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垟头王氏三进屋

2024-09-26 09:32:23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垟头王氏三进屋
       苍南县钱库镇垟头村,初名“王桥里”,明清时曾名“阳桥”,旧属亲仁乡 二十五都,是一个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垟头王氏源自闽长溪(今福建霞浦) 县令王务琨长子王处一后裔第十三世传人,垟头王氏始迁祖王盛烈,其先世由 长溪赤岸徙居武曲外洋(今赤溪镇过海村一带)。至王盛烈约于北宋元祐至绍圣 年间(1086—1098 年)再由武曲入迁本地,即历久弥新的垟头地方。千百年来, 垟头王氏人杰地灵,耕读传家,蔚成望族。俊秀朋兴,科名迭出。先后有过宋 代“三进士”、明代“四举人”、清代“五贡生”及近代“多才子”的辉煌時期。
创业勤劳增福寿
       据垟头《王氏宗谱》记载,明末清初,垟头王氏二房始祖王良甫(1615— 1705 年),谱名世应。年轻时参加乡试中举,在金乡老城前张地方执教私塾。适 逢明末清初陈仓起事、顺治迁界制度之灾,造成江南百姓流离失所。王良甫与 胞弟王世厚俩为避战乱行走他乡,途经分水关时兄弟分手。
       康熙九年(1670 年)清廷下令展界复井,王良甫抱《王氏宗谱》回归垟头 故里。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家园,他率里人将原五显殿 迁址重建于“垟头王桥”南首,与王氏宗祠并峙,同 时,在王氏宗祠左右轩廊为族内子弟开设“槐荫私塾”, 延师讲学。王良甫育有四个儿子,魁文、魁武、仕陞、 仕宽。八十多岁的王良甫依然身躯伟岸,皓首童颜, 子孙满堂,福寿双全,尽享人间天伦之乐,声名远播。
       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良甫公享寿 91 岁,钦赐寿 官。其次子王魁武派下裔孙资财雄厚,人丁兴旺,身世显贵。
王良甫画像
       王魁武(1649—1725 年),字克雄,号敦庵,乡耆。育有二子二女,长子之秀,次子之纪出继塔头地方黄姓。王之秀(1682—1754 年),字玉彩,号蕴斋。 他培育五个儿子,长子一道,次子一匡,三子一宠,四子一圣,五子一熙。五 个儿子自幼学文,幼承庭训,成年后皆为饱学之士。王之秀奋发创业,家业大 振,富甲一方,人丁兴旺,广置田园房产,构房建宅,统称“四份底”。
       王之秀长子一道定居“老门台”,次子一匡定居“九间”,(今王宗新之老宅), 三子一宠定居“三进屋”,俗称“三退邸”,四子一圣定居“第四份”。其中“第 四份”和“老门台”这二座的三进大院落并排而建,前后两面临河。岁月沧桑, 20 世纪 80 年代,因人口增多,住宅拥挤,此二座的三进大院落被改建成二层与 三层楼房。而一度辉煌的“三进屋”大宅院今非昔比,亭台、花圃、围墙俱为 残垣断壁,只剩下台门、西厢房和后厅,成为危房即将倒塌。2022 年被苍南县 文物保护管理所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垟中村王氏民居”。
大院飞宏添锦绣
       垟头三进屋,位于垟头社区垟中村,坐北朝南,兴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 —1795 年)。是一座由台门、前厅、厢房、后厅等构成的三进合院式院落。与一 般村庄三进屋不同的是,在大院东首的同一轴线上另外建成三座三开间耳房, 俗称“三间囝”。大宅院围墙内占地面积近 8 亩,加上围墙外花园和台门前空地 约 5 亩,总占地面积约有 13 亩,是一座规模最为宏大的三进九明堂大宅院。
       大宅院台门外的西、南首有人工开凿的护院河,河的南首建有一
排平房粮仓,占地面积约有 5 亩。大宅院台门,曾是红门黑柱,台门
