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在王审知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3-08-17 10:45:35来源:王审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 字号: T|T
在王审知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卓  家  瑞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我十分荣幸应邀出席今天召开的王审知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王审知是福建和福州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且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福建历史上人才辈出,但在福州召开王审知专题学术研讨会还是首次。让我代表中共福州市委和市委宣传部对出席今天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对远道而来出席会议的来宾表示熱烈的欢迎,并预祝研讨会开得圆满成功。
    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地方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唐朝末年,审知三兄弟在河南起兵,后率军渡江南下,经江西、广东转战人福建。公元886年(唐光启二年)攻占泉州,893年(唐景福二年)占领福州,据有福建五州之地。王审知平易近人,治军有法,军中号之为“白马三郎”。唐朝廷授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封琅琊王。唐亡,梁开平三年(909年)加授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翌年,封他为“闽王”。时值中原战乱频仍,王审知能顺应民意,审时度势,采取保境安民的方针;对内勤修政事,对外交好邻国,“宁做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利用泉州、福州等天然良港,促进海上贸易,又开辟甘棠港,使福州成为南北乃至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他礼贤下士,选贤任能,在福州、泉州建“招贤馆”,又兴办学校,发展文教事业;随城市经济发展繁荣,他还两度扩建福州城垣;他省刑惜费,节俭自处。王审知的治闽业绩及其道德风范是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遗产,至今福州地区还留下许多有关王审知的文物古迹。研究王审知及闽国的历史,无疑是福州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且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国家的强盛有赖于民族精神的振奋,民族的凝聚力来自的历史、共同的理想和共有的精神文化,历史代表一个民族的根。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历史,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提倡要学习历史、懂得历史。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时期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的,这些方面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是很有特色的。历史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肩负的重任。
    福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长期历史发屈过程中形成的。福州是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峡西岸的改革开放城市,传统的力量、历史的积淀、现实的借鉴、时代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切切实实重视地方历史的研究。要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社会、宗教、城市的历史等方方面面进行有益的探讨,使历史研究与现实显得更为贴切。
    学术研究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坚持“双百”方针,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人相互切磋、相互尊重,开展学术争鸣是学术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也要有正确的导向。我认为地方史的研究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时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严谨科学态度为原则,以客观史实为依据,不为尊者讳、亲者讳,以爱国主义为灵魂贯穿于整个研究之中。对古代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要将其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对古人采取无限拔高的做法或用现代人的眼光苛求古人,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对传统文化不能一说弘扬就一切皆好,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是弘扬的前提,否则弘扬就无从谈起。
    地方史学是以一个地域为中心,研究和阐述社会发展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积淀着历史的经验与智慧,蕴藏着一种很大的精神力量,这一历史资源一经发掘,就会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源泉。多年来,我市历史工作者甘于淡薄,辛勤笔耕,在地方史的资料搜集研究方面,从小到大,由浅人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借此机会,我对文史工作者的乐于奉献的精神表示敬意。并希望今后多出研究成果,出好成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原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