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审知开闽与惠安置县

2014-03-08 09:10:57来源: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 字号: T|T
 
林瑞峰
 
    惠安置县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仅仅在王审知开闽的几十年后。在惠安的志书、族谱中,都记载了不少与王审知治闽有关的人与事。本文仅就手头掌握的史料,作一探讨。
一、王审知与惠安青山王的关系
    惠安青山王亦称惠安境主,是惠安民间产生的历史人物神。《惠安县志》对此有详细记载:“青山寨隘在县南,伪闽将军张悃立寨于此,以御海寇。既殁,乡人庙祀之,后倾圮,故地犹存,明洪武二十一年重造之。”“青山在县南,伪闽时将军张悃尝立寨于此,以御海寇。既殁,乡人庙而祀之,至今不废。”“青山诚应庙在二十六都,神姓张讳悃,闽时营青山下,以御海寇。宋建炎年间,海寇作乱,神有阴助功。邑人蔡义可闻于朝,赐庙额诚应.,封灵惠候,妻华,封昭顺夫人。景炎元年,进封灵安王,夫人封灵庆妃。至今有司,岁一致祭。①”“张悃,五代时天下割据,兵燹叠告,民各鸟兽四散,乡间不保,悃集民兵训练之,旗鼓严肃,刁斗时巡,青山一带,盗不敢犯,桑麻无恙,鸡犬敉宁”②
    从上述记载可见,张悃当是王氏的部属,奉命率部驻扎在惠安青山一带,保境安民,发展生产。张悃殁后,惠安人民崇奉他,在其驻扎立寨之地盖起庙宇,称“青山宫”,又把他葬于惠安螺山之阳。“旧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螺山之阳,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坟于青山下,今邑治即其坟地。”③张悃的部下,驻扎在惠安,也就在惠安定居下来。在惠安青山一带,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二妈是青山下东下坑人李氏(二妈即二夫人),其实是说明了张悃及其部属已被土著所接受,与当地人融为一体,繁衍生息。这无疑是五代时中原人民南迁,与惠安土著溶合的一个进程,加速了惠安经济的发展步伐。
    随着惠安人的向海外及台湾的拓展,青山王信仰也被带往这些垦殖区。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有青山宫(庙)100多座。台湾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举行庆祝青山王神诞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台胞回乡探亲,特地来惠安青山宫包走“香火”,有的还专门组团来惠安青山宫,把其地的“青山王”金身带来“过炉”,借以寻根谒祖。
二、王审知与惠安黄氏的关系
    王审知开闽后,即与惠安结了一段姻缘。可以说,王审知也是惠安的女婿。
    《福建通志》云:“龙启太后黄氏,泉州人,故威武节度推官滔族女。父讷裕,官工部侍郎。闽王王审知聘为侧室。闽主延钧其所出也。④”《惠安县志》则载之较详:“黄氏者,工部替郎纳裕侄女也。生时肤肉粗粝,轵唇苔发不啻也。然照影水中,则自见风冠翠帔,内自喜焉。忽尔病甚,迨瘥,而肌觳肤脱,光彩勃生,望之若九天神女降凡。闽王审知纳为妃子。延钧僭帝,尊为太后。⑤”由此可见,黄妃为惠安人无疑也。
    惠安的《黄氏族谱》,也为此提供了佐证。族谱记载,黄妃的曾祖父黄肃,以曾孙女为闽后,追赠殿前左翼将军;祖父黄忠,追赠镇远侯;伯父刚裕,封上骑都尉;父毅裕,由太子学正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琅琊郡镇静侯;叔父木裕,赠车骑都尉;叔父讷裕,原官工部侍郎,赠工部尚书,加检校少保楚国公谥匡真。黄妃的兄弟黄友,以外戚封金紫光禄大夫琅琊郡开国侯上柱国;黄义,以外戚辟江淮都统制。族谱记叙很清楚,黄妃之父为黄毅裕而非黄讷裕,黄友、黄义皆毅裕之子,《福建通志》的记述为误。
    惠安出了一个闽王之妃,其子后又称闽帝,故家乡人称之“皇后”。当然,对惠安的经济发展,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惠安称为“建筑之乡”,到处建有颇具特色的“三间张”、“五间张”大宅,成此不无关系。