前铺设 15 米宽,6 米多长的长条石。往东是一条通向本村及外界的主干道。台 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是以花岗岩菱形石阁打底,上砌有青砖 2.5 米高的八字形 高墙,墙体镶嵌吉祥图案的花砖。台门屋面两落翼硬山顶,为宅院的主要通道, 中设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匾额“望隆洲党”一方。引自元代著名诗人杨载题赤岸王都中画像诗:“诗礼传家德望隆,一门三世拜三公”。其意是大宅院 内世代簪缨典盛、人才辈出,声望卓著乡里。
三进屋台门(黄继理 摄)
       台门进深九架五柱,分心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廊,地面用青砖铺成回 字形。 后廊为船篷轩做法。进入台门,迎面是前厅七开间大平房一字排开,(前 厅于 20 世纪 90 年代拆建为二层楼房),前厅与后厅间辟有天井,地上铺设有规 则的 2.7 米、2.4 米长条石,整齐划一,中间有高于两侧 20 厘米、铺设有规则 的 2.7 米长条石的甬道。四个角落安有设计得很科学的排水道作为排泄雨水之 用,结实平整。
后厅建于陡板石砌筑的台基上,上压阶条石,明间前置三级垂带踏步,台 阶左右置有青石(辉绿岩)精打细磨的方形抱鼓石。后厅面阔七开间,进深十 三架七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廊,厅堂、檐廊的地面用 方形青砖铺设,抹角方木柱,下用讹角青 石柱础承托,柱础表面以“剔地起突”的 手法雕刻各种花卉图案。明间后部置平板
       吊顶, 屋面两落翼硬山顶,盖阴阳合瓦, 檐口施福寿图案瓦当、滴水。造型考究, 雕刻精美的梁柱、门扇、窗棂、斗栱,至 今还清晰可见各种生动精致的吉祥图案。

三进屋后厅
       后厅明间宽畅,古朴美观。大厅堂有达官贵人敬送的给房主人匾额,今悬 挂着王诚良(谱名王益取)七十大寿时,其师徒敬送的一方匾额“松柏节操”。 大厅有珍贵的 10 扇照屏,雕刻着不同姿势的人物花鸟,但每扇照屏上均雕刻着 不同姿势的“杨梅树”图案,寓意扬眉吐气、勤劳、吉祥、健康、长寿。“文化 大革命”时,这 10 扇照屏上的人物花鸟雕刻遭到毁坏。照屏前供桌上摆放着古 色古香的“插角”、锡制大烛台、珍贵的古玩。喜庆节日或族人做红白喜事时, 厅堂上悬挂着四盏纱灯。金漆的八仙桌、太师椅摆放厅中,更显得富丽堂皇。 笔者童年时居住东厢房,常在这里参加喜宴。
       左右厢房面阔三开间,进深九架五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廊,地 面用方形青砖铺设,前檐使用双挑檐檩,屋面硬山顶。屋檐下环绕着走廊,雨 天居民可以环道行走,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厢房中间跨度甚大,西厢房外建台门一座,俗称“西水门”,直通河埠头,后厅西首套建一座五开间耳房。大院 东首同一轴线上另外建成三座三开间耳房(三间囝)。耳房的东首辟有花园,内 有亭台、假山,广植花草,美轮美奂。花园东首筑建台门一座,花园外砌上青 砖围墙与后院围墙连接在一起。
民国初期,垟头圆木作坊王东相师傅带徒十多人,生意十分红火,为了出 入方便,助银建后院台门一座,直通后面大路。台门巴洛克风格,门楣涡卷上有匾额灰塑行书“富贵” 二字,现仍旧清晰可见。台门两侧堆塑对联:“行仁 义事;读圣贤书。”后院围墙东首上方灰塑:“中医 师王炳龄”字样招牌,灰塑招牌及后台门对联,可 惜在“文化大革命”时抹掉。整座大宅院布局完美 合理。气势宏伟,八面威风。
 
后院台门(王斌 摄)

富而积善臻余庆
       三进屋兴建者王启广(1749—1826 年)字成舟,号用斋,候选直隶分府。 其曾祖父王魁武,祖父王之秀,父亲王一宠(1714—1773 年),字荣如,号天乐。 贡生,例授大宾。王启广出身书香门第,一生饱读诗书,育有二子。长子王联 城,次子王联鉴。王启广一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做善事无数,受人敬重。乾 隆年间,单独助银发扬建造钱库李家堡地方“广嗣桥”一座,发扬建造钱库桐 桥地方“障川桥”一座,发扬建造李家车地方河边堂“永庆禅寺”一座。20 世 纪 80 年代,重建永庆禅寺时,在正栋梁镂刻有:“王之秀、一宠、启广、配城、 国基,永保子孙昌盛”字样,仍然清晰可见。
