审知接任节度使职务。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审知为人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⑦,他平易近人,关心卒,深受爱戴。其兄王潮死后,审知自称福建留後,表于朝廷,唐朝廷授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唐亡,审知向后梁进表纳贡,梁太祖于开平三年909年)加授审知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封他为闽王⑧。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谥曰忠懿,年64岁。
    王审知在位前后达29年,其治闽业绩及留给后人道德风范,史有定论。《旧五代史》称“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⑨《新五代史》亦称“审知虽起盗贼,而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倓,唐相溥之子;杨沂,唐相涉从弟;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宦。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招来海中蛮夷商贾。”⑩还提到开辟甘棠港事。《资治通鉴》称:“审知性俭约,常蹑麻履,府舍卑陋,未尝营茸,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⑩无论是官修史书如《旧五代史》《资治通鉴》抑或私家修史如《新五代史》等,对王审知皆评价甚好,即便是民间野史如《闽都别记》,亦特祥于开闽王氏的叙述,此书约一百二十万字,其书合于正史及别史记载者十之六,野说居其四。此书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可补正史、方志的不足,是研究福建地方史的重要参考材料。作为一部地方文献,它在这些方面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12。《闽都别记》详细叙述王审知治闽业绩,包括扩大福州城垣诸多大事。该书第五十五回《忠懿薨赐祠陵嘉励》亦引用上述《资治通鉴》对审知的评价,描写他死时“内外悲哀,如丧考妣”,“远近新旧大小官吏皆奔丧至,家家缟素,处处哀号”,“出殡日,送葬之人涌海涌山。”13王审知生在乱世,与其兄王潮率军校人闽,他在五代十国军阀争权掠地混战不已的情况下,能顺应民意,保境安民,确属统治者中的凤毛麟角。福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在这期间都有所发展。
    王审知死后,闽国政治混乱,吏治腐败,其后继者一改审知的统治政策,其子孙争权夺位,王氏集团内讧不已。
    王审知长子延翰字子逸,审知死,延翰继位,其在位时间仅以年。《旧五代史》仅记载其嗣立,一般正史亦语焉不详,而《闽都别记》对延翰记述较详,可补正史不足。他是闽国历史上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的统治者。他先是自称威武留后,又表奏后唐王,请王袭爵,后唐授之为威武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不久,延翰自称大闽国王。延翰骄淫残暴,大兴土木改建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皆仿天子之制。追尊其父审知曰昭武王。延翰采择民间女子以充后庭时任泉州刺史的延钧和建州刺史延稟上书极谏,延翰刚愎自用,兄弟反目。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延钧延禀出兵,攻打福州,延禀军先攻人福州,列举延翰罪恶,且称延翰与妻崔氏共弑先王,(新五代史闽世家第八有隐约其辞:审知丧末期,彻其几筵。)告谕吏民将延翰斩首。延禀自以养子而推延钧而立之14。
    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后唐授他为威武军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天成三年(928年)封为闽王。当时王延禀兵强权重,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四月,延禀与其子继雄率水军攻袭福州,兵败继雄被枭首,延禀被囚。延禀子继昇逃奔吴越。闽国内乱不已。王延钧好神仙之术,道士陈守元、巫者徐彦林与盛韬以左道旁门得到宠信,大兴土木,建宝皇宫。延钧昏愚之极,唐长兴四年(933年)正月,乃执皇帝位,国号闽。改元为龙启,更名璘。