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国历代官称职衔(3)

2013-01-23 23:54:45来源:互联网

打印 字号: T|T

  【抚军将军】官名。东汉置。为列将军之一。曹魏置抚军大将军,第二品,属官同骡骑、车骑、卫将军。吴、蜀置,皆置抚军将军。两晋南北朝皆置。北魏秩从一品下,北齐从二品,北周为八命(按周代爵秩之为第八等,即王之三公和州牧)。
  【抚军都尉】官名。曹操为扩其耳目所置。主刺举。官员一人,秩比二千石(相当州、府级)。
  【辅国将军】官名。东汉置,主领兵。曹魏沿置,秩三品。蜀称辅汉将军。晋称辅国大将军。南朝宋明帝称辅师将军。梁、齐、陈均置。北周列七命。隋为散号将军,从六品下。
  【辅国大将军】官名。宋代为武散官,正二品。
  【辅国上将军】官名。金、元皆置.金秩从三品中,元从二品。
  【副将】官名。南宋时,位在统制,统领,正将之下。金代边将中有副将一员,在正将下,部将上。
  【副尉】官名。清代,有左、右翼尉(正三品武官)、八旗协尉(正四品武官),副尉(正五品武官)
  【副都统制】官名。南宋、御前司置此官,为禁军长官之一。职衔相当现今师长。
  【副典军】官名。唐代,亲王亲事府,亲王帐内府均置此官各二人,秩从五品上。
  【宫相都总管】官名。元代,至顺二年(1881),置宮相府并鹤驭司,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为宮相都总管府,隶属昭功万户都总管使司,旋独立。宮相都总管府长官称“达鲁花赤、“宮相都总管”,秩正三品。
   【管河同知】官名。清制,河道总督所辖有“管河同知”、“通判”、“州同”、“州刺”、“县丞”、“主簿”等官,与地方行政官署同。“河道总督”,地位相当于“知府”。
   【国相】官名。汉代,直属朝廷的地方行政区称都,分封给各王的行政区称“国”。
王国的重臣中置“傅”和“相”,其职略当于郡之“太守”。故王国的“国相”与郡守相当。
    【翰林学士承旨】官名。唐代,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置。位在诸学士之上,为翰林院首席学士。宋代于翰林学士院置此官,为学士院长官。金制:置一员,秩正三品;元制、秩从一品。
    【后军将军】官名。北魏置此军官,秩从四品。北齐为从四品上。隋代为散号将军之一,秩从六品亡。
    【户部尚书】官名。户部起源于汉代的“民普”。魏、晋以后,在中央设度支曹尚书,左民曹尚书和右民曹尚书。度支曹尚书掌管国家财政,左民曹尚书掌管户籍,右民曹尚书掌管公私田宅等事务。至隋代,将上述三曹合并设立民部。至唐初因避李世民讳而改称户部,为六部之第二部,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产部侍郎,下设四司:产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分别理事,实际上成为国家财政的最高机关。而后,历代沿此制不改。
     【户部侍郎】官名。隋、唐以后,确立为六部制,于各部置“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宫。
     【户部左、右侍郎】官名。唐代以后,历朝产部副长官均称“户部侍郎”。至明、清两代,户部副长官置二员,称户部左侍郎和右侍郎。
     【户部左曹侍郎】【户部右曹侍郎】官名。宋代、元丰改制后,户部分左曹和右曹理事。左曹职掌户口版籍、税赋、军国财政预决算、土贡、征榷、产婚、田讼等事务。右曹职掌常平、免役、保甲、义仓、账济、农田水利、坊场河渡等事务。
     【护军将军】官名。魏、晋至隋代多置此官,或称“中护军”,掌军职之选用,并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队。即“领军将军”或“中领军”掌内军,“护军将军”或“中护军”掌外军。约为重要军事长官。
     【护西戎校尉】官名。曹魏时置西戎校尉,第五品。晋、南朝宋沿置。齐称护西戎校尉。北魏称护戎校尉,秩第三品下。
     【护鲜卑校尉】官名。曹魏时置此官,秩比二千石,第四品。主掌鲜卑事。
     【护匈奴中郎将】官名。后汉时,管理南单于境界的长官。秩比二千石,第四品。
     【怀化郎将】散官名。唐代制,为武散第四十五阶之第十八阶,秩正五品下。
     【怀化将军】散官名。唐代制,为武散第四十五阶之第六阶,秩正三品下。
     【怀远将军】散官名。明代置。为武散三十阶之第十四阶,秩从三品初授。
     【工部中大夫】官名。北周于冬官府置二官,正五命。
     【王部左、右侍郎】官名。明代始置,为工部副长官,以辅王部尚书。清代、设工部左、右侍郎。
     【供奉学士】官名。元代,于奎章阁学士院置,秩正四品,位在大学士,侍书学士,承制学士之下。
     【观文殿大学士】官名。宋代,享有宰相礼遇。
     【光禄大夫】官名。秦以前称“中大夫”。汉秩比二千石。唐从二品。明代、清代为一品。
     【光禄寺卿、光禄寺少卿】官名。北齐以后历代沿置,为“光禄寺”之正、副长官。
     【观察使】官名。唐代初期起,中央向各道派遣此官,以监察各州、县官吏的政绩和民事,唐、清沿置。
