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七十八)
楊肅治水 懷英挖湖
閩國瀕海多山,各地連年澇旱,審知常對官員曰:“水利乃農業命脉,當年水利專家孫叔敖把光州變成百裏不求天灌區,使固始水利甲中州,希望你等勿辭辛勞,在水利建設方面抓出成效來。”開會搬出舊案圖册,决定抓幾項大工程:第一大工程乃福州西湖、東湖、白湖,工程總指揮是林廷皓、嚴懷英。東、西湖是蠻生姐妹湖,審知命將西湖湖渠改成護城河(即今白馬河),沿城向東伸展,經南郊場到水部;還要使西湖與東湖通,當時東湖在新店(今湖前、湖心、湖井)一帶。自從西湖與南湖相接後,湖汐與閩江也一致了,(宋末,東湖與南湖相繼消失)。有一天,審知檢查工作,來到高蓋山山下,看見林延皓和嚴懷英在挖白泥土成了大泥猴,于是戲謔二人“湖塗官”,鄉人爲紀念林、嚴二公功績,在湖邊修白湖道,還建有一亭,稱白湖亭。由于林、嚴二人真抓實幹,高湖、董湖、下湖、湖邊、湖口等地,挖積泥三至五尺,幾條小河通到江中。其中西湖工程從二十裏擴浚到四十裏,沿湖萬畝田園深受其惠。故百姓唱曰:“西湖不僅風光好,魚蝦也能充皇糧。”
第二大工程是南安大石壁大水陂(陂即水庫),總指揮乃老軍醫揚安兒子楊肅,在他領導下,上萬軍民進入大盈溪上游,同時在九條溪上建水閘與導流渠十八條?引水入陂。竣工時,審知送來“福建老”三十壇犒勞施工軍民,開閘放水時,楊肅還取出文房四寶請王客知手題“滋嘉陂”三字以紀念。自從九溪十八陂(壩)修好以後,使文鬥、樸兜、溪南、呈邊等村萬畝望天田有了好收成。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期間,審知夫人生毒瘡,楊肅偕吕氏背藥蔞簍上福州鼓山采藥内服外敷,衹十天時間便藥到病除。不久,京都又傳來娘娘患乳疾,王爺又推薦他上京治病,把娘娘乳疾又給治愈了,昭宗大喜賜他兩件寶貝“金斧銀錘”回來,從此成爲五代閩南一大名醫。
第三個大工程是福清龍田大湖洋,總指揮翁承贊,大本營設東閣五峰山北坡。是日,審知請來水利專家進行設計,翁承贊陪同王爺踏勘現場和研究水文。不日,調來當地駐軍幫助施工,竣工以後受益面積近萬故,次年收谷三千六百擔。接着修築崇德鄉占計塘海堤十五裏長,後可灌田三千頃。爲解决吃水問題,村民打了一口井無水,閩王對天拜曰:“爲天下蒼生計,望神明佑之!”禱畢,竟出了泉,鄉人稱爲拜井裏。翌年桂洋神農誕,爲祈求五谷豐登,主管農業的顏仁鬱長官還陪同閩王祭拜五谷仙人,邑人稱此地爲祭苗墩。
第四個大工程在長樂福湖,地點在嶼頭與北湖兩村之間,因有東堤横貫邑人稱爲横塘。縣令王想當總指揮,和福州、南安、福清一樣,争取到一筆興修水利特别費,因工程難巨,王審知派“三司”(户部、度支、鹽鐵)人員駐進古槐嶼頭,完工後邑人稱爲三司塘。自從進賢裏桃枝湖疏浚以後,使之能够灌溉上千畝,翌年即收谷千餘擔,第三年第四年遂年增多。爲使新寧沃擋風抵浪,接着修建鬥門堤壩三萬六千步,通過砌石護坡改造從此與海争地得田百頃。
第五個大工程在莆田東塘,爲保灌溉、退鹽碱,軍民聨手引來荻蘆溪之水灌溉良田;另外還修了國清、瀝潯、頡洋諸塘,從而受益數千畝。其中泗華陂就砌陂墩二百五十二丈,還疏導了勝壽、西衛等浦渠數十條。從此旱滂保收。
在閩王重視和支持下,福州竹排營官兵用邊插竹栖方面,在閩江瀛洲造田千畝;晋江六裏陂建了四十裏灌渠;霞浦在廿三都建了營田陂,其中赤岸改造赤滷地得田千餘故,產糧爲膽軍之需。連江辟材塘(東湖)使之旱能儲水,雨能泄洪,灌溉良田萬畝。加之全省各地,大種玉米、高粱、狗尾巴(小米)、向日葵等旱作,從此川源浸灌,凶年無憂。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审知开辟的福州甘棠港——福建最早的海上
- · 随“三王”入闽诸姓考
- · 王妃黄厥的传说与地方志资料
- · 王审知与张睦
- · 王忠义· 宗祠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价值
- · 五代闽国文学探论
- · 王审知入闽、治闽与“崇佛”
- · 王审知生平简介与历史功绩
- · 王审知与惠安
- · 王审知在福州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