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棻与藏书楼

2013-04-22 15:20:56来源:黄岩史坛 作者:王恒正

打印 字号: T|T

   晚清时,黄岩有个著名的文史学家王棻(1828—1899),王棻字子庄,号耘轩,黄岩城东柔桥村人。王棻一生以教育、修志、著述为主,光绪《台州府志》、 《黄岩县志》均有传,自咸丰二年(1852)开始授课,曾先后在黄岩、温州、处州(今丽水)、台州郡城、路桥、太平(今温岭)、江西省城等书院任山长(今称校长)历近40余年。期间,他每到一处,必留心搜求书籍,研究乡土民风,使其藏书事业不断成长,逐渐形成了收藏乡邦文献和大型类书两大特色。同治六年(1867)中举人,后专精经典。晚年以学行闻于朝廷,受赏内阁中书。
    同治七年(1868)赴京应试时,王曾向京师皇宫书籍保管官司侍御钱桂森借得明旧手抄本《杜清献集》,他日夜抄录,带回黄岩,并撰《杜清献年谱》1卷作为附集一起付梓,保存了宋代台州名相杜范的遗文。王棻还向瑞安孙治让的“玉海楼”借得台州失传古籍抄本,刻印了宋朝车若水之《脚气集》、明方孝儒之《孙志斋集》,同时还向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借得台州失传抄本刻印的《国朝金鹤求古录》、《礼说》等乡贤遗著。
    王棻在九峰书院任教时,深感藏书不足,遂于同治十二年(1873)着手在九峰书院东侧,吴公祠之上建筑“名山阁”藏书楼,楼建好后,王棻立志要与瑞安“玉海楼”,宁波“天一阁”齐名。为了收集藏书,平日自己省吃俭用,积蓄的钱不购私田,专为“名山阁”书楼购书。光绪十年(1884)任教江西经训书院归,当时江西省学使洪钩赏其白银三千两,遂购《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万卷赠九峰“名山阁”藏书楼。王棻为“名山阁”藏书楼所购大型类书籍还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黾》、《渊鉴类函》、《古逸丛书》等。到光绪末年,在王棻的精心搜集下,九峰“名山阁”藏书楼已经收藏着百家经史,典籍及乡邦文献共计3万余卷,已成为省内屈指可数的名书楼。“名山阁”藏书自清末直到新中国成立,王棻后裔三代均有人参加管理工作。解放初台州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项士元先生非常重视“名山阁”藏书。不但亲自与王棻孙王懋(植之)一起整理古籍,后来还专职聘王棻孙女婿林敬夫担任古籍管理员(1953—1959)。1953年间项士元先生将“名山阁”部分珍藏本移往台州,现被临海博物馆收藏着。名闻全省的“名山阁”书楼,因建设的需要而被毁,惜哉!所幸的是3万余卷古籍,部分王棻著作及其手抄本等仍由黄岩博物馆保存着。
    王棻于光绪二年(1876)49岁在家居住地柔桥建造“知非求是”藏书楼。大门五间,东西为家垫。第二进楼房五间,东西两厢房各五间。门前古樟一株,绿荫遮日,凉气爽然。光绪三年(1877)11月移藏书万卷于正屋楼内,他的书室还名有“柔桥隐居”、“芳玩草堂”等,在他的一万多卷藏书中大多是抄本、宋明珍藏版本及百家经史。王舟瑶先生曾在《默庵集》中编有《柔桥藏书录》1卷。王棻的“知非求是楼”藏书印有“咏芬堂图书记”朱文印等。
    王舟瑶还在《默庵集》中论述过王棻定名“知非求是楼“的目的,是潜心研究经史,求其实事求是的真理,并一心著述,表彰先贤,启迪后进为职志。喻长霖在王棻的《柔桥文蝴序中说:  “杜门力学,风雨一楼,焚香危坐,数十年如一日。”正由于他专心研读经史,发奋力学,并得益于藏书楼。使其一生著作等身,有《台献疑年录》、《经说偶存》、《六书古训》、《史记补正》、《汉书补正》、《中外和战议》、《柔桥文集》、《柔桥诗集》、《卧虎山人日记》(稿本8册,今存黄岩博物馆)等34部734卷,已刊14部338卷。是近代台州著书第一,现无人超越。
    王棻一生侧重于地方文献整理。在方志理论研究及编纂实践均有相当成就,方志著作注重文献考证,著有《黄岩县志》、《永嘉县志》(注:已被续修《四库全书》载目等六部。校注《赤城志》、编《台学统》100卷(1928年嘉业堂刊印)现续修的《四库全书》载目,编(黄岩集)32卷、续编2卷,稿藏于“知非求是楼”已佚。在乡邦文献考证中,写有《黄岩沿革论》、《后漠永宁非唐永宁辩》、《后汉章安非故治辩》等论文百余篇。还在光绪十二年(1886)著《辩章》一书,自序说:“章学诚的《文史通议》,以明经史诗文方志之法,以别刘略班志郑樵之违,其说辩矣。然精皆者十之七,乖谬者十之三。而世之不善,学者往往舍其正,而袭其违:违其精而遂其粗。”因著此《辩章》进行批驳其违。王桑在修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方志学术理论,纠正旧志著作有《杭州府志辩误》、《仙居旧志辩》《重修台州府志议》、《书王子常(泳霓)黄岩县志叙后传》《书王壶舟批戚氏太平志后》、《与戴鳌峰论修志书》、《文史通议后》等论述10余篇。
    王棻去世后,未刊抄本归孙王伯权藏。1936年浙江省文献展览会上展出的王棻旧藏有清朝黄岩林琨撰的《周易参变》,10卷,抄稿本,未刊稿;清朝黄岩姜丹撰的《书周易古义传》3卷,抄稿本,校本等。同时展出王棻自己著作有《六书古训》42卷,稿本;《大统评议》1卷,原稿本;《大礼评议》4卷,原稿本:《明大礼驳议》1册,原稿本:《中外和战议》1 6卷,稿本:《辩章》3卷,手稿本:《折韩》1卷,稿本。获当时展览一等奖。
    柔桥“知非求是楼”万卷藏书,一直由王氏二房王棻孙王懋(植之)藏管,自清至新中国成立,包括抗战时期,“求是”楼藏书均没散失过。但是在“文革”期间,王桑“知非求是“藏书楼的宋版、明版,  旧抄本及王棻手抄稿、百家经史等万卷书籍均被掳掠一空。王菜一生精心创造的”知非求是藏书楼,现仅存空空荡荡的破旧瓦房。
(刊登《台州日报》200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