       王启广长子王联城(1768—1812 年),号定山,谱名配城,国学生。接力其 父的慈善事业。单独助银发杨建成钱库李家车地方河边堂“永庆桥”一座和河 边堂凉亭一座。王联城之子王国基(1810—1888 年),字寿朋,号松岗,国学生, 例授介宾。娶刘店庠生刘谦胞妹,王国基科场失意,到温州城开设“望隆”、“会 川”典当行。他在温州城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财源滚滚。接力其祖、父辈的 热心慈善事业,仗义疏财。单独助银发扬建造金乡城隍庙正厅一座。捐银五十
      两修造自李家车河边堂至桐桥单脚桥(障川桥)止的石板大路。现立于永庆禅 寺前外墙,有二通造路石碑,勒刻“道光四年(1824 年),本里发扬颜武露捐银 柒拾两正,祈保子孙昌盛者......。首事:颜武露、钦赐李其龙、钦赐颜廷赐、 林应配、李承宗。捐资人职员王成舟孙,国基助银五十两,吴乃伊等”。
精英辈出诗文秀
       “第四份”三进屋院落,坐落于“垟头王桥”北首,大宅院前后临河。由 台门、前厅、厢房、后厅等构成的三进合院式院落,台门两边砌着八字形高墙, 围墙前竖着二对花岗石旗杆,进入台门,在天井左右建有金鱼池(缸)。大宅院 兴建者是王之秀第四子王一圣(1721—1778 年),字训如,号诚斋。贡生,例授大宾。一 圣育有二子,长子启浩,次子启汾。
 王启汾(1754—1810 年),号会川,国学 生,候选布政使理问。王启汾书香门第,娶金 乡潘学恭胞妹,续娶县城高氏,培育四子三女。 长子联三,次子联奎,三子联潇,四子联芳。 四个儿子成年后皆为饱学之士。王启汾长子联 三,讳书勳,号蓉湖,国学生。长女适河前庠 生陈之纲,次女适陈家堡陈步瀛,三女适金乡 贡生余方。

王启汾画像
       王书升(1775—?年),字旭江,号联选,谱名配选,庠生,国学大师。父 亲王启浩(1748—1836 年),字正泉,号涵堂。母亲是夏口晋封奉直大夫吴荣鳌 之女吴氏。王书升还在襁褓中,其母亲得病去世。他幼年聪明好学,乾隆五十 年(1785 年),夏口吴荣烈在西园开办吴家学塾——博文书塾,延聘陈培元、鲍 台主讲。因王书升是吴乃康外甥,他与吴乃伊同年出生,与吴履墀年龄相仿, 随他们一起授学。王书升擅长写诗作文,他的诗文得到陈培元、鲍台等名师的 指导,在学业上不断的进步,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赞许,当时在吴氏西园中是 一位出色的学生,他成年时著有《荪湖山房诗草》行世。
       据民国《平阳县志·经籍》载,当(平)湖人陆嗣渊(1766—1844 年)进士,官福建建宁、顺昌、泰宁知县。于道光十六年(1836 年),陆嗣渊为《荪湖 山房诗草》作序,称赞王书升的诗文有:“五言树骨于高、岑,七字取裁于韦、 柳,短句则青莲比格,长篇则白傅希踪。卓尔名家,裒然成集。”
       民国《平阳县志·文内》选录王书升诗作:《浩然楼》 《谒李忠定祠》 《迴 龙山东望忆雁山》 《纪南田逸事》 《吊李昭信伯长庚》 《访余湘帆不遇》 等。
访余湘帆不遇
 风吹碧桃落,空山闻鸟啼。
偶随流水去,已过石桥西。
茅屋藏修竹,柴门隔小溪。
岚光斜照里,回首白云迷。
       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夏口吴履墀以贡生身份纳捐福建泰宁知县,作为 表兄弟的王书升赴泰宁县拜访吴履墀。海船从福州南台桥畔上岸,在美丽的福 州城留下许多诗句,有《榕城七夕》 《南台竹枝词》 《洪山桥》等。然后沿 闽江上游往闽清县一路行走到泰宁,特意途经邵武县,拜谒南宋开朝宰相、抗 金英雄、诗文名宿的李纲纪念馆——李忠定公祠,写下《谒李忠定祠》律诗。
谒李忠定祠
         惆怅樵川四曲中,残碑摩读泣孤忠。
