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甘棠港在今琅岐港

2014-03-16 11:30:05来源: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黄荣春

打印 字号: T|T
    王审知在闽为王期间有善政,特别是为发展海上贸易而开辟甘棠港。甘棠港位置在何处问题,多年来说法纷纷,有说在福安甘棠镇边,有云在连江黄岐半岛的黄岐或定海海域。为了探索甘棠港的位置,笔者把抄录的资料及实地调查情况述略于下:
一、碑刻关于甘棠港的记载
  王审知德政碑记载:“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樯荡漾以随波,篙橄崩腾而激水,途经巨浸,山号黄崎,怪石惊涛,覆舟害物。公乃具馨黍稷荐……有感必通,其应如响。祭罢,夕震雷暴雨,若有冥助,达旦则移艰险,别注平流,虽书鹤争驰,而长鲸弭浪,远近闻而异之,优诏奖稀,仍以公以之德所及,赐名其水为甘棠港。”
  王审知墓志铭记载:“古有岛外岩崖,蹴成惊浪,往来舟楫,动致败亡。王遥祝阴灵,立有玄感,一夕风雷暴作,霆电呈功,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勒号甘棠港。”
  两块碑刻记载说明三个问题:一、甘棠港在岛外;二、该岛名或山名为黄岐;三、甘棠港位于江海交界外,碎巨石后,江水流于碧海。
二、史书对甘棠港的记载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甘棠港在闽县,旧名黄崎港,先有卫石为舟楫之患,唐天佑占中闽王命工凿之,忽然震碎,敕改”。
    宋洪迈《夷坚志》记载:“绍兴二十年七月,福州甘棠港有舟从东南漂来,载三男子、一妇人,沉檀香数千斤……甘棠寨巡检以为透漏海舶,遣人护至闽县,县宰丘铎文昭招予往视之。”
    《舆地纪胜》是南宋地理总志,记载史实可靠,书中明确记载甘棠港在闽县,从而否定甘棠港在福安、连江之说。据史书记载,连江县在唐宋时均以“连江”为县名,而川石岛至福州台江一带水域均属闽县,故甘棠港应在五虎门之内的闽江下流。
    《夷坚志》记载甘棠港是“福州甘棠港”,并非连江、福安之甘棠港,书中的甘棠寨巡检司,疑为古代琅岐岛的巡检司,即刘崎巡检司。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刘崎巡检司“巡捕长乐、连江、闽县私盐盗贼”。书中讲到“遣人护至闽县”,应为护送至闽县衙署。
三、甘棠港当为今琅岐港
    琅岐,旧名黄岐,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内政部小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绘制、武昌亚新地学社印行的中国地图,把今琅岐岛标名为“黄岐”岛,这正与王审知德政碑关于“激水途经巨浸,山号黄崎”的记载相符合。笔者从1984年以来多次到琅岐岛及闽江口实地调查,发现琅岐港与王审知墓志铭、王审知德政碑记载的位置相同。
    闽江之水流至琅岐岛受阻,积成亭江、象屿、琅岐之间的宽阔数十里的江面即琅岐港,琅岐港分二水东去,二水又称为南北两港,南港虽宽,中有积沙,大船无法通行;北港为琅岐凤山与连江桃源山所夹峙,江面“夹立不及三百丈99最狭仅387米,南有金牌炮台、北有长门炮台护卫,俗称琅岐门。
    琅岐门在琅岐岛金牌山一侧江边有岩崖,靠近岸边江上有块高约10米,宽阔数米的巨岩,巨岩呈褐色,故称金牌。江水低潮时可窥见巨岩四周岩石嵯峨,疑为闽王为疏通河道命人在此开炸岩崖的遗迹。此处形势,符合“先有巨石为舟楫之患,唐天佑中闽王命工凿之”,“古有岛外崖崖蹴成惊浪……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的记载。
    从福安甘棠镇、连江黄岐半岛和定海与琅岐岛比较,福安甘棠
镇在穆阳溪边,位于陆地,远离福州数百里,不符合王审知墓志铭
关于“古有岛外岩崖”之说,且福州城通闽江之水,舟楫可直通城
下,在古代交通较为原始的情况下,不必远距福州到福安开避港口。黄岐西北是罗源湾,东边是海面,不是“江海通津’’之地,其地三面濒海;定海镇外之海域位于闽江口外北侧的连江县海港,均不存在要“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而琅岐岛位于闽县,琅岐港所处位置符合《舆地纪胜》关于“甘棠港在闽县”的记载,也符合王审知德政碑关于“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山号黄岐”,王审知墓志铭关于“岛外岩崖”的记载,故笔者认为,甘棠港当在琅岐门至亭江镇一带水域,即今琅岐港。
    (作者单位:福州市晋安区文管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