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称职衔(2)
【都统】官名。前秦始置“少年都统”,以统师青年士兵。唐、宋、清均置。“都统”秩一品,“副都统”,秩正二品。
【都尉】官名。战国时置,汉沿置。唐、宋亦有“都尉”,“骑都尉”,“轻车都尉”等。清代则以三、四品武官之阶官,称为“都尉”。
【都元帅】官名。唐德宗时为“兵马都元帅”。辽、金均置,秩从一品。元代、秩从二品。
【都总管】官名。五代后唐为最高军事统帅,宋、辽、金、元均置,秩正三品。
【都御史】官名。明代,于都察院置左、右“都御史”为院之长官,秩正二品。副都御史、秩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秩正三品。
【都指挥同知】官名。明代设,秩从二品。
【都督】①统兵官。三国时代,魏文帝(公元220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而权位最重者为“都督中外诸军”及“大都督”。吴、蜀亦置。晋、南北朝以“都督中外诸军”或“大都督”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后周改“都督诸军’’为“总管”。唐代复设都督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都督”由亲王任之。中叶以后,逐渐以“节度使”取代“都督”之官名。元代设“大都督府”,置‘‘大都督”,统领诸卫(军),专为武官。明代改元代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又改为“五军都督府”。②领兵官名。三国时代,主将帐下领兵者称为“都督”。③武散官名。南北朝时代,北周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隋代、于“大都督’’之上又置“上大都督”;唐代,改“上大都督’’为“骁骑尉”、“大都督”为“飞骑尉”、“帅都督’’为“云骑尉”,“都督’’为“武骑尉”,亦均为武散官。
【都客省】官名。辽代,南面朝官客省的最高长官。
【都统军】官名。西夏诸监军司的最高统兵官,职掌统领本司兵马,训练驻防,御敌出征。副职称副统军。
【都统制】官名。北宋时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制度上定有种种规定。至南宋建炎元年(1127)始正式设“御前司都统制”,为禁军将官之职衔。“都统制”下设有“副都统制”、“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等官。以后在各路的驻军亦置同名之各级军官,并多加“御前”字样,表示为中央直隶之部队。元、明时代不置此官。至清代末,“统制”宫相当于现代之师长。
【都部署】官名。五代吋,后唐始置此官,为战时军事统帅。北宋前期临时委任之大军区统帅亦称“都部署”,掌军旅屯戍,攻防等事。
【都都统】官名。唐代置。位相当于“元帅”,驻行营,掌各道之兵马大权。
【都转运使】官名。宋代,称管理各路财政之官为“都转运使”(相当现代财政部(长),实质上是大行政区的最高长官。下设“转运使”、“副使”等官。“转运使”主管一路财政,廉理一路民政,实居州之上级监督地位。两省官五品以上。金代、秩正三品。元代沿置,后罢。
【都官尚书】官名。南北朝时代,南朝宋始设都官曹,主官称“都官尚书”,掌刑法狱讼之事。北齐均置。隋代,改“都官尚书”为“刑部尚书”,为六部长官之一。唐、宋与隋代略同,至辽代废。
【都指挥使】宫名。五代时代,始以“都指挥使”为统军之将领,宋代沿用,于‘‘殿前司”、“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和各军均置此官。元代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等官。明代,于各省设“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一人,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隶属京师之“五军都督府”。
【都督同知】官名。明建国前,大都督府的副长官,位次于大都督,左、右都督,高于副都督,秩从二品。
【都督佥事】官名。明建国前大都督府置此官。从三品。后升从二品。洪武十二年(1379),升秩正二品。十三年置大都督府,遂属五军都督府。
【都漕运使】官名。元代,户部属下设“都漕运使司”子河西务,是为总司,分司临清。置“都漕运使”,秩正三品,下置同知,副使,运判等官。
【都大发运使】官名。宋代,初设发运使司官署,置京畿东道水陆发运使。后专掌淮、浙、江、湖六路漕运,或兼茶运盐钱政。
【都水庸田使】官名。元代,设掌管水稻生产的官署称都水庸田使司,置“都水庸田使”,秩正三品。
【都督中外诸军事】宫名。晋南北朝时代,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都督”。
【都指挥佥事】官名。元代设,秩正三品。
【度支使】官名。唐代中期,以尚书、侍郎兼职。宋代置、总领全国税赋,下配“副使”,相当一国财政部正副部长。
【度支卿】官名。元代置,秩正三品。
【度支大臣】官名。清末宣统三年,改“度支部尚书”为“度支大臣”、“度支侍郎”为“度支副大臣”。
【度支尚书】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代置,掌管国家财政收支,隋代亦置。唐代沿置,以“尚书”、“侍郎”为其长官、次官。五代后唐沿置,以三司使领之。宋代神宗时,以产部设度支司,置“郎中”为其长,后历朝仿制。清代改户部为“度支部”,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端明殿学士】官名。后唐、宋置,位在翰林学士上,专掌皇帝直接发出的机密文件,宋改为“文明殿学士”。
【发运使】官名。唐玄宗时置。宋代,太祖时于京师置此官,专从江淮地区向京师运送粮食。后扩大为淮南、江南、两浙、荆湖诸路,东南六路漕运,下置“副使”、“判官”为副职。其职级高于州、府职。
【凤阁舍人】官名。唐代武则天置此宫,专掌中书省撰拟诰敕之事与隋代“内史舍人”,“内书舍人”同,职级与“中书舍人”同。
【凤阁侍郎】官名。唐初曾改称“中书侍郎”为“凤阁侍郎”,职衔相当副部长级。
【奉祠】宋代,五品以上官员,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多被任为宮观使、提举、提点、主观宮观等官,无职事,但领奉禄,称为“奉祠”。
【奉训大夫】官名。金、元、明皆置。金代从六品下。元代从五品宣授,明代为四十二阶之第二十五阶,从五品。
【奉朝清】官名。唐代,官位为五品上之文散官。
【奉议大夫】官名。金、元、明、清各代皆置。金正六品下。元正五品。明正五品,清代从四名。
【奉直大夫】官名。宋、金、元、明、清各代皆置。金代从六品。元代从五品。明代从五品。清代从五品。
【奉政大夫】官名。金、元、明、清各代皆置。金正六品上。元正五品。明正五品,升授。清正五品。
【奉国将军】爵名。明、清时代宗室封爵之第十三位,有一、二、三等之别。②散官名。明代、武散官、秩从--il~DIl授。
【奉德大夫】散官名。金置。为文散官,从五品下。
【奉国上将军】散官名。金、元皆置,为武散官,金从三品上。元从二品,宣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