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将随王 九十姓从军(四十六)
延彬設館韓偓獻詩
王審知占據福建以後深感人才缺乏,在翁承贊來榕册封琅琊王時,第二天閩王就到五州諸侯賓館看訪之,與之交换引進人才辦法。翁承贊曰:“昔諸葛亮説過,國家好比一幢大房子,柱子太弱會招至倒塌,所以要找幾根頂梁柱。朝廷(政府)要靠人才來支撑,而這些人才要通過選拔,所以稱之‘國家之棟梁’”。自古以來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没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并與他們一起治理天下的。君不見,曹操爲求得人才,要人事部門下了《求賢令》,一下子來了好多人,其中陳平人才雖一般,但却能與蕭何、曹參、韓信等人一起輔佐自己成就了功業。劉備有一次聽了諸葛亮講座《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即《隆中對》,爲求賢而三顧茅廬。如今北方動亂不安,各藩鎮都在忙于攻城掠地,没人關心文人生活,以至落魄文人講:“如今衹靠長槍大刀,我等毛錐子(筆杆)没用了。”我們福建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大肆網络人才。審邦對審知説,早在戰國時期,燕昭王登上王位後,在謀士郭隗策劃下于易水畔築了一座黄金臺以重金求賢,以至樂毅、鄒衍、劇辛等中原賢士纷纷前來助王進行政治改革。後來漢成帝也打出招賢旗號吸引了不少公卿名士爲自己服務,影響也很大。黄滔也説:“職主張起用公忠體國人才,廣泛招集唐室遗臣爲我所用。”審知也認爲,爲了吸引人才我等要懷尊賢之志,宏愛客之道,借助他們的政治經驗建設福建。
會議决定,全閩最大招賢館設南安唐安鄉修文裏(今泉州西部)南泉州西部,北面有大小潘山,南面有一條黄龍溪。延彬十八歲剌泉,除在雲臺、鳳凰、凉峰蓋了别院(别墅)夕卜,還建了書畫院、詩赋亭、音樂靡等建築物。福州招賢館大量亭臺樓榭設屏山下西湖邊,閩縣蕭縣令在各城門官道口建了迎賓亭。當時刺史王延彬除常邀陳郯、倪曙、徐寅等人講課、游賞、赋詩與酣酒外,還邀請關融、姜公輔等文人到館開會,其中劉乙常與僧人論佛,不喜住院杜襲禮,安排慈恩院客寮。
不久,京都部分唐室遗臣,象歸傳懿、韓昌黎、楊贊圖、夏侯叔、崔道融、楊承休、王拯、王標等;還有全國著名文彦俊士象李詢、鄭璘、陳誼等都出入招賢館,他們同斟共酌,商襄政事,以報答閩王知遇之恩,在這方面審知爲保護黄滔、徐寅、韓渥三人還煞費一番苦心。
當時福建出一個大才子名黄滔,擅長文學,青年時在靈岩東峰書院讀書,屢試都名落孫山,拼搏到五十六歲才中進士,在京都書院當四門學博士,因不滿朝廷腐敗被解職,回到家鄉隱居福州天王寺,有人報于王府,審知馬上提拔他當節度推官,後來還禮聘他當招賢院院長,成了文壇盟主(省文聯主席),此後閩王府重要文告都由他執筆,象《閩國金石志銘》,如《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雪峰山古鎮覺大師碑銘》等大作多出其手。
名士韓偓,小時就會作詩,姨夫李商隱贊“鄒鳳清于老鳳聲”而聲名雀起。中進士後,當了兵部侍郎。一日昭宗要範某爲相,他竟然參與彈劾。後來發現朱温有篡唐之心,以至朱要殺他,在鄭元規竭力保護下,贬到濮州當司馬,後來雖恢復學士,但他已不想進宫了。審知看了韓渥在福州寫的《贈吴顛尊師》、《荔枝三首》、《向隅詩》、《南臺詩》等幾首詩,甚是欣賞,命人騎馬日行五百裏送去聘書,請他來閩當四門學教授。入閩後,隱于南安葵山下大種杏花消遣。有一天在延平邂逅一位帶發修行的美女,在詩友的撮合下帶回葵山爲妾。患病死後,好友傅實特地叫來石匠,打一尊歪頭將軍一直注視其墓。
名士羅隱,浙江新城人,祖公山擅長羅網捕鳥,後人安南有功封地羅子國,秦時羅珠拜大司農,隋朝大將羅通生在閩西。其祖父羅知微當過福安縣令。羅平常出語成章,著有异迹,有一天以其詩卷謁見,便叫他掌書記。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审知开辟的福州甘棠港——福建最早的海上
- · 随“三王”入闽诸姓考
- · 王妃黄厥的传说与地方志资料
- · 王审知与张睦
- · 王忠义· 宗祠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价值
- · 五代闽国文学探论
- · 王审知入闽、治闽与“崇佛”
- · 王审知生平简介与历史功绩
- · 王审知与惠安
- · 王审知在福州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