    惠安的民间传说称:黄妃人宫后,常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关心他们的起居食宿状况。有一天,正值天下大雨,黄妃在后宫伤心落泪,闽王见之动问,黄妃告之家乡父老身居茅屋,海风一吹,茅飞屋塌,难抵风雨:闽王当即下旨:“赐汝一母皇宫起”,但太监接旨时错听为“赐汝一府皇宫起”,而宣旨于泉州府,故惠安方有类似皇宫式的深庭大院。“起,”闽南话为“盖”的意思。
    关于此事,宋代惠安进士、黄妃的族曾孙黄宗旦撰有《灵秀山记》,记载颇详:“龙启二年甲午十有一月朔,越七日癸丑,车驾幸于此祠家庙,置酒召姻旧饮。……晚嘗人宿,至次平明时,见金风剪剪,瓦霜稜稜。帝日:锦田之地如斯时者,暂乎常乎?克家公奏曰:兹地极滨,遇秋之日,如城郭之遇冬也。帝叹曰:小民得无愁苦之声乎?于是下诏,凡滨海之居民房屋,许用瓦粘。而滨海获以粘居者始此。⑥”
    《福建通志》也有同说:“龙启二年十一月癸丑,延钧谒黄氏家庙。……又太后族子克家,言地滨海,遇秋日如城郭之状,惠宗因令沿海屋民悉得粘土,其加厚太后家如此。⑦’’黄氏族谱中,克家乃黄妃伯父黄刚裕的长子黄孝,克宗乃黄刚毅的次子黄睦。黄宗旦之父黄观,黄观之父黄禹赐,黄禹赐之父黄志显,黄志显之父黄淵,黄渊之父黄毅裕。黄渊字克和,是黄妃的兄弟,亦即黄友的大弟弟。黄宗旦是黄妃的嫡亲舅族的后代,是黄毅裕的六世孙,生于宋开宝癸酉六年(973年),距闽龙启二年(934年),仅三十七年。又据族谱载,龙启二年,黄禹赐五岁,黄志显已四十三岁了,故黄宗旦的记载较为可信。三、王审知与惠安其他姓氏的关系
    王审知在治闽时,也注意到惠安的人才。其时有光州固始人张崇纪,原为唐宣州军事推官,避地人闽,居住于惠安美女山下。王审知要委以官职,张崇纪以“嘗仕唐,耻仕二姓”为由推辞。王审舸又征召张崇纪的儿子张澜。张澜字清溪,经其父同意后,应王审知之召,署武威军节度推官,“王氏崇文学、劝农桑、亲邻息征,皆澜教也。⑧’’后来,以张澜为漳州刺史,以防备南越的刘俨。
    其时,随王审知兄弟从中原南下,后裔居于惠安的,还有卢、郭、吴、刘、庄诸氏。
    卢氏原先为光州固始人,随王绪军队人闽,居于南安,宋初迁惠安后龙圭峰。元代名宦卢琦,即其后裔。
    郭氏之先为郭子仪曾孙郭嵩,随王审知人闽,先居长乐,后迁惠安黄塘前郭。宋元丰年间,即有族人中进士。
    吴氏之先吴仁禄,光州固始人,五代时人闽,肇基惠安东岭大吴,殁葬盘龙山下,为闽吴之祖。宋咸平年间,子孙即有中进士。
    刘氏之先为光州固始人,随王潮人闽,至明代已成惠安一大姓氏。
    庄氏之先庄森,光州固始人,王潮之甥,随王潮人闽,卜居永春善政乡桃源里。其有子四、长、三子守祖居永春,次、四子陆续迁徙恩妥各地。
    曾氏,其先为光州刺史,乃王潮妹夫,随王潮人闽,居于晋江白石。明代,有曾元靖者,五子相率迁徙惠安各地,今亦为惠安一大姓。
    李氏,五代时有李桓,由光州固始跟从王绪人闽,先居福州,宋熙宁二年(1069年),迁居晋江永宁。后又分居于惠安白奇。
    在这个时期,人惠而寓居于惠安的,有罗隐、偓、周朴等人。而王潮本人,殁后葬于惠安盘龙山下,足见王氏对惠安的关系不比寻常。
    五代时期,大量中原人口南下人闽。王氏的开闽、治闽,以及对惠安的重视:派兵驻扎惠安、与惠安人结亲、征召惠安人为官等等,使惠安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也有利于招徕中原人口的定居,促进了惠安经济的发展。
    由于有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的传人,加上人口的增加,王氏治闽后社会的安定,惠安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观,很快具备了置县的条件。至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置县时,属于中县。至淳熙间,有主户三万七十六,丁三万九干六百六十五;客户六千七百九十四,丁九千四百四十二。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惠安的历史时,不能不注意到王氏治闽对惠安置县所起的作用。
注释:
①明嘉靖《惠安县志》关隘、山川、典祀。
②清嘉庆《惠安县志》武绩。
③清嘉庆《惠安县志》建置。
④民国《福建通志》列女传。
⑤清嘉庆《惠安县志》列女。
⑥清嘉庆《惠安县志》文集。
⑦民国《福建通志》列女传。
⑧清嘉庆《惠安县志》循良。
    (作者单位:惠安县地方志编委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