         天哀马角生元弼,客到螺江忆寓公。
         高树秋声黄叶落,小桥流水夕阳红。
         庙堂终事知戎策,一片精诚亘碧空。
       王书升在泰宁县游览大金湖、猫儿山、风洞、甘露岩、白水漈瀑布等风景 秀丽的地方。诗兴大发,当夜在大金湖畔弋口宝兴僧楼写下七言律诗。
宿弋口宝兴僧楼
         大海萍踪一叶浮,闽南鸿迹纪句留。
         偶携谢客登山屐,间上生公说法楼。
         树色拥窗云住宿,溪声聒耳水环流。
         暮钟微动苍烟合,指点猫峰夕照收。
      王书升《访余湘帆不遇》 《宿弋口宝兴僧楼》这二首律诗,被选录于《晚清簃诗汇》卷 141。其《荪湖山房诗草》手稿,现存于温州市图书馆。王书升娶 南港双屿门庠生朱由举之女为妻,育二子,长子王国梁,次子王国俊(1807— 1854 年)字庭骏,号穆臣,例授九品衔。
       王晸(1787—1840 年),字晓楼,谱名步旦,国学生。书香门第,曾祖王一 匡,字仲如,国学生。其祖王启庭,字阑,号香圃,国学生,是李家车武庠生 李商铭的次女婿。启庭育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其四子:配龙、配寅、配仁、 配义。长女适观美太学生苏正刚,次女适金乡千总张松青,三女适金乡太学生 宋宗邢。
       王晸父亲王配龙,号潜庵,母亲郑家楼郑氏,名门闺秀。王晸幼年父亲去 世,母亲郑氏教他读书识字,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成年时入乙酉科(1825 年)堂备,戊子科(1828 年)呈荐,著有《竹香吟草》行世。其中有七首律诗 选录在王书升《荪湖山房诗草》手稿,现存于温州市图书馆。王晸娶状元岙贡 生陈世涛之女为妻,培育二子四女,长子王维芳,次子王维馨。
       笔者查阅王魁武后裔族谱,夏口吴氏、金乡余氏、金乡潘氏等几大家族的 宗谱,发现古代的大家族均为门当户对,子女互相通婚,事业上强强联手的现 象。如:王启广四女适楼下郑亦诚为妻,五女适金乡潘景陶为妻。启广的长子 王联城娶金乡夏圣慕公女。王启庭娶李家车武生李商铭次女。王国基的儿子维 新娶夏口候选詹事府主薄吴履階孙女,续娶河口叶华辰公之女。王一圣次女适 夏口诰授奉直大夫候选直隶州同吴乃敦为妻。而王一圣的长子启浩娶夏口诰授 奉政大夫吴荣鳌之女,王启汾娶金乡潘学恭胞妹,王启汾三女适金乡贡生余方 为妻。
       王一圣次女适夏口诰授奉直大夫候选直隶州同吴乃敦为妻,育一子名吴履 墀(1779—1838 年),字步赡,号菊坡。诰赠奉直大夫。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称吴履墀是“仗义”之人。在修筑东魁陡门时,他就善于处理村民矛盾,展示 出超群的才干。嘉庆二十三年,吴履墀以贡生身份纳捐福建泰宁知县,后调为 仙游、上杭、光泽、浦城知县。道光甲午(1834 年)他调回任泰宁知县。后又 调任浦城知县。吴履墀在浦城上任未久去世。他五地知县,两任泰宁,一生两 袖清风。
王启汾三女适金乡余方为妻,余方(1779—1852 年),字志翔,号绍诗,贡生。道光二十年(1840 年),余方出资购石五十丈,助修平阳城南通福门。他仕 途不顺,一生在文昌阁中任教,致力于培养金乡后学,后人也将他塑像于金乡 文昌阁内。
附录一:《之纪公行略》
       乾隆二十五年(1754 年),王之秀墓所封鬣之际,时平阳知县徐恕为其题撰 《之纪公行略》墓志铭,褒奖其兄弟手足之情诚笃。
