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纪念王安石千年华诞·《王安石诗词选连载10》

2013-01-24 15:00:51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东  皋①
起伏晴云径,纵横暖水陂②。
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③。
楚制从人笑,吴吟得自怡④。
东皋兴不浅,游走及芳时⑤。


【注解】
    ①东皋(gao),水陂东侧的高地。这里是王安石钟山的居所,流连散步的地方。这首五律写春到东皋。
    ②首联,写钟山起伏的山径如天上的晴云飘忽其间,纵横的水陂,春水融融。
    ③颔联,写钟山春草迎风,苍翠欲滴;山间处处,花树繁荫,黄鹂掩藏其间,呜叫声声悦耳。
    ④颈联,写穿戴的衣冠都是金陵本地缝制的,从俗相宜;吟哦的都是吴越的歌谣,自怡自乐,风雅随俗。
    ⑤结联,写趁着江南鸟呜草长,登上东皋,游走舒心,活动筋骨,此乐何极。

【说明与评析】
    这首描写春到东皋的五律,应是作于元丰二年以后,即北陂水渠、水池修成之后。全诗四联,前三联工对,结联为流水对。面对如此严整的诗行,真令人肃然起敬。由此可以窥见诗人驾驭诗律、驱遣文字的造诣与功力。


岁  晚①
月映林塘淡,  风含笑语凉②。
俯窥怜净绿,小立仔幽香③。
携幼寻新药,扶衰坐野航④。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⑤。

 

【注解】
    ①岁晚:农历的九月,秋末冬初,岁时不多。
    ②首联:秋月高洁,透过疏林,映照在莲塘上,泛起淡淡的清波;霜风伴着笑语,不知不觉中,感到秋夜的凉意。
    ③颔联:低头看看疏星淡月中的莲塘,绿叶如乳洗一般,停留片刻,还可以闻到丝丝荷香。佇(zhu):古意等待。
    ④颈联:扶老携幼,坐上小船,寻找莲蓬是否还有新药(di,莲子),以满足一番野兴。
    ⑤结联:小船顺着莲塘,流连忘返。毕竟是重阳已过,秋风萧瑟,岁时不居。这等林塘,如此月色,多么令人留恋。

【说明与评析】
    诗人晚年热爱生活,一年四季,时年八节,风花雪月,都在他关注之中,都是入诗的好素材。由于他热爱生活,也就比别人更能享受生活。读者从这首近体五律中可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吹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③。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④。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⑤。

 

【注解】
    ①半山:钟山半山。春晚:夏历阳春三月。即事:就眼前的景物而作诗,抒胸中的块垒。
    ②首联:暮春三月,百花随风落,却给人们带来绿叶清阴。这也是时序对人类的酬谢与报答。
    ③翳翳(yiyi):隐约可见。交交:草树交相连接。颔联意思是:春深草盛,山坡上的小路隐约可见,更见幽静;草树相接,园屋好像被深藏起来似的。
    ④颈联:敷设床褥,每每只是为片刻的休息,马上就穿鞋拄杖,找个地方,寻幽探胜去了。
⑤尾联,收得饶有兴味。只有北山的飞鸟,最有情味,每次经过,都留下悦耳的清音。这个“唯有”,意在言中。

【说明与评析】
    这是一首近体五律,应是作于元丰初年。即景即事,意在尾联。在诗人看来,社会生活中人情薄于鸟情。这是何等的尖刻。诗人自从退隐归林,冷落得就只剩下北山鸟鸣的清音了。即事抒愤,这是人情之常,无可厚非。

即  事①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②。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③。

【注解】
    ①即事,就是即景即事,写眼前的景物,有感而发,或有所寄托。纵观《临川诗钞》,无出其右。
    ②静憩(qi):安静休息。荒寻,就是漫步踏青。
    ③武陵源:即桃花源。陶渊明笔下,武陵捕鱼人,缘溪行至尽头,登山入口,发现了这个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说明与评析】
    这首近体五言律诗,是诗人归隐钟山时的代表作,应是元丰初年的作品。前三联工整对仗,是钟山半山居所周围的景色,又像是山下村落的景象。“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一派幽居和睦的升平景象。这是诗人憧憬中的钟山村,现实中的武陵源。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可谓精雕细刻、字字珠玑,在五言律中,难出其右。

杏  花①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娆杏②,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③。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④。


