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族谱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充分最有力的肯定。当代中国创造的30多年来人类发展史上从未有奇迹般发展,其力量来源于文化的深厚土壤。

心中有“底气”,才能有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从远古传说到磁片符号遗存;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书同文”的三千年的持恒;从诸子百家到儒、道的延续;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四库全书》、《二十四史》及“经、史、子、集”无以胜数的古集;从都江堰水利枢纽到大运河的开运;从万里长城的修筑到颐和园、故宫的建造;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当代社会主义文化,林林总总,浩瀚宏大。这些历史长河中的一砖一瓦,构建起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的万丈大厦,这就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精神支柱! 然而,四大文明古国,巍峨的金字塔、入幻的空中花园、盛极的神庙和佛教早已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现代文明割裂,断了文明的传承。唯有中国一直源远流长,绵延久远,脉承至今。作为华夏的炎黄子孙,当你了解、弄通、读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了这样的“底气”,你胸中一定会充满着自豪与自信!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靠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创新,汇集成了中华文明、文化的浩瀚海洋。而作为具有民族特征的族谱文化,也应视为沧海一滴。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广泛关注。家谱亦称族谱、宗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史、方志记载社会史料的重要补充,特别能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真实可贵的素材,与国史、方志构成中华社会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
历代名人参与丰富了文化内涵。历代名人颜真卿、欧阳修、苏洵、朱熹、文天祥、陆秀夫、张之洞、李鸿章、胡适、袁世凯、章炳麟、孙中山、李宗仁等,都曾为族谱写序,内容也具有民族文化的内涵传承。苏洵、欧阳修并且创立了谱牒格式,并沿用至今。
族谱弥补了史志的缺失。家谱对于研究移民史、人口史、宗法制度、社会经济、人物资料、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多次大的社会动乱,诸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和几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每次动乱中总有大批人口被迫逃亡与迁徙。葛剑雄先生的《中国移民史》就曾采用了有些家谱中的资料。再如保存于绍兴鲁迅博物馆里的绍兴宝佑桥百岁堂周氏稿本《老八房祭簿》上,有周恩来于1939年亲手用毛笔写的“恩来 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长子,出继簪臣公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等字,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族规家训使优秀的民族文化渗透到千家万户。族谱中的族规家训,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其内容涵盖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慈孝、婚恋、养生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传,广泛教化族人,倡导注重家法、国法;和睦宗族、乡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合乎礼教、正名分;祖宗祭祀、墓祭程序;修身齐家。与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天人合一、仁和理念都一脉相承。“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奋读书、勤俭节约;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崇尚仁义、诚实守信;和睦宗族、团结乡邻”,这些内容的族规家训,已经深深的打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和谐的时代烙印。
族谱文化,虽然属于民间文化,但是它绵延千年,同时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沉淀,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从认知自我、认知家族、认知民族文化,以提升“底气”,达到文化自信的致高境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刘华慧 编辑/刘秀光)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文化自信与族谱文化
- · 【家规家训】曾国藩诫子书
- · 王氏家训:家之兴替,在礼义不在富贵!
- · 长沙八支王氏始祖
- · 修家谱时都收集哪些图片
- · 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录王十朋轶事
- · 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录王十朋轶事
- · 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录王十朋轶事
- · 王学铭:诗五首
- · 福建姓氏排名公布...你的姓氏排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