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称职衔(4)
【郡守】官名。春秋战国时始置。初为武职,用以防守边郡。秦统一六国后,改封地制为郡县行政区划,共设三十六郡,每郡置“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辅左官称“郡臣”,郡的军事指挥官称“郡尉”(长史)。汉代初,曾一度改“郡守”为“刺史”。隋代曾用“太守”一名。唐改郡为州,置“州刺史”为其长官。宋改郡为府,以“知府”(府尹)为其长。其后各朝亦沿此制。
【郡侯】爵名。晋代始置,历代沿之,亦称“开国郡侯”。金代此爵秩正或从三品。元代,八等爵之第五,秩正三品或从三品。
【郡将】汉代,别称郡守,兼统郡的军务。宋时以朝臣出知列郡,其出衔称知某州军州事。职衔不低于州、府职级。
【开国】原指开邦建国。后为封爵。晋始有“开国郡公”。唐代封爵共九等自四至九等,依次为“开国郡公”,从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县侯”,从三品;“开国县伯”,正四品上;“开国县子”,正五品下;“开国县男”,从五品上。此制自南北朝迄宋代多沿用。
【开府】指高级官吏开设府置。汉代三公得开府,置属官;将军亦有开府者。晋代各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唐、宋定“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文散官。元代通用武职。
【开国子】爵名。晋朝始置。秩第二品。南朝梁、陈置,秩五品。北魏,北齐为第四品。北周正六品。隋初,正四品下。宋代,秩正五品。
【开国男】爵名。晋代始置。秩第二品。南朝梁、陈,秩六品。北魏,北齐为第五品。唐以五品上。末秩从五品。
【开国伯】爵名。晋始置。秩第二品。隋为七等、正三品。宋代十等爵,秩从四品。
【开国侯】爵名。隋置,为六等,正三品。唐复置,为从三品。宋沿唐制,为九等,秩从三品。
【开国县子】爵号。唐代分九等爵之第八等,正五品上。宋代,秩正五品。
【开国县公】爵号。晋始置,为第一品。南朝宋、梁沿晋制。陈为第二品。北魏从一品。北齐正二品。隋初、从一品。唐代为九等爵,从二品。宋代为十二等爵,食邑二千户以上,从二品。
【开国县伯】爵号。南朝陈置,秩第四品。唐代、正四品。宋代称“开国伯”,秩从四品。
【开国县男】爵名。晋始置,秩第二品。南朝宋,陈皆为第三品。北魏第二品,北齐从二品,北周正八命,唐代从五品。宋代从五品。
【开国县侯】爵名。晋始置。为第二品。南朝宋,陈为第三品。北魏第二品。北齐从二品。北周正八命。唐代从三品,宋代从三品。
【开国郡公】爵名。晋始置,为第一品。南朝宋,梁为一品。陈第二品。北魏与三公并列第一品。北齐从一品。北周正九命。隋从一品。唐从二品。宋秩从二品。
【开国郡侯】爵名。南朝陈置,秩三品。
【开封府尹】官名。宋代于首都开封设府,秩从三品。
【开府仪同三司】宫名。汉代始置。开府,指高级官吏得以开设府暑;三司,指享受“三师”之最高待遇。唐、宋时代,定“开府仪同三司”为一品文散官。元代通用于武职,至明代始废。
【客曹尚书】官名。西汉成帝时设“客曹”官署,置“尚书”为其长,称“客曹尚书”,为五省尚书之一,秩六百石,第三品。东汉,南北朝刘宋时,改为“祠部尚书”。至隋代确定六部制后,于礼部设主客司,长官称“主客(司)郎中”。
【礼部郎中】官名。隋、唐以后,历代礼部所属各司均有礼部(曹)司,其长官称“礼部郎中”。
【礼部尚书】官名。隋始设六部、礼部为六部之一。其最高长官称“礼部尚书”。唐代曾一度改称“司礼太常伯”或“春官尚书”,旋变旧。明代多由翰林出身者任之,并兼翰林官职,在六部中优为显贵,常入阁参与机务,清末改为“典礼院”,长官为“掌院学士”。
【礼部侍郎】官名。隋、唐、宋代,“礼部侍郎”为礼部副长官,佐“尚书”,管理事务。明、清时代,“礼部侍郎”分为左、右,明代尚兼翰林学士或侍读,侍讲学士。清初因之,惟非翰林出身者不兼,满人不兼。又清代内阁学士亦兼“礼部侍郎”衔。
【立国将军】官名。莽新王朝置此高级武官,与更始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并称四军。东汉废。
【利用监卿】官名。元代,利用监长官,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秩正三品。
【吏部尚书】官名。西汉时代,成帝始置“常侍曹尚书”,至东汉光武帝时,更称“吏部曹尚书”,灵帝时(公元168年)一度改称“吏部曹尚书”。至刘宋时代,确立“六部制”以后,以吏部为首,其长官称“吏部尚书”,直至清代。此官掌管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勋阶等事务。相当于今“人事部”长。其官价唐宋为正三品,明代升为正二品。清代又升为一品。
【吏部郎中】官名。唐、宋时代为吏部本司的长官,唐置吏部郎中二人,一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告身,一掌选补流外官。宋略同。明、清时代,为吏部所属各司长官的通称。
