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大将军(军事总管)
大司马(实际兵权)
车骑将军(赏赐)
彪骑将军(赏赐)
征东、西、南、北将军(统领3-4州兵马)
廷尉(掌管刑狱)
校尉(掌管治安)
司隶校尉(弹劾官员)
州牧(州级长官)
古代右将军相当于现在军委第二副主席 大将军相当于现在军委主席
汉末三国时的军阶是,大将军{总司令}.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此7职为中央军之军阶.再下来是,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和镇,平.安等等专职挂名将军.再来是讨逆,破虏等等杂号将军.
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于1912年1月16日颁布《陆军军官佐士兵阶级表》,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新修正的官阶改为6等16级:
上等军官:第一级为大将军,第二级为左将军,第三级为右将军;
中等军官:第一级为大都尉,第二级为左都尉,第三级为右都尉;
初等军官:第一级为大军校,第二级为左军校,第三级为右军校;
额外官佐一级;
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
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由此可见,大多时候,左尊于右,但是有些时候例外:古人乘车时,便是右位尊(见《曹刿论战》)
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文武官员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这些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他们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便外出。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了。
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但一般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第二种是科举夺魁而得官。科举分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予武职。第三种是从士兵中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即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各省军事:总体来说,清代的武官品级上较历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提督: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总兵:相当于现今的军分区司令员或军长,其统辖的镇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
副将:相当于副军长。
参将:相当于师长。
游击:相当于副师长或是旅长。
都司、守备:相当于团级。
千总:相当于营级。
把总:相当于正连级。
外委千总:相当于副连级。
外委把总:相当于正排级。
额外外委:相当于副排级。
答案补充
中国古代准队里好像没有军师排的,那是西方的,我只是达个比方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