     【翰林学士】官名。南朝宋、唐中期、宋、金、元、明皆置,在翰林学士上可升为侍郎(副部级)。
     【护戎中郎将】官名。北魏置有此官。太和中议定官制,改为从三品。
     【护羌中郎将】官名。北魏置有此官。太和中议定官制,秩第三品中。宣武帝以后,改为从三品。
     【护越中郎将】官名。晋武帝时置有平越中郎将,治广州I主护南越。第四品。北魏时,秩第三品中。
     【护蛮中郎将】官名。北魏太和中议定官制,秩第三品中。宣武帝后改为从三品。
     【华盖殿大学士】官名。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置此官,秩正五品,为内阁大学士之一。
     【怀化大将军】散官名。唐代置。秩正三品。宋代为第五阶,秩正二品。
     【怀化中郎将】散官名。唐代置。秩正四品下。
     【怀远大将军】散官名。金、元皆置。金秩四品下,元秩从三品。
     【集贤学士】官名。唐、宋集贤院均置。唐由五品以上官充任。如宰相兼任。宋沿唐制。元代、秩正二品。
     【集贤院使】官名。元代,集贤院的长官,至元二十二年(1285)置集贤院,置“大学士”三名,秩正二品。
     【集贤院大学士(宋)】集贤院直学士(宋)。集贤殿直学士(唐)。官名,秩正二品。
     【监掣同知】官名。清代,两淮盐政所辖盐课司之属官,正五品。
     【监察御史】官名。各朝均置,有此官。属中央政府级的,官位在省部级。省政府级的,官位不低于府、州级。
     【监察侍御史】官名。唐代、属彻史台察院。掌分家百僚、巡按郡县。其后各代均置此官。官位不低于府、州级。
     【监察都御史】官名。明代置。为都察院主官,共八人,秩正七品。后都察院升为正三品,置左、右都御史各一人。洪武十七年(1384)升秩正二品。
     【稽勋司郎中】官名。明、清时代吏部稽勋清吏司长官,简称“稽勋司郎中”共置二人,正五品,满汉各一人。下置员外郎三人,从五品,宗室,满汉各一人。
     【集贤院学士】官名。唐、宋均置。元代,“集贤学士”位仅次于院长官“大学±”,定员二人,秩正二品。
     【集贤院直学士】官名。宋置,位在“集贤院大学士之次”。
     【集贤殿直学士】官名。唐代,集贤殿书院置,位在“集贤殿学士”之次。
     【给事黄门侍郎】官名。东汉时,始置专官,称给事黄门侍郎。曹魏置四人,秩六百石,第五品。三国蜀,晋沿魏制。南朝宋以中书侍郎为之。齐、梁、陈、北周、隋、唐均置。南朝宋以中书侍郎为之。齐、梁、陈、北周、隋、唐均置。唐改称门下侍郎。
     【将作院院使】官名。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置‘‘将作院”设长官“将作院院使”,职掌宮廷服用,饰物制造,秩正二品。
     【将作卿】官名。明代朱元璋于吴元年(1367)置。为将作司长官,秩正三品。
     【京畿都漕运使】官名。元代,总管漕运事务的官衙称“京畿都漕运使司”,掌漕运之事,领在京诸仓出纳粮册及新运粮提举司站车攒运公事。其长官称“京畿都漕运使”,秩正三品。
     【郡丞】官名。秦代制度,“郡守”下置“丞”及“长史”(郡尉)。为“郡守”之辅佐官。唐代改“郡守”为“州刺史”后,下置“别驾”,“长史”等官,无“丞”。宋代亦不置“丞”,明、清因之。清代仅在“顺天府尹”之下置“丞”一人,为正四品官,掌管学校政令,乡试时为“提调”官。
     【将作监】官置名并官名。北齐始设将作寺,长官称将作大匠,副长官称将作丞。隋初沿之。唐代因之,掌土木工匠之政。宋初、承唐制,设“将作监”。由朝官以上官充任。元丰改制后,“将作监”又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等事务。辽沿其制。金废。历代“将作监”的长官亦称“将作监”,副长官称“将作少监”,其职位相当“尚书”、“侍郎”:“侍郎”下职位相当州、府级。
     【将作大匠】宫名。秦始置。掌治官室,秩二千石,位同九卿。下置两丞及左、右、中侯。两汉沿制。曹魏时第三品。吴置。两晋迄南朝宋,有营缮时置。北魏秩从二品。北齐始设将作寺,长官称大匠。隋沿北齐制,皇帝改称将作大监。炀帝复旧称,又改称大令。唐仍称大匠,秩从四品下。
     【节度使】官名。三国时代孙权始置“节度”之官。以典掌全国之军粮。唐初沿北周及隋代旧制,后改“都督”,总揽数州军事。至北宋赵匡胤,始收回大权,  自此,“节度使”成为将、帅大臣和宗室勋戚之荣衔,无实权。唯辽、金承唐制。元代先废,后又复“节度使”称“节帅”。
     【金吾将军】散官名。明代置,秩正二品,升授。
     【金吾卫上将军】武散官名。金、元皆置。金、正三品中。元、正二品,宣授。
     【金紫光禄大夫】散官名。魏晋、秩第二品。唐、宋正三品。金正二品上。元正一品。
     【京卫指挥使】官署名。明代,设上直卫及南、北京卫三指挥使司,掌统卫军。宿卫京师。每指挥使司置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镇抚司镇抚二人,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