【注解】
    ①写石桥边、茅檐下杏花在清溪中的倒影。
    ②娇娆:妩媚,美好清丽。极写杏花倒影的清丽可人。
    ③嫣:美好。景阳妃:南朝陈后主景阳宫里有张丽华和孔贵嫔。由于他终日沉溺于美色,在隋军进入建康(今南京)时,只好把她们藏在宫井里。这里诗人把杏花影比喻为宫井中嫣然一笑的妃嫔。
    ④怊(chao)怅:失意感伤,失落而不知所措。这一联把细腻的感情写得维妙维肖。水中有微波,会不会把艳妆损坏了,再也难以复原了。意即花影在水波中凌乱不整。

【说明与评析】
    这首近体五言律诗,是诗人退隐金陵时的佳作。石桥边,茅檐下,红杏倒映绿水之中,宛如景阳宫里张丽华含笑的倩影,光彩动人。全诗构思独特(写花影而不是花身),比喻新颖(以人喻花),借事而不留痕迹(反其意而用之)。全诗四联,炼词炼句,对仗或工对、或流水对,自然天成。结联尤为细腻,情真意切,维肖维妙。掏心窝里的话,油然而生。在五律中,堪称绝唱。


独卧有怀①
午鸠鸣春阴,独卧林壑静。
微云过一雨,淅沥生晚听。
红绿纷在眼,流芳与时竞。
有怀无与言,宁立钟山暝。


【注解】
    ①这个标题耐人寻味。有怀,全诗却了无一言。而所欲言,却又在不言之中。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寥,由此可见一斑。

【说明与评析】
    这首近体五律,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全诗四联,都是流水对。诗题是个眼,标明有怀,却了无一言。而所欲言,却完全在诗外。诗人给读者留下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驰骋,去奋飞,去想象,去填补。大诗人李白,有过眼前有景写不出的尴尬,只因为崔颢有诗在上头。直至《登金陵凤凰台》,吊古伤怀,才了却了这桩心事。王安石晚年在金陵,眼前景物,春阴林壑,微雨晚籁,红绿流芳,联联胜出,字字珠玑。但他也.有他的苦衷,那就是‘‘有怀无与言”,只好每当傍晚,面对钟山1宁立凝视,相对无言。这是何等的静默与寂寥!与其说是“无与言”,毋宁说是“难与言”。

送项判官①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②。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啸啸③。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④。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⑤。

【注解】
    ①这首近体七律送别诗,应是作于退居金陵的晚年。项判官何许人,无从考查。从颈联判断,应是诗人十六岁至二十二岁前在金陵的同窗好友。项比王安石大’故以兄长相麓:3

 ⑦断芦、落枫:点明送别时为晚秋季节。洲渚、沙长:说明送别之地在江边桥旁。
    ③泥滑滑(gag已):象声词。形容鸟声杂乱。马啸啸:马嘶啸啸。形容渡I=I热闹非凡。
    ④青衿(舯):古时青年学子的衣服,也用于借代读书的学子。此联是说,读书时与比我年长十岁的你相识,如今你从千里之外来访,完全出于友情。
    ⑤强饭:握别赠言。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华簪、鸡翘:官帽与官车上的装饰品。意即祝贺加冠晋爵,鸾车大马。

【说明与评析】
    这首近体七律,应是作于宋神宗元丰后期。在人情日薄的当年深秋,竟有在职的通判光临半山寒舍,而且还是年青时期金陵的同窗好友,真是“人间存正义,患难见真情”。诗人把当午枫桥渡口依依惜别的深情,用前三联淋漓尽致地抒发开来,以表达意外的惊喜与感激。最后握手言别,祝愿他努力加餐,前程似锦。这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格律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几乎是信手拈来。前三联全是工对,只有结联为流水对。从这首诗,我们又欣赏到王安石美学的修养和实践的功力。


岁晚怀古①
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遗书废讨论②。
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③。
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④。
遥望载醪祛惑者,吾今欲辨已忘言⑤!

