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一百零七)

2017-07-09 17:10:09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打印 字号: T|T
三劃王之來歷
王姓爲中華民族大姓之一,據史載,先秦時黃帝、虞舜以及商周諸王紛紛以王爲姓,其後入主中原,許多少數民族,如蒙古、高麗、匈奴、契丹、女真、布衣,滿族等也以王爲姓,從而成爲姬姓之王,夷姓之王和虞姓之王等。故宋人鄭樵説:“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爲盛雲。”(通志卷28,氏族四)由於王姓筆劃爲一直三橫,易認易記易寫,故明大儒王世貞雲:“王於義大也,君也,天地人,一貫三爲王”,不僅帶有尊貴之含義,還代表天地人自身。對于這個極爲常見的姓氏,卻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東周時代,周靈王東宮太子,姬姓王,曰子喬,聰明廣識,十五歲即出輔王政,靈王二十二年(前550年)穀洛二地水患嚴重,淹及王宮,王派人阻塞二水,喬指責此法不當,主張效法大禹,觸怒父王,被廢名到太原,其子宗敬少有大志,仕景王,官至司徒,退隱太原,時人稱爲王家,均以王爲姓,尊晉公爲王姓開族始祖。
十八代孫生王翦及其二個兒子,爲秦大將軍,絮助秦始王用武力兼併六國,一統天下,軍功顯赫,由於秦暴政,王翦後裔長元,次威因避禍亂隱居至山東,元後來成爲琅哪始祖。
三十三世導公,字茂弘,少有風鑒,識量深遠,助晉元帝即位金陵,拜左宰相,參與機要政事,朝野傾心,賜號仲父,歷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將入相,坐鎮江左,後來成爲金陵始祖。
四十一世褒公,字子淵,公美風儀,博覽以史,梁武帝喜其才,初拜侍中,後遷吏部尚書左僕射,後入長安仕周爲車騎大將軍,遂成爲咸陽始祖。
四十五世爲曄公,字光世,任河南光州固始縣佐,後又受命爲定城令,期滿時民懷其德,攀轅臥轍,求勿離去,遂家固始,成爲固始開基祖。
太原王氏一系,從立姓開族到如今,計二千多年,太子晉後裔在秦漢時一分爲二望(太原、琅琊)之後,又分爲中心王氏,河東王氏、北郡王氏、三槐王氏、山陽王氏、新野王氏、開閩王氏、東平王氏、天水王氏等,明清以後,開閩王氏後裔開始走出國門,先是東伸金臺,南潮、莞、瓊以及南洋群島,後到日、美、歐、加。向美國、日本和歐洲。
在王姓發展史上,並非子喬一脈相承,王姓源頭還有林、陳、葉、沈、任、田、孫、劉等好幾個。
如東萊之王殷王子比幹,爲中國另一大姓林氏始祖,因與商紂王的父親乙同文丁之子,因此稱王子,後比幹犯顏強諌,殺身成仁,其子孫因是王室,毫不猶豫地以王爲姓,成爲最早一批王姓之人。
有一位陳姓始祖,系嫣滿之後陳完,逃往齊國後種田,改姓田,田齊滅亡之後,有一支改姓王,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王莽,就來自田姓,莽稱帝後欲樹私恩,文武百官中多賜王姓(詳見《漢書》),如燕王孫嘉、因獻符命有功,稱王嘉。明德侯劉龔,在建國二年(10年)也賜以王姓。明代蒙古人默色特穆爾等人,也得賜王姓,並以此爲榮譽。
由於王姓鼎貴一時,加上社會重名望心理和崇高門閥之觀念,把它轉化爲崇敬。除賜姓外,還有自己改姓王,冒姓王,換姓之王和復姓王的。如明代都禦史楊一鄂,曾以改姓表忠心,其子孫相沿不變。大理評事,孫大崇,後來也改王姓。明工部尚書趙榮,按察禦使景承芳,元未河南王擴帖木爾等人,後來均改姓王,(見《氏族博考記》)。
齊國的未帝齊王建,次子田桓,後人也改姓王,之子田軫因涉徒陳國復姓陳,後來成爲陳氏始祖。隋代西域胡人世充;因母姓王,因收養關系才改母姓。五代幽州人劉保義爲郢州剌史,因感謝上司栽培,不久改王姓(見《舊五代史》)。謝一夔,英宗天順四年狀元;因父避仇外家,也冒姓王氏(見《舊五代史》)。清代慈禧太後,出生山西長治,原來也姓王,出生不久被送農民宋氏,後被潞安知府惠徵收爲養女。近代史中共領袖陳紹禹,也改王姓,名王明。
由於政局變動,殊連王族,王氏後裔爲避禍也紛紛改它姓,如王羲之之子亞登,因在殺屬之列,也改了別姓,有的人改姓葉,自喻葉落飄零,將來要葉落歸根。有的改遊姓,意爲自己成了遊民,不知所終。有的在王字邊加了一個單人,成任姓,以示不忘祖先。當年的農家女王昭君入宮後出塞和蕃,生養了三個兒女,由於蕃王愛屋及烏,孩子都跟母姓,所以今日蒙古族王姓人口占蒙古族總人口的12%。因種種原因,還派生出許多王孫、王狄、王游、王史、王官等復姓來。
王氏在歷史上代有名賢,據史記,還出了幾位帝王,著名的王莽,爲中華王姓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二年。王建爲五代十國蜀國國君,王审知爲閩國國王,王世充爲隨唐之際鄭國建立者。在王氏女中還出了西漢景帝皇後(漢武帝之生母),晉文明皇後(生晉武帝),唐德宗皇後(生順宗),明孝和王太後(生熹宗),慈禧太後生光緒帝等三十六位皇後,個個天姿國色,儀態大方。王氏後裔致身立朝,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就有九十四人,如王駿、王崇、王徽、王祥、王亮、王克、王衛、王儀、王肅、王慶、王茂弘、王羲之、王扶等。除了上面嬋冕交映,公袞相襲外,更有司馬,太尉(執掌國家軍隊)將軍,剌史(市長)等不計其數,自唐以降,王氏後裔稱文獻邦,科第蟬聯,芳名載入宋、元、明、清,民國各個王朝史册的名臣良將,更是燦若星鬥。如王安石、王陽明、王守仁等。共和國成立以後,王氏後裔中不乏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如王震、王兆國、王進喜等。身居海外異域的,有聞名於世的美國電腦大王王安、世界樟腦大王王貞治、美籍華人第一太空人(上挑戰號)王贛駿、新加坡總統王鼎昌、國會議員王邦文,僑領王紹國,馬來西亞國家部長王其輝、菲律賓政治家王海棉、經濟專家王彬、沙撈越僑領王長水,臺灣石化大王王永慶等,他們都是王氏後裔的姣姣者。如今遍佈全球數以萬計的王氏後裔。他們無不繼承和發揚了先輩愛祖國、重道義、守禮節、講倫理的民族氣節和革命精神,大多學富五車、事業有成,奮發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成爲人類精英,服務於社會與人民。
中國人有句哩語叫“張三、李四、王五”,據八十年代末國家統計局資料,王姓在百家姓的排行榜中,居然是首屈一指,僅次李姓。到2007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人口局重新公佈的材料,王姓已躍居第一位。占世界總人口的2%,超過法國、德國、墨西哥三個國家人口的總和(即9000多萬),在巍巍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上,繁衍上百代,王姓已成爲中華大地的一支大宗巨族,爲其他姓氏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