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称职衔(5)
【骠骑将军】官名。西汉武帝时置此官,以奖尝霍去病之战功,位在“三司”,秩同大将军,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官名。东汉置,为汉次于“大将军”之最高统帅。唐宋时“骡骑大将军”为从一品之武散官。
【骠骑卫上将军】散官名。金代正三品下。元代,升秩正二品。
【平章事】官名。唐代始有此官。唐代中叶以后,凡实际任宰相职者,必在本官名外加“平章事”衔,始能行使宰相职权。宋代,有“平章军国重事”之名,专以年高望重之大臣受之,位在宰相之上。金代有“平章政事”,位次宰相。元代,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为地方行省长官,简称“平章”。明初沿置,后废。
【平章军国重事】官名。又称“同平章军国事”。宋代,置此官专以年高望重之元老大臣为之,位在宰相之上,不常置,北宋之文彦博,吕公著,蔡京,南宋之王燴,贾似道等均曾任此职。
【仆射】官名。秦代,始有此官名。凡侍中尚书,谒者,郎等官,均有仆射,以所领职事作称号,意为其中之首。西汉、东汉均有“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手。南北朝时代,于“尚书令”下置左右“仆射”。魏、晋以后则“令”、“仆”同居宰相之任。唐代,不设“尚书令”,以左右“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门下侍中”同为宰相。中宗以后,非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即不为宰相。宋代,隋着中书、门下二省并入尚书省,其左右“仆射”分兼“中书令”、“门下侍中”之职,成为事实上的左右“丞相”。徽宗时,左右“仆射”,一度改称“太宰”,“少宰”。
【平东将军】官名。曹魏时置一人,第三品。北魏秩从二品上。北齐、北周亦置。隋为散号将军,秩从六品上。
【平北将军】官名。东汉列将军之一。曹魏置一人,第三品。蜀、吴亦置。两晋,南朝皆置。北魏秩从二品上。北齐、北周、隋置,秩从六品上。
【平西将军】官名。汉魏间置。曹魏置一人,第三品。两晋、南朝沿置。北魏秩从二品上,称号加“大”字,位在扩军之下。北齐、北周均置。隋为散号将军之一,秩从六品上。
【平南将军】官名。汉魏间置。曹魏置一人,第三品。北魏秩从二品上。北周、北齐皆置。隋为散号将军,秩从六品上。
【平越中郎将】官名。晋武帝于广州置此官,立护南越,第四品。北魏置护越中郎将,秩第三品中。
【前锋统领】官名。清代,八旗兵前锋营长官,由满人或蒙古人充任。秩武官正二品。
【前侍伯中大夫】官名。北周置此官,为禁军将令,正五命。
【钦象大夫】官名。金代司天翰林官,秩从四品。元代、从三品。
【铁无监监令】宫名。明代,于洪武三年(1370)始改司天监令为钦天监令,掌观察天气,推算历法,节气之事。秩正五品。
【亲卫大夫】阶官名。宋代制,为武阶官,秩从五品。
【秋官尚书】官名。古代,以“大司寇”为秋官,掌刑狱。
【秋官正兼冬官正中官正】官名。元代,大史局属官,为负责观测天象的南北曰官,定员一人,秩正五品。
【亲卫大夫】官阶名。宋代置,为武阶官,秩从五品。
【侍书】官名。宋代,有“翰林院侍书”之官。元代于学士院置“侍书学士”二人,秩从二品。
【侍正】官名。元代,设“侍正府”官暑,置“侍正”十四人为该府主官。秩正二品,下置“同知”,秩正三品.