【注解】
    ①这首近体七律,应是元丰元年退居金陵,隐居钟山半山时所作。时值深秋,正是伤怀凭吊的季节,联想到自己未来的生活,很自然地想起陶渊明的诗文来,脱口而出,联翩成章。
    ②先生:诗人自称。岁晚:这年的深秋。鲁叟,称孔夫子。遗书,指《论语》。首联是说,自从深秋回到钟山归隐种田,就不去探讨《论语》中礼乐治世的学问了。
    ③桑麻:陶诗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见《归田园居》第二首)松菊:《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④稚子、候门:也是来自《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⑤醪(160):酒。祛(qu)惑:使别人的疑惑消除。欲辨已忘言:(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第五首)

【说明与评析】
    这首近体七律,作于元丰元年的深秋。退居钟山,诗人将步陶渊明的后尘,不读《论语》,不问国事,将事田园,追寻幽壑,陶然醉然,以消除世人的疑惑,伴松菊以了此一生。读完这首怀古诗,人们不禁要问,由宰相一变而成田舍翁,谁能说得清楚?当事者有谁愿意一一回味?向来怀古与伤时同在,吊古与问今同调。

午  枕①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②。
野草白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③。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鼓斜见画楼④。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⑤。


【注解】
    ①南宋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此诗必访一处吊古而有作。题乃云午枕,未详。”推断有道理,题目不是午睡,而是午枕,吊古伤时而不能人睡,因此勾起了种种的遐思断想。
    ②百年春梦:比喻人生百年,如同春梦一般短暂。“不复吹箫”句,是说昔日鼓乐的喧闹情景已不复存在。
    ③颔联:写自然界的新陈代谢。
    ④颈联:写人世间的新旧更替。鼓(qT):倾斜。
    ⑤结联:面对兴废,深感孤掌难鸣,大势已成定局。

【说明与评析】
    这首近体七律,格调如此孤高惆怅,应是作于元丰末年。南宋李壁的推断是很有眼力的,吊古与伤时是一对孪生兄弟。眼看一个革新局面转瞬就要消逝,作为弄潮儿,深感孤单无助,怎能不莫名的惆怅呢?值得吟味的是颔联与颈联。自然界的新陈代谢是那样的自然和谐,而人世间的变迁与更替,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惊心动魄。你看,昔日的九锡朱门一旦鼓斜遭祸,马上就可变成画楼酒肆,成群妻妾就将沦落茶楼歌馆。深谙世情的诗人顿生不祥的预感,使好端端的午息变成午枕,浮想联翩,吟成这首旷世的杰作。首尾流水,中间工对,潇洒到使人嫉妒。

 

金陵怀古①(四首选一)
霸祖孤身取二江②,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③。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解】
①金陵,是六朝古都,在此建立的朝代更迭频仍,运祚短促。金陵怀古,就成为咏史诗歌的专题。
②孤身:应是指魏将邓艾出奇兵灭蜀这一史事。晋武帝命王浚率水军顺江灭吴,遂占领了江东、江西。这是有关六朝兴亡的典实。
③东府:东晋安帝在金陵筑东府。后庭:指《玉树后庭花》为陈后主所作,后已成为秦淮歌女在游船上卖唱的曲子。  
④黍离:《诗经?王风》之一。写西周亡后,宗庙宫室尽为黍离。麦秀.《麦秀歌》悲殷墟宫室变成麦田。都是抒亡国之感慨。

【说明与评析】
    这是一首近体七言律诗,应是作于元丰末年。金陵怀古,是个传统的题目。唐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就是以六朝兴废为题材的咏史杰作。白居易是刘禹锡的诗友,读《石头城》之后,就赞叹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王安石这首七律,不仅抒兴亡的感慨,他还从政治家的角度,总结了衰亡的根本原因,即是由于守业的子孙豪华、逸乐造成的,很有普遍意义。不期白居易的预言,在王安石这首七律面前落空了。全诗前三联对仗严整,结联为流水对,环环扣住兴而后废,乐极而祸结这个主题,可谓悲壮!

【附录】

秋早
暮寻蔡墩西,独觉秋尚早。
山路葩草繁,野田风日好。
禅林乌未泊,经屋尘初扫。
蛮藤五花簟,复足休吾老。


※这首近体五律,应是诗人初到钟山时的作品。一朝一暮,时年四季,山路田野,禅林经屋,诗人无处不喜爱,无一不感到新鲜,并决心在此终老。

北山暮归
千山复万山,行路有无间。
花发蜂递绕,果垂猿对攀。
独寻寒水度,欲趁夕阳还。
天黑月未上,儿童初掩关。

 


