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之后记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家谱是古己有之的家族文献,承裁了辨别血统、敦亲睦族等多种功能,镌刻了许多历史并断和细节,同时也带有不少与生俱来的弱点。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近几十年,国家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家谱及其在传统社会中曾经发挥过的有益作用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被提倡,不少家族进而编修或续修了自己的家谱。社会上也因之出现了“家谱热”。但如何看待家谱的价值和作用,无论何时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中不容否定的一些是,如果把家谱当作一项民间历史来了解、研究,可以丰富了解、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如果编修家谱,至少可以延续一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如果适当弘扬家谱中所推重的亲情、族情、友情,有助于社会稳定;如果参与修谱活动乃至被编入家谱,对个人来说实际上是多了一种相互亲近、相互攀认的理由和与更多人交流、沟通的方式,对一个民族来说多了一些同根同源的心理暗示。但如果借此而片面强调亲族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甚至以亲族联络为名拉帮结派,则背离了新形势下编修家谱的初衷。毕竟,如果通过“大宗之法”把家族历史前推到炎黄二帝或更早祖先,每个人都会有成千上万甚至近亿同宗,这种同宗对于真正的连接人际关系的意义早被无限稀释,再通过同宗攀亲更近似闹剧。只有把家谱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把修谱当做能让一些人找到安慰或乐趣的事情,才是较为客观的态度,家谱也才不失其价值。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笔者才不揣浅陋。应邀编写了这本专书。全书介绍了家谱知识和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编修或续修新的家谱,这对于了解家谱和认识家谱乃至编修家谱,都应不乏其价值和意义。
家谱在通常情况下又被视为与家相关的百科全书,无数部家谱也是无数个家族的百科全书,要在一本书中介绍其知识和编修方法并非易事。好在已有大量资料和丰富成果可供参考,才能使本书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编写完成。在即将出版之际,首先感谢千百年来与家谱文化相关的各种成果的作者,是这些成果在许多方面都给笔者以重要启发,而本书因受体例限制没能及时注明,仅在主要参考文献中列出了文献类成果,此外还有谱牒学者林家俊、倪家少爷家谱文化传播、武进家谱、传世家谱、清砚家谱等发表在博客中的成果,以及发表在天秀数字家谱、中华家谱、中国谱祠、特福网.家谱、九亲文化等专业网站上的相关成果不便一一列出,深表歉意。其次还要感谢王成、王鹤鸣、杨宗佑、魏怀习、吕有凯先生和孙学雷女士等惠赐的大作或提供的资料,你们的无私帮助都使本书增色。感谢与本书出版不辞辛劳的气象出版社领导及李太宇老师、杨辉博士、有你们的支持才会有本书的问世。你们的认真负责精神让笔者敬佩,能因本书结缘也是笔者的荣幸。
文章千古事。笔者在编写本书时尽管做过不少努力,但因才疏学浅、所见有限,书中挂一漏万、资料失考或不当之处想必不少,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将来有机会修订本书,您的批评意见和指正建议都将使修订本更为完善。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家谱是古己有之的 [详细内容]
- · 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之后记
- · 王羲之写兰亭序,出了这么多“错”你都知道
- · 书圣王羲之书法的秘密,居然被扒出来了,看
- · 中国白茶始祖:太姥娘娘身份考述
- · 青王会康养基地落地安徽黄山
- ·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 · 字辈谱与字辈诗
- · 2022年龙岩市王氏委员会年会暨长汀县子乔文
- · 兰亭故事 |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字,你更爱
- · 那些包含了姓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