(《新五代史》鏻)追谥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王延钧生活奢靡,国用不足,任巧佞之徒薛文杰为国计使,薛文杰巧立名目,搜括民间财富,枉杀无辜无所不用其极,除严刑拷打还用铜斗火熨之刑,搞得天怒人怨。建州土豪吴光不忍文杰迫害,率其众万人投奔吴。延钧在薛文杰煽惑下又诛杀甚得军心的枢密使吴勖(《新五代史》作吴英)一家老小,又忌于助他夺位的王仁达的智略,恐难以驾驭,诬以罪杀之。延钧立陈金风为皇后,陈氏乃审知侍婢,得宠幸后其族人陈守恩、陈匡胜得重用,与陈金风私通的归守明、李可殷亦得重用,国人愤怒这小朝廷中的“后党”人物。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延钧子福王继鹏与皇城使李仿乘机杀死百工院使李可殷,当延钧过问此事,酝酿已久的一场宫廷政变又发生了,十月,李仿与继鹏发动兵变,杀死延钧及陈金风与“后党”人物,继鹏之弟继韬亦被杀,因他与继鹏结怨。父子反目,兄弟相残,闽国统治者寡廉鲜耻。继鹏在弒父杀弟的情况下,即皇帝位。
    继鹏乃延钧长子,既立,更名昶,建元永和,第二年改元通文。谥其父曰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15。既而自称权知福建节度使。继鹏与其父同样昏愚,拜道士陈守元为天师,林兴亦以巫术见幸,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商议,守元受贿请托,言无不从。时百役繁兴,建白龙寺、三清台,以黄金铸宝皇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神丹。继鹏又好为长夜之饮,强迫群臣饮酒,酒醉则屡以猜怒斩之,并借故诛杀宗室。用度不足,则公开卖官纳贿,“不肖及罔胃勿拒”16,以空名堂牒,使医工陈究专务聚敛,卖官於外。又向民间征收苛捐杂税,果菜鸡豚皆征重税。继鹏又在林兴的挑拨离间下,杀害了其叔父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继鹏立陈春燕为皇后,陈氏乃其父婢女。继鹏既袭帝号,拒绝后晋朝廷派遣的使者卢损及册封他为闽王,有士人林省邹私下对卢损说:“吾主不事其君,不爱其亲,不恤其民,不敬其神,不礼其宾,不睦其邻,其能久乎?”17晋天福四年闽通文四年闰七月(939年)大将连重遇、朱文进发动兵变,继鹏出逃,迎立王审知少子延羲,延羲令其子继业率兵追杀继鹏及其家人。
    延羲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更名曦,改元永隆。谥继鹏曰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曰康宗。延曦执位后,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继鹏在位时,丞相王倓牵制他,此时王倓已死,他命挖掘其冢而戮其尸。校书郎陈光逸谓其友曰:主上失德,亡无日矣!他上书极谏,延羲大怒,命卫士鞭之数百下,未死又以绳子套其颈悬于树上。延羲以与建州刺史延政积相猜恨,闻延政以书招泉州刺史继业,召继业返,赐死于郊外,并杀其子于泉州。杨沂丰与继业亲善,被斩首并夷其族,沂丰时年已八十余,国人哀之。延羲常让群臣侍酒,借故杀害宗室。他先后任陈匡范、黄绍颇为国计使,搜括民脂民膏,“绍颇请令欲仕者,自非荫补,皆听输钱即授之。以资望高下及州县户口多寡定其直,自百缗至千缗。”18公开卖官鬻爵。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十月铸大铁钱,以一当十,聚剑财富。延羲自称大闽皇帝,又领威武节度使,难怪胡三省读《资治通鉴》评注时说,“既称皇又领节度使,古之私立名字无此比了!”19延羲与延政治兵相攻,互有胜负,福建之间,暴骨如莽20。晋天福九年(944年)三月大将连重遇、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杀死延羲。连重遇召闽群臣告之曰:“太祖昭武皇帝光启闽国,今子孙淫虐,荒堕厥绪,天厌王氏,宜更择有德者立之。”21重遇推文进升殿,文进自称闽王,王氏子弟在福州者无少长皆遭杀害22。但连、朱这两个野心家的夺权亦不得人心,泉州、漳州军将又分别迎立王继勋、王继成为刺史,汀州亦归降延政。重遇见大势不好,杀死文进,但他自己也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
