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五十七)

2016-02-14 15:03:52来源:王光辉 著者 王祖麟 编辑

打印 字号: T|T
張悃殉職盧光戰死
    惠安縣南三十裏外青山至鳳山一帶鹽場,擁有鹽户一千多竈(每户一竈),鹽工數千人,年產鹽巴四五千引(每引二百斤),大鹽倉設東坑鄉,當時倉庫大主管乃軍校陳國光(固始人)兼職,管有十幾個倉胥。國計使設鹽亭百處,解鹽人員每月定時收鹽给錢,由貨榷務張睦歲榷其入。當年洛陽、後渚、崇武、秀塗、烏嶼、獺窟諸港連成一綫,其中青山港設霞鎮南部,距泉州六十餘裏,港務將惠安所產的大量鹽巴、海魚、布匹運銷全國各地。
    有一天,王審知到閩南巡視,在惠安靈秀山錦溪溪畔巧遇昭宗時國子學正黄毅裕之女小厥,當時小厥正在山坡上放羊,審知見牧羊女頭戴野花缀成的花環,身穿白色連衣裙,手執牧鞭赤脚在奔跑,擊掌嘆曰:“好一個清新脱俗的村姑,若九天神女下凡!”于是納爲王妃。當時,靈秀山張坂村還住有一位固始老鄉張崇紀,曾仕唐宣州軍事推官,王審知聞悉前去拜訪,欲委以官職,崇紀曰“年邁,幹工作已力不從心”,但支持兒子張瀾參政,交談中見小張一表人材,讓他入軍衙歷練後來當了推官。
    因惠安面臨臺灣海峽,經常遭受海盗襲擊,長兄王潮墓亦在螺陽鎮盤龍山,爲保證港口暢通,保護内親外戚,王審知决定派部隊駐守,想來思去,最後定張悃去,因其父張公爲王潮兄偏將(校官),十六歲的小張入伍後一直在自己身邊當侍衛,因赤膽忠心才四年升爲侍衛統領,入閩後娶了柯氏女。經與張瀾商量,張見是本家又是同鄉,甚爲滿意。
    當時青山鋪住有陳、林、鄭、沈、連等十多姓,但大姓衹有五個,分别爲東董、西崔、南莊、北洪、中張。在地父老聽説剌史王審郏要在青山建寨都高興的樂于獻資,才兩個月時間就建了三個兵寨,寨中還建了斥候(高堡)作軍事瞭望。自從進駐官兵以後,山匪海盗侵犯的次數也大大减少了,附近的魚霸、惡棍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但話又得説了回來,自從張坂建了王妃府宅和張瀾夫第,引起了日本倭人的注意,原因是早年王潮當觀察使時,要向朝廷進貢貨物,當時苦于無船運送,衹好花錢雇請倭人代辦,時間久之,倭人變成了倭寇,到多個港口進入各大城市都成了輕車熟路。俗話説“不怕賊忘記,衹怕賊惦記”富有的王妃家和張瀾家被倭人記上了。
    是年張坂鄉過上元節,百姓要象光州固始一樣進年搶年鬧春,倭寇利用這個官民同樂的機會,數百人分别以商人身份潜入青山港。販夫走卒亦住入各個旅館客棧之中,于子夜人們熟睡時包圍山莊,王府家兵一邊組織抵抗,一邊飛鴿傳書,張悃聞報馬上率領戎守青嶼的鄭濟時,東坑鹽官陳國忠出擊,倭寇龜田、山本、武夫、太郎、次郎都是武林高手,三四個圍攻一個,鄭濟時、陳國忠終因寡不敵衆殉職,張悃手刃數敵身受重傷,臨死囑“請葬吾于青山”。第二天泉州王剌史,惠安崔知節趕到,將陣亡戰士厚葬山南,并建祠接受民間香火。
    閩江中游西部大山流淌一條清溪,與閩江交接。樟湖以上有一個地方長滿管茅,當地人稱之茅溪灣,即今尤溪口,此口對閩地而言是一個控南扼北戰略要地,遠的不講,就講民國期間,尤溪土匪盧興邦就因爲占領此兵家要地,弄的蔣總裁奈何不得,衹好綬其中將軍銜,讓其看管南平、沙縣、建陽、順昌、崇安、浦城十餘縣。王審知當閩王之後,考慮一個合適人選戎守尤溪,正好僖宗時當過車騎尉的盧光,相中那裏好山水,自告奮勇要戎守尤溪口。有一天,部隊調防,另一派系的軍校陳匡弼見尤溪兵力空虚,遂率精兵搞突然襲擊,盧光見狀,率兒子大郎、二郎出擊山城東廓水亭,一邊疏散城裏居民逃離到安全地區。兩軍鏖戰一天,盧光頭部挨了一箭,士兵將他抬回城中醫治。第三天,敵兵又包圍縣城,盧光命官兵用鵝卵石往下砸,用滚燙的熱水往下澆,用弓弩不斷射擊,在危城欲破時,盧光高喊“吾受王之托,守衛尤溪,今城不能衛,活有何用?”遂拍馬出城奮不顧身向前殺去,手刃數敵後終因筋疲力蛊被陳坎了一刀而身首异處。此戰,盧光四個兒子陣亡,戰後敵方仍按戰争貫例厚葬大杉嶺乾頭,祇幼兒未參戰,被鄉人帶往延平寶珠山,爲盧氏留了一條血脉,後來盧光配享省都城隍。此爲後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