    ※这首五律,应是作于退隐北山的元丰年间。诗人饶有兴致地描写了北山暮归时的情景。北山山峦重叠,暮霭间山路时隐时现,野蜂递绕,猿攀垂果,惊险可知。为了赶在夕阳西下过寒水,也就不顾一切地前行。直至天黑,童稚已掩柴门时才到家。全诗意趣幽雅,选材可谓独步艺坛。

上南冈
暮坞屋荒凉,寒陂水清浅。
捐书息微倦,委辔随小蹇。
偶攀杨柳枝,却望青青谳。
幽寻复有兴,未觉西林晚。

※这首近体五律,是初到钟山时的佳作。诗人通过写他骑驴上山的游兴,抒发对半山居所的热爱,对这里一山一銮磊依恋与深情。颔联写他放下书本就骑上毛驴,真是活灵活现,兴致之高,溢于言表。

鸟  塘
地僻居人少,山稠伏兽多。
怒狸朝搏雁,馋虎夜窥骡。
篱落生孙竹,门庭上女萝。
未应悲寂寞,六载一经过。


    ※从结联看,这首近体五律,应是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时诗人隐居钟山已经六年了。写乌塘地僻、山稠,表现得淋漓尽致。颔联写白天狸搏雁,夜里虎窥骡,真令人毛骨悚然。就诗的格律而言,在北宋的诗人中,五律写得如此严整、工炼、生动,真是很难找出第二个人来。至于选材,更是诗坛独步,有哪一位诗人把狸雁和虎骡,置于同一时间与空I司?

春  日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竟华。
莺知求旧友,燕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酝,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  归梦到天涯。

    ※这首近体五律,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一代名贤,一代名相,面对欣欣向荣的春日,却再也出不去,只好醉眠自适。触景伤怀,深感世态炎凉,人不如禽。

新  花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慰此流芳。
流芳只须臾,我亦岂能长。
新花与故我,已矣两可忘。


    ※这首近体五律,应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卧病床榻,仍汲水置新花,其热爱生活、留恋生活的情状,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贴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知此,更堕野人机。

※诗人以野雁自况。倦投空渚,饥贴冷云,连个栅鸡与池鹜都不如。更糟糕的是,还可能落入捕猎者的机巧。而呆雁却置此种种于不顾。是歌还是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吟哦者自行取舍。人一闲居下来,回忆往事,尤其是曾执宰过北宋牛耳的诗人,托物言志,发点牢骚,是自然的,也是可以坪解的。毕竟,人非草木!


宿  雨
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宿雨惊沙尽,晴云昼漏稀。
却愁春梦短,灯火著征衣。

    ※前三联写春来大自然的种种变化:花树争红搅绿,鱼吹塘水,雁归塞北,宿雨水涨……可谓细致入微。结联说唯恐春归早,秉烛以夜游,大有“及时行乐”之嫌。这是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另一侧面,无可厚非。

段氏园亭
欹眠随水转东垣,一点炊烟映水昏。
漫漫芙蕖难觅路,倚倚杨柳独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白鸟嬉游静不烦。
朱雀航边今有此,  可能摇荡武陵源。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

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赏心亭
霸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只空村。
孤城倚薄青天近,细草侵寻白日昏。
稍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
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无言醉客喧。


江  上
村落家家有浊醪,青旗招客解征袍。
春风似补林塘缺,野水遥连草树高
寄食舟车随处敝,行歌天地此身劳。
迟回自负平生意,岂是明时惜一毛。


梦张剑州
万里怜君蜀道归,相逢似喜语还悲。
江淮别业依前处,日月新阡卜几时。
自说曲阿犹未稳,即寻湓水去犹疑。
茫然却是陈桥梦,昨日春风马上思。

※张剑州,又名张奎,是王安石大妹王文淑的丈夫。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晓。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昌叔,名朱明之,字昌叔,是王安石二妹的丈夫。


寄曾子固
斗粟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荒城回首山川I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曾子固,名巩,王安石的挚友,定交甚早,相知至深,并始终如一。宋仁宗嘉韦占八年(1063)八月,王安石母亲吴氏病逝于京师,曾巩应请,遂作《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两家通好,由此可知。


寄池州夏太初
一水衣巾剪翠绡,九华环飒刻青瑶。
生才故有山川气,卜筑兼无市井嚣。
三叶素风门阀在,十年陈迹履綦销。
归荣早晚重携手,莫负幽人久见招。


※自序:“不到太初郎中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