     王延政原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当延羲称帝于福州之后,他为了与之抗衡,亦于后晋天福八年二月(943年)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改元天德。在延政统治下,赋敛繁重,力役无节,又发民为兵,强征入,军旅不息。建州地区原就地狭民贫,他以杨思恭为兵部尚书,又迁仆射主军国大事,杨思恭人称“杨剥皮”,以善聚敛受延政重用,增田亩山泽之税,鱼盐蔬果,无不加倍征税。开运元年,铸天德通宝大铁钱,以一当百。延政妄自尊大,结怨于南唐。延羲被杀后,闽国故臣迎延政请归福州,改国号曰闽。延政以建州有唐兵压境,未暇迁都,派其从子继昌都督南都诸军事(延政以福州为南都)。以黄仁讽为镇遏使,守卫福州。继昌暗弱嗜酒,将士多有怨声。此时有李仁达者,乃光州人,随王审知兄弟人闽,此人反复无常,延羲在位,他投靠延政,后又投靠朱文进,未得重用,他挑动黄仁讽说:“昔王潮兄弟光山布衣耳,取福建如反掌,况吾辈乘此机会,自图富贵,何患不如彼乎?”23李仁达杀了继昌,他恐众心未服,抬出雪峰寺和尚卓岩明为傀儡“天子”,仁达掌握福州兵权。不久 杀了黄仁讽又杀了卓岩明。仁达自称威武留后,一方面奉表亲藩于南唐,另方面又遣使人贡于后晋。南唐以仁达为威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赐名弘义。后晋开运二年五月(945年,,南唐兵围建州,八月,南唐军队攻占建州,延政投降,不久汀、泉、漳守将皆降于南唐,南唐置永安军于建州。迁延政家族於金陵24。闽国灭亡。
    福州是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福州地处东南一隅,长时期远离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中心,然而宋亡明灭的两大历史事件演成的历史悲剧都曾以福州为舞台,南宋末年,年仅8岁的益王赵昰在大臣拥立下,在福州登基,改元景炎,以福州为临时首都称福安府;明末,清兵人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执帝位,改元隆武,福州为天兴府,号福京。尽管这都只是历史的短暂插曲,但其中所蕴含和积沉的传统文化成份却是十分沉重的。而本文所述,唐朝末年从战火纷飞的中原率军入闽的王潮、王审知兄弟据有福建五州之地,所建立的闽王国以福州为闽都历两代而亡,闽国的历史无疑是福州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未作深入研究与探讨,,但从闽国两代统治者的不同统治政策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吏治清明、选贤任能、宽刑薄赋、发展生产,勤俭自处则国泰民安;闽王国的第二代统治者反其道而行之,且内讧不已,必然失去民心,导致衰亡。这是内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外因,王潮王审知虽据有福建五州之地,但颇有政治眼光,他们仍对中原朝廷称臣纳贡,“宁做开门节度,不做闭门天子”;而审知之后的闽国统治者妄自尊大,分裂国土,自立为帝,逆历史潮流而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分裂割据势力必然消亡。我们在肯定王审知治闽业绩的同时,也指出他的后继者的昏愚与暴虐,不隐恶,不虚美,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注释:
欧阳修:《一行传.序》②欧阳修:《唐废帝家人传论》。
③李培浩:《中国古代史纲》(下),P133。
④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八》。
⑤《十国春秋》闽一卷90。
⑥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34,《僭伪列传第一》。
⑦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八》。
⑧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P353,中华书局版,1961年。
⑨薛居正:《旧五代史》卷134,P792。
⑩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P846。
11《资治通鉴》卷267,后梁纪二。
12《闽都别记》出版说明,1983.8.
13《闽都别记》P307,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1第一版。
14《资治通鉴》卷275,后唐纪四,《新五代史》闽世家第八。
15《资治通鉴》卷279,后唐纪八。
16《资治通鉴》卷281,后晋纪二。
17 《《资治通鉴》卷282,后晋纪三。
18同上。
19同上。
20同上。
21同上。
22《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八。
24《资治通鉴》卷284,后普纪五。
25《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八。
    (作者单位:福州市社科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