       之纪公行略富而无子,初欲赘养于翁,翁不可,翁有弟曰之纪,以为酷似其兄,巧回 黄孺人陈情,而亟请焉,翁之父魁武公,命之纪以绍其祀厥后。黄娃家业中落, 翁招之纪归,纪泣而言曰:命也,黄氏之富,十倍吾家,弟得继为之子,不可 云非厚幸也,今兄之富,又十倍黄氏,招弟归宗,手足之情,诚笃矣。然弟闻 之,背人之恩不祥,分非分之财不义,复何面目归附先人庐墓乎,且兄有侄五 人,裘馬翩,匕,弟仅一子,亦足以供朝夕。黄氏之零落,吾家之振兴,无非 命也。弟不归矣,兄毋絮为。翁从其志不复强焉。给田五十亩赡足,其家岁時, 存问如旧婚诗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將为翁咏之矣。庚辰清和之吉为翁封鬣 之辰,其嗣君一圣请余志墓,泣曰:先君不祈椽肇以光幽壤。余乃节其大概具, 其生卒而寿于石。翁生于康熙王戌年(1682 年)七月三十日丑时,卒于乾隆甲 戌年(1754 年)十一月十三日亥時,配黄氏孺人,生于康熙甲子年(1684 年) 十一月二十日亥時,卒于乾隆已卯年(1759 年)二月初三日戌時。合葬于荪湖 山之原。铭曰:秀毓兮源长,德茂兮荪芳。安窀穸兮山之陽松参,桧樾兮鬣萬 世之青苍。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岁舍庚辰清和月 赐进土出身文林郎知平阳县事 云间 徐 恕撰
附录二:王书升诗文选辑
       嘉庆十六年(1811 年)夏,垟头王氏纂修族谱,四份底有王书升、王萼圃,王定山、王晓楼等参与,其谱序由王书升撰写《王桥里志》 :
王桥里志 
 
       王桥之在平邑江之南,弹丸黑子耳,何以志?为诗曰:维桑维梓,必恭敬 止。礼曰:生于斯,长于斯,聚国族于斯,祖宗饘粥之所,顾可忽乎哉!谨按: 王桥地以姓名,而其里名垟头者,江南地有八都,东滨海,西北枕江,而南列 者皆山,山以后周围三十里余悉平畴膏壤,百谷之所出,俗谓百万仓者,统而 属之曰垟。而是里地临纡坡岙,在南山之侧,为垟之首,此乃垟头所由命名欤, 其地势如蝌蚪形,一水潆环,蠕蠕欲活。里奉五显神庙,初在王桥北。顺治年, 世祖良甫公率里人鼎迁于桥之南,新其庙貌,春社秋赛,香火特盛焉。旧址凿 为池,岁旱尝溢,中有墩凸然平耸,术者曰此蝌蚪啣珠之象,后必有贵者至。 纡坡岙林峦掩映,翠接金鸡,岚延亘荪湖,直抵西坡诸山。明散官汝和与其父 颐庵公及历世墓所多在焉。外此若鉴桥、塔头、大罗川、陈家堡、三石桥、杨 堤、石塘诸村,炊烟直接、击拆相闻,不失古人比助之义。又有董、黄二族居 旧合社,则尤通缓急者也。里之桥有三,为出入所必由。其一曰朝阳,达钱库, 递芦江,东至海隅。其一曰夕阳,从西北沿途至江,钱镇、县城、雁荡诸山、 南北二港俱可至。其一通金镇、将军、梅岭等处,上列青石围栏,下接鉴湖泉, 鹡鸰泉,二水来往潆洄,雄巩推昆南第一,即所谓王桥是也。若夫本宗祠宇, 在王桥南社庙北,前后二进,为春秋崇祀地。旁有两庑,王姓兄弟延师讲学于 其间,名之曰槐荫书塾,与社庙巍然并屿。正拱笔架峰,顾安得如椽之笔,以 大吾宗也哉!辛末夏,余与兄萼圃,弟定山暨侄晓楼,纂修本房家乘,翻阅宗 谱,世系虽昭;而中多失考,盖国初耿逆称戈,倭贼作乱,人民迁窜,江以南 荡而为墟。平成后,良甫公抱谱归来,不无散失,以至里居丘墓略而不详。爰 任其事于江君文坡,附绘其图于谱,并摭父老遗言及意想所得者,而历历纪之, 庶几家有谱,地有图,不尽残阙也。云尔。
 
       王书升赴泰宁县拜访吴履墀。在美丽的福州城留下的诗句,有《洪山桥》《榕 城七夕》《南台竹枝词》等。
洪山桥
         百亩湖塘半是莲,莲花人面两争妍。
         卷簾拥坐迎秋爽,歌听明珠一串圆。
榕城七夕
凉阶微怯葛衣轻,禁鼓敲残月二更。
         午夜星从银汉渡,秋风人在绿榕城。
       附录三:王晸《竹香吟草》选辑 (王晸)中秋后三日过郑豹君斋中,见红梅盛开,适为长郎纳聘之吉日,洵奇瑞也,拟三章以贺:
         是谁羯鼓到罗浮,催取寒花竞素秋。
         不待冰霜先昵醉,骤经风露自含羞。
         艳夸东阁无双品,春占南枝第一筹。
         如此奇观真绝世,为添佳兴庾公楼。
         脱将缟袂换霞裳,未与姮娥点额妆。
         月下绛仙原耐冷,花边红友喜迎凉。
         暗香浓染枚乘笔,疎影娇歌宋玉墙。
         同调恰宜开桂树,轶群犹称绿花郎。
         天地何心别致饶,春秋佳景忽连朝。
         秾霑珠露迷崔护,艳拂金风篻午桥。
         为报百年琴瑟好,古迟三月广寒遥。
         定知此是鸳鸯种,待作秦楼花助娇。
 
公元2024年甲辰中秋王斌 撰
相关文章