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写兰亭序,出了这么多“错”你都知道吗?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
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三个最经典的摹本,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之手。其中,冯承素所临摹的神龙本被公认为最好、最接近王羲之真迹。
一、破锋。笔毫似乎分了岔,导致笔画中间出现细长的空白线,比如下图“同”的左边一竖、“觞”(觴)左边的“角”、“岁”(歲)上面的“山”(其实王羲之写的不是“歲”,而是它的异体字,能看出区别吗):

二、断笔。
也就是笔画不连贯,出现中断,比如“可”的一横、“足”的一捺、“揽”(攬)字里的“臣”(王羲之其实对“攬”进行了部分简化):

三、贼毫。
指个别笔毫不听指挥,四处游走,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下面这个“暂”。

冯承素摹本最精绝的地方,在于他充分保留了王羲之的修改痕迹:

“于(於)今所欣”改为“向之所欣”

“是(或者足)可悲也”改为“悲夫”

“岂不哀哉”改为“岂不痛哉”

“外寄所托”改为“囙寄所托”,囙是因的异体字

“有感于斯作”改为“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使用的毛笔跟现在不太一样,笔芯是硬毛,外围是软毛,写起来比较硬,常有几根笔毫不听指挥,而且在雅集时即兴作书,于是就出现了这些“瑕疵”。
最精彩的一处修改痕迹还要数下面这个:

王羲之最初写的是“一揽昔人兴感之由”(一看到古人发感慨的由头),思考再三后在“一”上多添几笔,改成了“每”,变成“每揽昔人兴感之由”(每当我看到古人发感慨的由头)。

除字间距外,冯承素对行间距的把握也极为精彩。通览全文,你会发现文稿开头部分行距宽松,结尾部分却比较拥挤: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