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六十四)

2016-03-01 10:36:15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编辑

打印 字号: T|T
内明禮佛 神晏建亭
    公元893年,爲保衛福州城,節度副使王審知及夫人任内明,部將林碩德、劉昌祖、鄭威、盧光等人數次分别從東(下院)北(北峰)兩個方向登上古嶺視察地形。當時古嶺最高峰(今絶頂峰)高千刃,峰下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大作,便發有陣陣鼓鳴聲,故名鼓山。因看中白雲峰下有一塊地如建一座禪院,可實現“見山不見寺”之好處。
    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占蛊”。王審知信佛,在他封琅琊王之後,即調三千官兵、工匠在白雲峰下掘山填潭,搬運磚木,連幹四個寒暑,于912年竣工,因開山時,冒出一股山泉,故命名爲鼓山白雲峰涌泉禪院。
    當時,審知在雪峰認識一位家鄉人(河南大梁)俗姓李,名神晏的年輕僧人,自報小時學儒,樂聞梵聲,十六歲出家白鹿寺,爲義存師高徒。遂禮聘爲涌泉禪院住持。臨行,義存師笑曰:“徒兒此去,猶如一支聖箭直射九重城(天)去了”,爲牢記師父箴言,在鼓山特將方丈室定名爲聖箭堂,以時時鞭策自己。
    自從神晏當了方丈,審知經常在聖誕上山進香禮佛。凡有帶尚賢夫人(任内明)及家小,就乘船到閩江邊,再乘竹輿(轎)讓健夫抬上山;若没有帶家小,就在翁承贊、陳勛、林延皓等人陪同下,騎馬到下院,再换乘竹轎到半山。
    爲迎接閩王的到來,神晏早在獅子峰建一座更衣亭,單間木構,束頂,亭邊置拴馬石,亭上嵌一匾,行書紅底金字“更衣亭”。早有僧人備茶點等候。王爷與夫人、王子在亭内稍微歇息,喝上鼓山半岩茶後,閩王脱下王袍,换上紫色袈裟,在迎客司陪侍下,缓步登山,過萬鬆關入山門,然後由國師迎接進入大殿參加繞佛。
    在禮佛時,審知賜紫衣(袈裟最高一級)給神晏,并授以國師稱號,爲紀念起見,建國師館以後,法師命人從江西運來雌雄鐵樹兩株,種在方丈室小花園,外侧向内這一株爲閩王手植,寓意“一心向佛”,内侧朝外那株爲國師所種,寓意“普度衆生”。幾年後,千年鐵樹開了花,生果呈金黄色,美名鳳風蛋。自從鼓山建了涌泉禪院以後,使鼓山成了游覽勝地,由于官員的捧場,游客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不久,有人風傳“興鼓山要敗西禪”,弄的西禪方面也緊張起來。
    鑒于當時上鼓山還是走一條土道,西禪一些信徒見狀秘密開會研究對策,動員福州城商鋪老板獻資修建石板路,設計圖樣爲蟒蛇腹甲式。鼓山方面見州人主動幫助修道,也非常高興,神晏也説“修路建橋功莫大焉!民工酒飯寺院全包了。”豈知道路建好以後,香客游人反而少了,經查問,才知道涌泉寺這個地方是“燕窩穴”,石板(條)道象一條老蛇往上爬,要吃燕子和燕子蛋。神晏聽了有人破風水很是生氣,立即在鼓山道路一口氣建了仰止、乘雲、鬆關、觀音、半山、駐錫、東際、觀瀑八座亭,神晏曰:佛家講究“虚、空”兩字,亭子要中空不倚,讓石道從中穿亭而過,等于用利劍將這條惡蟒斬斷山脉上,叫它動彈不得。自從建了亭子以後,轟動了福州城及郊縣,上鼓山的游人香客一天比一天多了,香火比以前更加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