【诗读】官名。北魏始置此官。宋代置于翰林学士院,位在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下,秩正五品。元、明、清沿置。清升秩从四品,满、汉并用。
【侍仪使】官名。元代、侍仪司置此官四人,秩正三品。
【侍中大夫】官名。元置,秩从三品。
【侍书学士】官名。元置,秩从二品。
【四中郎将】官名。东汉末,置“东、南、西、北”四个“中郎将”合称“四中郎将”。东晋,北魏皆置,选二、三品宫任之。
【四征将军】官名。汉魏时置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将军,称“四征将军”。其位次于“三公”。
【四安将军】官名。东汉始有“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晋因之。北魏亦置。唐无。
【四镇将军】官名。东汉末年置“镇东将军”至曹魏时,增至“镇南、镇西、镇北”,将军,合称“四镇将军”。北魏时权增大,位仅次于“尚书令”。唐无。
【太子庶子】官名。秦汉以后,为东宫职官之一,其性质与皇帝左右之“侍中”相似,以后历代沿置。明、清时为正五品。
【太中大夫】官名,秦代始置。汉、晋仿秦制,为光禄勋之属官。隋代以后为文散官,从四品。元代从三品。明代从三品。
【太子中书舍人】官名。晋代,东宮之“中舍人”,别称“太子中书舍人”(见“舒人”条)。宋朝为中央政府“尚书省”,“中书、门下省”,“中书令”的主要属官(中书舍人)尚兼务秘书,侍从之职。宋代多为将帅子弟秘密担任。
【特进】官名。两汉及魏晋时代,为待遇优厚之意。如在诸侯、王公、将军等高宫中,对于功勋卓著者,朝廷赐以“特进”之官号,位于“三公”之下。隋、唐为正二品。元、明升为一品。
【通议大夫】散官名。清代,为文散官十七阶之第七阶,秩从四品。唐代、秩正四品下。宋初沿唐制,后改名朝奉大夫。金代,秩正四品中。元沿金制,升秩正三品。明正三品。清正三品。
【通奉大夫】散官名。宋代为文散官三十阶之第九阶,秩正四品下。金代,从三品中。元代,从二品。明、清沿其制。
【同判大宗正事】官名。金代,秩从二品。
【同签大宗正事】官名。金代,秩从三品。
【团练使】官名。唐代中期以后,于不设节度使的地区置“都团练使”、“团练使”,掌本区各州军事,军训壮丁。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刺史”,低于“防御使”。辽、元亦置。明代废。
【屯田郎中】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典农中郎将”,招幕百姓在许昌城下屯田。晋代置。唐代,于尚书省工部设屯田司,置“屯田郎中”为其长官,秩从五品上。宋沿唐制。明代,于工部设“顿田清吏司”,置“郎中”一人,秩正五品。“员外郎”一人,秩从五品。清代亦置,未定秩级。
【武义将军】武阶官名。元、明时代为武官位之一,秩正三品武官。
【武节将军】武阶官名。元、明时代为正五品武官。
【武功将军】武阶官名。清代、为从三品武官。
【武显将军】武阶官名。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略将军】武阶官名。元、明代、从五品武官。
【县男】爵名。晋始置,为六等爵之第六等。北周置,正五命。金代置,秩从五品。元代置,秩从五品。
【骁骑尉】官名。爵名。隋代,为武散官,秩正七品下。唐代、秩正六品。宋代、秩正六品。金同宋。元代、正五品。明代秩正五品。
【骁骑将军】官名。汉代置列将军之一。曹魏时为丞相府属官,第四品。晋、南朝宋、齐、梁、陈沿置。北魏秩从三品上。
【宣武都尉】武阶官名。清代置,秩从四品。
【银青光禄大夫】官名。唐、宋时代为从三品文阶官。宋元丰改制后,相当于寄禄宫户、礼、兵、刑、工部尚书。
【银青荣禄大夫】散官名。金、元皆置。金正二品下,元正一品。
【游击】官名。汉代,有“游击将军”之官,统兵专征,职权颇重。其后,历代沿置。唐、宋时代成为武散官。元废。明代复此官。为边区守军之将,无品级,无定员,与前代不同。后又除“将军”之名,单称“游击”之官,位次于“参将”,为从三品武官。
【游击将军】官名。东汉列将军之一。曹魏置一人,第四品,与骁骑将并为中军。吴亦置。入晋与领军、护军、左右尉、骁骑并称六军。南朝宋、齐因之。梁分置左、右,改称“游击将军”。陈因之。北魏游击将军秩四品上。唐从五品下,宋从五品。
【游骑将军】官名。南朝梁改游骑将军为此名。分置左、右,与将军护军,左右卫,云骑将军合称六军。唐代为武散官,秩从五品上,宋沿唐制,元丰改制废。
【右元帅】官名。唐代,高祖入关后置左、右元帅,为全军最高统帅。
【右仆射】官名。东汉末期始有此官。宋代,三省合并为尚书省后,“右仆射”兼掌“门下侍中”之职权,后改称“少宰”,又改称“右丞相”。旋废。
【右谏议大夫】官名。隋、唐时代,于中书省置此官,与门下省之“左谏议大夫”同掌侍从规谏。至宋代,设“谏院”。以“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为院的长官。辽金沿置。
【右龙武大将军】官名。唐代中期以后,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六军之一的“右龙武军”的最高长宫名。
【右神策大将军】官名。(与“右龙武大将军”同)。
【御马监】官署名。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掌御用马匹。洪武时,有“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清初因之,后废。
【御用监】官署名。明代置,宦官十二监之一,洪武时,置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
【御史中丞】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之左官有两“丞”,一日“御史丞”,一曰“御史丞”。自东汉至南北朝,“中丞”的权威颇重,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号为三独坐。以后各代皆置。
【宰执】官名。唐宋时代,合称“宰相”与“执政官”为“宰执”。同“宰相”。
【宰辅】官名。指辅政大臣。一般指“宰相”和“三公”。
【明毅将军】官名。明代始,为武散三十阶之第十二阶,秩正三品。金、元代称“昭毅大将军”,金正四品中。元正三品。
【昭武校尉】散官名。唐代始,秩正六品上。宋代亦置。清代为正四品。
【昭勇将军】散官名。金、元为“昭勇大将军”,金正四品下。元正三品。明为“昭勇将军”,秩正三品。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