【吏部侍郎】官名。此官名始子汉代,为郎官之一。东汉以后,因“吏部曹尚书”参与国政,故“侍郎”以辅佐“尚书”之职责,成为吏部曹之副长官。至隋代确立“六部制”以后,“吏部”为“六部”之首,其正、副长官“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下辖四司(司长称“郎中”)理事。后历代沿此制。明、清时代“吏部侍郎”分为左、右,秩正二品,清代亦沿置。
【吏部中大夫】官名。北周置此官,主辨族姓之贵贱,正五命,隶属夏官府。
【吏部曹尚书】官名。东汉时代,光武帝改称“常侍曹尚书”为“吏部曹尚书”。后灵帝曾一度改称“选部尚书”。至魏、晋时代再度改称“吏部曹尚书”。
【两江总督】官名。清代,于顺治初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驻江宁(今南京市),旋改称江西总督,移驻南昌,后复驻江宁。顺治十八年(1661),分置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一年(1682)江南、江西总督合并称两江总督,综合治理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军务,粮饷,后又兼两淮盐政。
【领侍卫大臣】官名。清代设侍卫处,置“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
【龙图阁学士】官名。宋代,于咸平四年(1001)前建“龙图阁”,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各册、谱牒等物。“龙图阁学士”为该阁最高长官,包拯曾任所职,称“包龙图”。
【龙图阁直学士】官名。宋代,景德四年(1007),于龙图阁置此官,主掌阁事。
【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官名。元代,大都督府所辖京城侍卫军的司令机关,始建于文宗天历元年(1328),其长官秩正三晶,下置“副使”。明、清时代无。
【立义将军】官名。三国魏置一人,第五品。北魏秩从三品。
【龙虎将军】散官名。金、元时代武散官。明仿元制,先授‘‘骠骑将军”后升“金吾将军”,再授“龙虎将军”秩正二品。
【龙骧将军】官名。晋代始置。南朝宋、齐置。北魏秩三品上.
【龙虎卫上将军】散官名。金、元置。金正三品上。元正二品。
【秘书丞】官名。东汉桓帝始置秘书监,曹魏以秘书左右丞各为中书监令,秩六品。北魏四品下。隋正五品。唐从五品。宋从七品。金正六品;明秩正六品。
【鸾台侍郎】官名。唐代,曾一度改“门下省”为“鸾台”,其副长官“门下侍郎”,改称“鸾台侍郎”。位于副部长级。
【南中大将军】官名。三国时魏置,秩第二品。
【门下侍郎】官名。秦汉时代,称“黄门侍郎”,为皇帝近侍之官,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改称“门下侍郎”,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之副职。唐、宋时代,多以“门下侍郎”或“中书侍郎”或“同平章事”衔为宰相之称。元代以后废。
【民部尚书】官名。隋代,并度支、左民,右民之曹为民部,置“民部尚书”为其长。掌国家财政(税)土地,民户之事。
【民曹尚书】官名。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年),于少府置五尚书,分掌五曹,“民曹”为五曹之一,以“民曹尚书”为长官,掌管吏,民上书之事。东汉亦置,至隋唐时代废此官。
【民威将军】散官名。隋置,正八品上。唐为武散第三十一阶之第十一阶,秩从四品下。宋初沿唐制。金为三十四阶之第十五阶,秩正五品下。元升秩正四品。明秩正四品初授。
【门下侍中】官名。西汉时代置“侍中”之官,为皇帝侍从。东汉时代设“侍中寺”置“侍中”,秩比二千石。至晋代,始设“门下省”以“侍中”为首。至南北朝、权力扩大,北朝政出“门下省”,成为中央政权机构之重心。唐、宋时代“门下省”之“门下侍郎”与“尚书省”之“尚书令”“中书省”之“中书令”同掌机要,共议朝政。
【南部尚书】官名。北魏初年,置“南部尚书”之官,掌南边州、郡、为五尚书之一。五尚书指殿中、乐部、驾部、南部和北部尚书。
【南中大将军】官名。三国时,魏置,第二品。
【内史)】、【内仗】、【内台】、【内臣】、【内服】、【内直】、【内府】均为官名,秩均在五品上。
【内弘文院大学士】官名。清代,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置大学士一人,为该院长官。
【内阁学士】官名。清代置“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等官。其中“学士”掌复奏,官位从二品。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